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孙策自立(二)
州牧府。
袁术坐于正上方,下方文臣武将则是分两边站立。
孙策此刻半跪在地。
袁术看着孙策面露疑惑:“孙策,你来见我,有何事。”
孙策早已经准备好了说辞,回答道:“启禀主公,末将刚刚收到母亲的书信,扬州刺史刘繇要将我全家赶出曲阿,舅父险些被他谋害,所以末将想向主公借一些兵马,前去曲阿救难省亲。”
袁术一听面露沉思:“曲阿远在江东,你这一来一去也得不少日子,不如这样,我派人去曲阿把你母亲接到南阳来住,我保证她富贵终生。”
“而且你也知道,曹操如今坐拥兖州、徐州以及青州三州之地,随时都有可能对我动兵,我这也没有多余的兵借给你啊!”
孙策对于袁术的推辞早有预料,知道他不会那么容易放他离开:“主公,曲阿乃是故土,母亲不愿离开,求主公恩准。”
袁术见孙策去意已决,也知道自己留不住,叹息一声:“也罢,你既然执意要去,那便去吧,只不过你也知道,我这大战在即,至于借兵之事,有些不便。”
孙策见状心中叹息一声,他还是低估了袁术的狠心,也只好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玉玺。
“主公,这是我父亲生前留下的传国玉玺,我愿以它为质。”
“什么?玉玺……”
“传国玉玺……”
当孙策拿出传国玉玺时,整个大殿瞬间响起一阵惊呼声。
就连袁术也瞬间站了起来,眼里露出一丝贪婪。
但他是主公,不能表露的太明显,看了一眼下方窃窃私语的众人,平复了一下后缓缓坐了下去。
此刻那一方锦盒已经被下人放在了袁术面前。
袁术缓缓的打开锦盒,露出里面物品的真容。
袁术小心翼翼的拿起玉玺,爱不释手的打量着:“这就是传国玉玺?今日终得一见呐。”
一边打量一边继续开口,孙策的诚意已经彻底打动了他:“孙策,你说吧,你需要多少将士。”
孙策拱手开口:“我只要四个人,程普、黄盖、韩当、祖茂。”
袁术继续打量着玉玺,疑惑着道:“这四个人不是令尊孙坚的旧部吗?”
孙策回答道:“主公,他们不仅仅是先父的旧将,也是我孙策的叔伯,还请主公恩准。”
孙策的话,令四人心头一暖,随后忐忑的看着袁术,毕竟他们能不能继续跟着孙策,还得袁术点头答应才行。
袁术此刻一门心思都在玉玺上:“程普、黄盖、韩当、祖茂,你们四人愿意随孙策前去吗?”
四人闻言面露喜色,立刻站了出来:“我等愿意。”
袁术闻言这才心头一惊,暗道坏事了,回过神来呆愣的看着四人。
不过他是主公,既然他问了,对方也答应了,如果此刻出尔反尔,他这个主公也就不好做了。
不过一想孙策也就只要他们四个人,对他的威胁虽然有,但并不是很大,四个人换传国玉玺,对他来说,简直不要太划算。
随后点点头:“好,既然尔等愿意,那就去吧!”
孙策以及四人立刻半跪在地:“谢主公。”
说完退出大殿,随后转身离开。
而作为袁术的军师,阎象此刻一脸的心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孙策带着四人离开。
他很想阻止,但袁术毕竟是主公,而且已经答应了,他要是这个时候阻止,岂不是打袁术的脸吗?
袁术看着四人离开的背影,失笑的摇了摇头,随后再次打量起玉玺来。
孙策带着四人迅速的离开州牧府:“各位叔伯,你们有半个时辰的时间收拾,带上妻儿老小,我在城外等你们。”
程普不解的看着孙策的背影:“公子,当真有这般紧急吗?”
孙策转身看着四人:“不错,我们要趁袁术没有反悔之前尽快离开,万一袁术反悔,必定会派大军追杀我等。”
四人对视一眼:“是!”
而在大殿之内,袁术那些手下,其中一人站了出来。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得此玉玺,便是得天意。”
他的话刚落,另外一人同样站出附和道:“主公得此玉玺,说明天命在主公,请主公顺应天命,即位九五,成帝王大业。”
袁术听见众人的话,心中一动,一股野心也在心底迅速滋生。
阎象看着众人摇摇头:“我看成大业的不是主公,而是孙策,以后孙策定会成为主公的大敌。”
袁术原本一脸高兴,但听见阎象的话后,心里涌现出一股不喜。
“先生此话何意。”
阎象开口说道:“主公,孙策就用了一块石头,就换走了四员大将,而他们又是其父亲孙坚的旧部、骁将,难道主公就没看出孙策的意图吗?”
袁术闻言笑了笑:“先生,孙策宁可舍弃传国玉玺,也要离我而去,我会看不出他的意图吗?”
“但就凭他孙策那区区几千兵马,又能成何大事,我袁术难道还怕他一个孙策不成。”
阎象见状,再次叹息一声,也不再劝阻,因为他知道劝阻也没用:“但愿主公说的是对的。”
……
就在袁术沉浸在喜悦中时,孙策已经带着程普、黄盖等人,加上千余兵马一路往东。
他的目标正是自己舅父吴锦、堂兄孙贲所在的历阳。
毕竟他要立足江东,刘繇、王朗是他最大的对手,就目前这千余人马太勉强。
他要迅速的集结如今孙家所掌握的全部力量,然后才有可能与刘繇、王朗等正面对抗。
夜晚。
袁术看着眼前的传国玉玺正出神,就在这时,阎象缓缓自大殿外走了进来。
袁术闻声回过神,看着他:“先生,你不用再劝了,如今传国玉玺在我手中,那就是天意,待我即位后,一定拜先生为国师。”
阎象闻言大惊:“主公,你万万不可登基称帝啊!”
袁术看着玉玺缓缓开口:“有何不可?”
“当年高祖刘邦,也不过泗水一亭长,手下不过数十人,就敢谋取天下,如今汉室已延续四百余年,枭雄并起,大汉气数已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