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水墨鄂州 > 第60章 甲骨文的创始人终古是一位来自古鄂州之地的大巫

第60章 甲骨文的创始人终古是一位来自古鄂州之地的大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终古,男,汉族,约公元前1606年生,属相猪,据称是河南与湖北交界处的南阳人,同时是夏桀统治时期的太史令,也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首位史官,其职责主要是管理文书档案、将政事记录在案,另外还管理天文、历法等事物。

    在我国古代的各种官职中,除了君主,就数史官的资格最老,而太史是史官之长。至于史官的由来则是从古鄂州之地的巫演变而来的,它最初的基本职责是祭祀占卜,祭祀以敬神,占卜以问神。

    不信的话,只要读者朋友们随便翻开我国古代任何一个朝代的历史文献资料,可以发现皇帝君主每逢大小事情都要举行隆重祭祀占卜活动,这也是历朝历代的一个传统活动。举办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后,还要把活动结果进行如实的记载,这件事情自然而然落在了负责祭祀一事的巫们身上,久而久之就成一件习惯性规矩。再时间一长后,所祭祀事情就成了历史事件。

    到了文明社会后,古鄂州之地负责祭祀职业的巫们不再称巫了,而是随着文化的进步改称之“祀”官。但是,在古代祭祀占卜是关系国家命运的事情,不可能只有一名“祀”官,尤其是对于哪些资历深、阅历丰富、年纪大的“祀”官,也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祀”官进行笼统的称呼,而“太”字就对年长者最好形容,于是乎太“祀”官等称谓就在古鄂州之地形成习惯和风俗。

    且,至今在鄂州境内用“太”这个字眼去称呼一个人,必须是位德高望重的人,最次也得是位长辈级别的人。

    之后,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太史就成了个半仙儿,传说是上帝和君主的中介,是神的使者,因而其地位很崇高。由于他们知道得多懂得多,除祭祀占卜外,天文历法记事、保管典籍及教育贵族子弟等等,都在他们的职权范围之内,有时还为君主在治国理政上面建言献策,这就导后世致他们的职务也越来越广泛。还领兵出征。后来的各种官职,差不多都是由史官的职务分化出来的。

    尤其是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由于王朝第一次出现民族大融合,就必然要划分疆域、了解地理状况。当疆域逐渐纵横四方,山水相连时,利用图画的线条在兽皮上勾勒出疆域的大小、各部落的方位,作为王朝合法性的凭证,便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同时,国家律令也逐渐明晰起来,发生在国家里的一些大事也需要专人进行记录。

    对于这样重要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的人才。于是,统治者便在官吏职务中,借鉴古鄂州之地的太“祀”官的管理模式,设置了太史令一职来负责这项活动,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官职很高,俸禄很丰厚的职务。

    这说明什么?说明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并学以致用,定然会不负青春不负卿的有所回报。

    然而,到了夏朝末年,夏朝君主夏桀执迷不悟荒废朝政,暴虐荒淫无度的置天下黎民百姓于水生火热之中不顾,还残害忠良杀害一代名相谏臣关龙逢。

    作为严正典刑的史官终古见状后,不顾生死的拿出自己负责管理的夏朝法典,抱着最后幻想痛心疾首地向夏桀进谏,夏桀不但不听,还严厉地训斥了终古,说他是位冥顽不明的老古董。

    同样是以死明志的进谏,为什么夏桀敢对一代名臣,且手握大权的关龙逢动刀子下杀手,却对身为太史令的终古仅仅只是训斥?笔者翻阅查考很多资料,妄自揣测主要还是与其特殊身份有关系,也就是前面说的终古应该是一位来自古鄂州之地的太“祀”官,也可能还是一名大巫,崇尚鬼神迷信的夏桀多少有些忌惮。

    看看,知识在关键时候还能用来保命。至此,不想得罪神使的夏桀再也没有理他,终古明白夏桀已经不可救药了,夏朝也即将要灭亡了。于是,心有不舍的终古捧着自己一手记录的史实、亲自绘制的天文图和测算出的历法,到夏朝宗庙的历代先王牌位前大哭了一场后,暗自思索了数日。

    当他想到以汤为首的商国政治清明,君臣关系融洽,汤本人也十分谦虚,能接受逆耳忠言场面后,顿时脑海中灵光乍现。于是,终古找机会携带着自己掌管的“图法”投奔到了商汤那里。

    三年后,夏朝灭亡。见[淮南子。汜论训]载:‘夏之将亡,太史令终古,先奔于商,三年而桀乃亡’。《吕氏春秋·先识览》载:“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而泣之——乃出奔如商”。

    君不正,臣投外国!终古的举动很正常,其史书《吕氏春秋》上对于其投敌叛国的太史令非但不予批判,反而在其《先识览》篇中开篇就表明这几位太史令是有道之人,认为凡是国家濒于灭亡的时候,有道之人一定会事先离开,古今都是一样。

    想必,终古悲愤离开夏朝那一刻,心里一定是很矛盾的,经过了很多次思想斗争,才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但是,作为太史令这样的高官,手握王朝的地图、律令等机密文件选择出逃,对夏朝的打击是空前巨大的。

    史料记载称,终古投商后很得商汤的器重。但,夏亡后,归终古掌管的夏朝典籍图法却没有传下来,相反还出现了与夏文字背道而驰的殷商甲骨文。

    小编猜测,夏朝时期从三皇五帝那里继承下来的,用各种木、羊皮、丝帛等记载的典籍、书册、图法在空气中存了几百年后,反正在降解朽坏,靠眼前的这位夏桀已不可能保护文化传承了,为了延续祭祀和宗族香火,一代史官终古只有忍辱负重顶着骂名,投商另觅良策。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拼命地寻找夏朝文字,却不知夏朝文字被终古改头换面悄悄地用甲骨文传承了下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