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海殇 > 第447章 两手做准备

第447章 两手做准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如松是聪明人,所以我不必多说,他也明白的七七八八。我再稍微一解释,这位老兄立即恍然大悟,只是在他面露喜色的表情掩盖下,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他的家族世居东北,深知倭寇的厉害,尤其是此次接到前方消息,东瀛倭寇正规军达到了近四十万,更有后背援军十万余,李如松心里也是着实上下打鼓的。

    有一件事他压在心里,这个帐篷里只有他自己知道的事,被他深深的、深深的压在心里,只字片语也未曾提起!

    在得知东瀛倭寇数量达到近五十万、而自己仅有手下六万兵马,并且朝廷只安排了少量援兵和水军来支援时,以李成梁为首的李家人集合起来,连夜开了一个绝密的家庭会议。

    会议的议题有两个——第一,朝廷是不是要借这件事对李家开刀?

    第二,是遵命出战,还是抗命造反!

    李家内部争论的很激烈,在李成梁并未发言的情况下,他的儿子们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

    九个儿子中,如松、如桢、如樟、如梅、如梓坚决同意出征高丽,认为此时正是立功大好良机,正可进一步巩固李家在东北的地位,堵住朝廷当中非议之人的口舌。

    但如柏、如梧、如桂、如楠四子却并不赞同此议,认为这就是朝中对李家有怨气、有妒意的人借刀杀人的方法,若是听信他们的命令出兵,只会让李家沦为那些幕后黑手的玩物,被东瀛倭寇的洪流消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双方僵持不下,李成梁手中握着那份圣旨,在众儿子都望着自己之时,忽然提出的下一个问题:如果抗旨,下一步怎么办?

    九个儿子沉默不语。如果公开做反,就绝无退路可言,但是下一步怎么走确实是个难题。

    这时,素以智谋见长的次子李如柏忽然说了句:“父亲,我倒是有个主意。”

    李成梁眯缝着眼睛看着他,良久没有回答。在李如柏迷惑不已之时,李成梁忽然开口道:“柏儿可是想与北边联手?”

    李如柏点点头,对着李成梁拱手道:“正是!父亲。如今大明虽然病入膏肓,但依然骨骼坚硬,我们李家若是以一隅敌全国,则必败无疑。唯有向北结盟,方可保家园无虞!”

    李成梁再次沉默片刻,忽然又问道:“若是大明起兵来攻,又当如之奈何?”

    这次答话的却是长子李如松:“大明断不会如此不智!我们李家在东北经营几十年,已经宛如铁板一块,大明纵是起大兵来攻,急切间也下不得东北。况且努”

    李如松看了父亲一眼,见他表情如常,知他在军国大事之下,并没有为了当年七姨太的家丑而记恨,方才继续说道:“努尔哈赤在白山黑水之间,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土地,建州女真已隐隐形成统一女真各部之势。况且关外荒野千里,总是至不济,我们也可退入雪原之中,大明朝是绝无办法的。”

    李如柏也赞同这个说法,于是众兄弟再次看向李成梁。

    这位李家的一家之主第三次沉默了。他在思考,自己的所得和所失到底哪一个比较有价值。良久方才皱眉道:“听说那孙家的小子又回来了?还带来了大批的战舰军火?”

    回答这句话的是五子李如梅,这位当年与我有着一面之缘、如今专门负责李家情报的年轻将领答道:“正是!父亲,据我们从京师得到的官报,孙启蓝率领大批舰队回归,其整体实力一不下于一阵水军实力总和。且据推测,他所展现的实力仅仅是一部分,并非全部实力全部晾在台面之上。”

    李成梁饶有兴致的抬头,笑的时候整个额头都皱在一起:“谈谈你们的看法。”

    李如松沉吟道:“孙启蓝年纪虽幼,但极有智谋,这次他率军回归,摆明了是为了勤王而来。若是他的水军真如传闻那样厉害,则实可谓进可攻、退可守,我们李家若是匆忙起兵做反,我倒是担心他会突然杀到,奇袭我们后方。”

    李如柏又补充道:“向闻孙启蓝同东瀛倭寇关系极深,若是他与东瀛人突然联盟,献了高丽之后双方反杀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则大事一切休矣。”

    在李成梁喃喃道:“此子的确不同凡响,但果真有如此强烈威胁吗?换言之,你们的意思是先不着急做反,而是顺着朝廷先去高丽,再谋定后动?”

    不等儿子们回答,李成梁又继续说道:“我李氏忠贞为国已有几十年,若不到退无可退之时,我是绝不愿毁了一世的名节!不如就这样吧。如松!”

    长子李如松立即拱手起立,李成梁凝视着他低声道:“你就辛苦一趟,率领四万军兵去趟高丽,顺便观察孙启蓝的意图。若是他果真一心为国,全力辅佐我破敌,则可协助之。若是他有其他心思你就一切从权吧!”

    李如松眼中闪过一道寒光,领命坐下。

    “如柏!”李成梁又唤了声。次子李如柏立即站了起来,望着李成梁拱了拱手道:“孩儿在此!”

    李成梁再次吩咐道:“你去一趟长白山,见到那人,就说做好万全准备,若是前线不济,或是有其他不明情况,无比要给留下一条后路啊!”

    李如柏慨然领命。

    接着,李成梁又安排了几个孩子不同的任务,思虑再三,没有其他的遗漏,方才散会,各自去准备。

    李如松重新回过神来,看着我仍在那里微微吹着抿茶,并没有催促他开口的意思,心中一阵凛然,背后更是被冷汗浸透!

    为什么这年轻人如此镇定?大敌当前,形势不明,他的胆气真的如此之足?他对自己的计谋真的完全自信吗?

    李如松不由的再次想起了我方才所说的一切,他的心中甚至产生了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仔细品味,那感觉应该是——胆寒!

    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将近五十万大军,而在眼前这个年轻人眼中,已经入庖丁解牛般将之划分成一块一块!

    这样的胆识,这样的智谋,怎么会看不穿自己李家的阳奉阴违?

    就在他微微愣神、目光涣散之时,我心中暗笑,微微用力放下茶杯,“咚”的一声将李如松吓了一跳,立即有些神经质一般将面目转向了我,不知道我要说什么,或者是说了什么他没听到,眼神中现出一丝茫然。

    我微笑道:“李帅,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1投卵者,虚实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不知是也不是?”

    李如松听我背了一段经典,不明所以的点头道:“正是!”

    我继续笑着道:“所以,奇谋当附于正战。奇正结合,方有奇效。如今东瀛西军兵困义州城,东军又在平壤西北虎视眈眈。故当务之急,乃是义州取得一场大胜!有了正面大胜,方有背后奇谋的施展余地啊!”

    李如松明白我的意思之后,沉吟片刻,对我拱手道:“孙都督所言甚是,义州城外兵力约莫三万,多以步兵为主,配属少量骑兵与鸟铳手。如是我军突然袭击,打有可能取得全胜!只是都督所说的奇谋与正战如何衔接,却是个着实的难题。”

    我心中明白,他是怕我放他鸽子。怂恿他前去和敌人拼命,自己却拍拍屁股溜了。于是我淡淡笑着道:“李帅可知,我这次不远万里回来所为何事?”

    李如松对我拱手道:“孙都督万里勤王,令人感佩。”

    我轻轻哼了一声:“若是孙某贪生怕死,又或者另有所图,只需定定待在西洋,坐山观虎斗就是了,完全不必回来担这份风险,是也不是?”

    李如松面露愧色:“正是!既如此,正面作战之事便全权交付于我!我将率军于今天三更时起兵,于临江狭窄处渡江,北上义州、沿途袭击敌军!奇谋之事便拜托孙都督,愿我们精诚合作,能得全胜为盼!”

    我哈哈笑了两声道:“李帅放心,孙某不才,却有十成确信此事必成!你只管放心冲杀,切记我所说,待得东方烟尘起时,便是退兵之信号。无论战况如何有利,亦需及时撤兵,切记!切记!”

    李如松郑重点头道:“放心,生死大事,李某断不会小觑。那我们就此别过,待义州大胜,再在城中汇聚庆功!来啊!拿酒来!”

    立即有军士抱了一坛酒进来,后面随着的人递过两只酒碗。

    前者一把拍开酒坛泥封,“吨吨吨”倒了两碗,酒香飘来,竟是上好的官酿酱香酒。

    我们一人端起一碗,重重一碰,仰头喝了!

    随手将碗重重往地上一摔,“啪啪”两声摔得粉碎!

    我对着李如松一拱手,道了声:“珍重!”便转身大踏步的去了。

    李如松拱手回了声“珍重”,目光却一直随着我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

    “你说,他看出来了吗?”李如松忽然对着空荡荡的帐篷问道。

    “看不看出来,其实没有区别。”一个声音忽然蓦的答道。接着一个身影从立着的武器盔甲架后面转出来,不是别人,正是李成梁五子李如梅。

    李如松头也不回的问道:“此话怎讲?”

    李如梅望着我远去的方向道:“次子多年不见,心神已深沉似海。他的眼界已不在大明界内,而在四海之间。故我们李家到底是何想法其实已不重要,只要我们勠力破敌,便符合他的心意。”

    李如松皱眉问道:“你是说,他压根不在乎我们心中有没有反意?这却是为何呢?”

    李如梅淡淡笑着道:“因为他并非大明的忠臣良将,而是张江陵的继志遗孤啊!”

    大帐里重新恢复安静,帐外北风吹过,带着旗幡呼啦啦作响,一如帐中二人的心绪,久久难以平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