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铜雀现世
点将台东面的漳河岸边,一棵高大的杨树在夜风中呜咽作响。
刚才风太大,把拴在树上的铁丝网挂倒,两名士兵上去又扶正,黄真催促他们快下来。
天空中雷声不绝,极其危险,他曾亲眼见过,武陵山中悬崖上的大树,一旦被雷劈中,瞬间化为齑粉,更何况还绑了铁片引雷?
虞翻对沙摩柯和黄真吩咐道:“带大家躲在百步开外。”
很快十几个黑影迅速向后退去,隐没在黑暗之中。
雷声越来越近,天空有如万马奔腾,沙摩柯眼睛瞪得像铜铃:“军师,这样真能引来天雷?”
虞翻抚须笑道:“放心,我早于树下布下阵法,自有……”
咔嚓——就在此时,忽然头顶大亮,仿佛白昼,将周围的树木照得清晰可见,震耳欲聋的炸雷仿佛在头顶响起。
所有人都捂住耳朵,就见那棵大树被劈裂,碎屑如雨点般向四周散开,紧接着燃起大火。
虞翻一声大吼:“来不及解释了,快把铁片收走。”
点将台上,众人继续吃喝,也看到了这一道水桶粗细的闪电,紧接着惊雷炸响,地面仿佛在颤/抖,不少人手里的碗筷掉在地上。
天地之怒,威慑万灵!
“着火了,那边有雷火!”有人指着河岸大叫起来。
孙策与众人也都站起身来,看着火光亮起的地方,每个人都惊魂未定。
唯有诸葛亮,在短暂地震惊之后,用扇子挡着夜风,目光深沉如漆黑的天幕。
太史慈几步跑上台阶,问道:“主公,要不要派人去查?”
孙策看看夜空,言道:“还在打雷,河边可能危险,暂且稍安毋躁。”
这时候所有人都无心吃喝,指着那边的火光议论纷纷,有人坐在地上大喘气,刚才那一下惊得心差点跳出来。
阚泽蹙眉道:“天雷击木,引起大火,莫非有什么预兆?”
众人神色微变,孙策又等了片刻,雷声似乎在向西北方向远去,传令点火前往查探。
韩当带兵先到岸边将火扑灭,只见两人合抱的大树,只剩下一人来高,四周堆满木屑,大多变成黑炭,风里全是呛人的焦味。
等到浓烟消散,韩当带兵近前查看,只见树干已被雷击中空,将里面的碎末挑开,忽见一道金光,从地而起。
漆黑的夜色下,这道金光如同一把利剑,直刺向苍穹,众人无不惊呼。
崔琰大惊道:“如此异象,必有密宝藏于地下。”
孙策激动得走上前,对韩当大喝道:“快挖出来。”
韩当命人挖掉树桩,在树根下翻找,惊叫道:“大将军,有宝物。”
孙策及众人近前观看,士兵除去泥土黑灰,只见重重青绿包裹,看上去年代久远,十分古旧。
孙策回头问诸葛亮:“这是何物?”
诸葛亮静静地观察着,答道:“此乃铜绿,其中必有一件青铜器。”
“青铜器?”崔琰吃了一惊,抚须道:“莫非是上古遗物?”
孙策见众人神情凝重,对崔琰说道:“崔大夫见多识广,有劳将此物带回,先命人清理铜锈,看看究竟何物。”
“遵命!”崔琰倒也没有推辞,一口答应下来。
众人都没有异议,崔琰为人清正刚直,在河北乃至天下士族中名望极高,他绝不会弄虚作假。
韩当命两人抬着宝物,与崔琰前往府衙,连夜寻找工匠清除铜锈。
庆功宴也随之结束,大家议论纷纷,天降巨雷,又挖出宝物,这究竟预示着什么?
人群之中,有人忽然说起孙策死而复生,也是一道天雷击裂棺椁,才得以复活。
此次拿下河北,又有天雷,莫非冥冥之中已有指引,孙策是神仙转世?
翌日一早,文武纷纷到邺城大殿集合,府衙门外也挤满了百姓,大家都在等待结果,想知道昨夜究竟挖出了什么秘宝。
只见崔琰眼前的桌上摆着一物,却用红布遮盖,一个个直翻白眼,对崔琰故弄玄虚很是不满。
甘宁推了推身旁的韩当:“到底是什么宝物?”
“嘘!”韩当一脸神秘:“要给主公一个惊喜。”
“切,想吊我胃口?”甘宁不满地撇着嘴,转过头去:“我才不稀罕呢。”
“其实就是……”
不仅甘宁凑过来,连二黄也忍不住好奇,悄悄地伸长了脖子。
韩当低笑道:“说了是秘宝,自然要保密。”
“姓韩的,你等着!”甘宁气得咬牙切齿,“驳我甘兴霸的面子,嗯?”
众将之中,除了太史慈之外,甘宁和韩当的关系最好,大概是两人出身相当,韩当曾为军隶,甚至比甘宁还低微。
孙策在屏风后静静地站着,今日并非正式议事,大家都猎奇而来,各自站着的位置,其实就是不同的圈子。
一个人身份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大家族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寒门子弟即便得到重用,位高权重,也一样为世家豪族所排斥。
并非一夜暴富,就能进入富人圈,也不是高/官显贵,就能成为贵族。
每个人在内心深处,其实都有自我定位和界线,很突破这个桎梏。
吴军在几经壮大整合之后,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群体,已经不能称之为东吴。
孙策深吸一口气,迈步走出后堂,大笑道:“今日放假,不必处理公务,诸位都来得好整齐啊!”
甘宁马上大声道:“主公,我等已经等候多时了,都是来观看宝物的。”
崔琰也让开一旁,抱拳道:“有请将军亲自查看。”
孙策上前揭开红布,只见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铜雀,上面虽有刮凿的痕迹,但古朴气息扑面而来,绝不可能作假。
“一只铜雀?”孙策微微蹙眉,问道:“此物何兆也?”
崔琰抚须笑道:“昔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将军今得铜雀,此亦吉祥之兆也。”
黄盖忽然惊呼道:“前几日甄夫人梦见凤凰入怀,莫非便是此物预兆?”
众人闻言无不纷纷点头,夸赞孙策文治武功,仁德爱民,才有如此天意。
否则袁绍在河北近十年,甚至登基称帝,怎么不见有此祥瑞?
孙策大喜道:“得此祥瑞之物,值得存放纪念,不如就在漳河岸边铸铜雀台,以壮声威。”
众文武一致同意,孙策命虞翻选定良辰吉时,破土建造铜雀台,以庆收取河北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