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汉末圣人 > 番外七 司马懿和诸葛亮(上)

番外七 司马懿和诸葛亮(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司马懿很不喜欢诸葛亮这个比他小两岁的师弟。

    二人作为天子的嫡传弟子,一起进入中书省为郎,一起提的中书舍人,一起下放为郡丞,一起提的太守,甚至一起做到刺史。

    对于司马懿来说,诸葛亮就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他的方方面面,让他备感难受。

    之前虽然讨厌对方,但两人一个在江州,一个在梁州,相隔千里,到底是见不到面,可这一次,二人要共同竞争豫州刺史的位置。

    大汉有十三州,天子登基后,又分出数州,总计二十个上下,其中地位最高的,便是司、徐、豫、冀四州。此四州为大楚的根基,很多宰执都是从这四个州刺史任上提上去的,因此四州刺史又被视作宰辅的必经之路,因此竞争极为激烈。

    相较于诸葛亮,司马懿更不占优势,毕竟诸葛亮是徐州人,支持他的势力更多。

    眼看自己在竞争中落后,司马懿只能奋起直追。

    可二人的后台太子,对待他们,也是不偏不倚。

    很快结果下来,诸葛亮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司马懿则被任命为刑部尚书。

    表面上看,二人同级,司马懿的官职刑部尚书位在中枢,无论是地位还是官职排序皆在豫州刺史之上,但司马懿很清楚,二人的竞争中,他落后了。

    老师极为重视地方官吏的任命,牧守一方在一定程度上,比位在中枢更重要。

    果不其然,诸葛亮在做了两年豫州刺史后,加右副都御史衔,领大詹事府左春坊学士。

    大詹事府中,左春坊设六个学士,六个参将,皆是由地方官吏和四方将领兼领,是天子为太子安排的心腹。

    诸葛亮有了这个职位,将来入相是必然事。可自己呢,担任刑部尚书,好像离着相位只有一步之遥,但司马懿清楚,这短短一步,却是咫尺天涯。

    司马懿有些不明白,同样都是天子门生,老师为什么这么偏袒诸葛亮。

    他较之诸葛亮,又差在哪里?

    这天早上,司马懿刚到衙门,刑部郎中高堂隆拿着一份文卷便来找他。

    “司马公,这个案子有问题。”

    今年春天,豫州发生一起案子。陈郡一女子,名叫阿云,在为母守丧(其父已早亡)期间,被她的叔叔许给同村张大为妻。张大相貌粗鄙而且年近四十,阿云并不同意这份亲事。

    为了摆脱婚约,阿云趁与张大见面,张大不备时,持刀行凶,连砍对方多刀,还砍断张大一根手指。

    很快阿云被县衙抓捕,她也对自己所犯罪行供认不讳。于是县令依照律令,以“谋杀亲夫”的罪名判她死刑,并上报郡里。

    郡里也没有异议,于是上报到州中。

    刺史诸葛亮发现了这个案子,他认为阿云与张大的婚约产生于阿云守孝期内,不能认定为夫妻,所以阿云的罪名应该是普通的“杀人未遂”,不应该判死刑。

    案子上报到刑部,负责审核的官员对此并不认可,刑部认为,虽然认为阿云和张大的婚约有悖律法,但是他们事实上达成婚约,所以仍要以“谋杀亲夫”的罪名判处阿云死刑。

    诸葛亮仍是反对。

    双方意见不下,高堂隆只能拿着此案找到司马懿这个堂官。

    司马懿看了一下文卷,便有些恼了。

    “事情如此明显,诸葛孔明是做什么,胡搅蛮缠吗?以死刑批复下去,不要让豫州衙门再纠缠此事了。”

    司马懿回到家中,正好蒋济来做客。

    二人素来关系亲密,还是姻亲。

    司马懿便讲起了今日发生的事情。

    蒋济之前因为贪腐被诸葛亮弹劾过,还被免了职,数年才得以起复,因此深恨对方。听到此事,便言道:“诸葛孔明,不遵律法,肆意妄为,正当劾之。”

    司马懿也反应过来,这是打击诸葛亮的好机会。

    二人是竞争关系,再不寻找机会,打击对方,真的要被他压过一头了。

    此时诸葛亮也收到了刑部的批复,他对此仍有异议,于是上书曹昂裁决。

    案件很快摆到曹昂桌案前,曹昂便招司马懿询问。

    司马懿便道:“天子,虽然阿云和张大的婚约在守孝期间议定,但按照律法,只要求服丧期间,不得嫁娶,但没有不得订婚的要求。事实上民间这种事情,很是普遍。

    双方达成婚约,事实上便是夫妻关系。”

    “孔明说二人婚约无效,也不能说错。而且这件事情,是阿云本人反对,所以才酿成惨案,如果判定婚约有效,只恐人心不服。”

    司马懿眼看曹昂不太支持他,又道:“阿云要解除婚约,有很多办法,偏偏她持刀行凶,砍伤张大多处,这说明,她主观上有杀了张大的意图。

    按照律令‘谋杀已伤’,也当严惩。”

    曹昂也有些犹豫了,这不仅仅是阿云生死的问题,这涉及到律法的判定。

    对于此案,曹昂也不好直接决定,于是便招诸葛亮前来问询。

    诸葛亮也是跟刑部杠上了,刑部新提了一个罪名,他立刻反驳找到反驳的理由。

    按照律令,在审讯前,犯人主动招供即可认定为自首,按律应减罪一等(按问制度);被抓前自首可减罪二等。

    阿云在被衙役抓获后,立刻主动供出罪状,也适应减罪的条款。

    按照大楚的规定,衙役的审问不算审讯,只有抓捕权,没有审理权,所以阿云被抓后立刻招供,也算自首。

    所以阿云还是不能被处死。

    这算是一个司法漏洞,可是诸葛亮的说法确实没问题。

    如此一来,司马懿和诸葛亮彻底对上了。

    司马懿说,过于强调“按问”制度,是变相地鼓励凶手行凶,因为行凶后自首即可免死罪。

    诸葛亮说,一味地杀伐,会堵塞以后人犯自首之路。

    司马懿说,阿云因为张大年纪大,长得丑就行凶,乃心存恶意,对其减刑,乃是违背了律法减罪的初衷,而且鼓励天下凶徒行凶。

    诸葛亮却认为,既然律法有“自首减罪”,就当依律而行。

    ······

    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各不相让。

    二人还只是就事论事,可二人身后,还有大批的旧部,支持者,他们也加入到争执的队伍中,对另一方进行攻讦。

    本来是处理案子,现在倒成了政治斗争。

    蒋济弹劾诸葛亮不遵律法。

    诸葛亮的小弟马良也弹劾司马懿不遵律法。

    蒋济说诸葛亮是“妄自尊大,违法乱纪,不守臣道”。

    马良就弹劾司马懿是“擅作威福,拉帮结派,不守臣节”。

    双方斗得天昏地暗,倒是显得乌烟瘴气起来。

    曹昂很清楚,很多人在借机生事。于是立刻调任司马懿为兖州刺史,又调任诸葛亮为路部尚书。

    两人身份调了个个。

    诸葛亮失去了豫州刺史这个要职,司马懿则回到了担任刑部尚书之前的身份。

    司马懿对此更恼了。他这兖州刺史,虽然也很重要,可到底比不过四大刺史,他这是赤裸裸的贬黜。

    他明明什么都没有错。

    诸葛孔明胡搅蛮缠,倒连累自己受罚。老师对待他们二人,确实偏心诸葛孔明许多。

    到了兖州,司马懿因为心怀怨怼,懒散了许多。

    贞观二十五年(223年),兖州发生了崇德侯刘佗和崇德侯刘凯二人谋反事件。

    大楚代汉时,还存在的诸侯王,尽被封为崇德侯,其中刘佗是之前的任城王,而刘凯是之前的东平王。

    所谓的谋反事件,乃是有人告发他们说了一些反动的话,这更像是底下人炮制出来邀功的。

    曹昂也清楚,事实未必如此。

    可大汉已经亡了二十多年,曹昂并不准备再继续养着这群闲人。

    二人造反,本来跟司马懿没什么关系,可偏偏其弟老六司马进与刘凯的儿子关系亲密,牵扯其中。

    又偏偏司马进在司马懿身边为吏。

    如此一来,司马懿便被牵扯进这场谋反案中。虽然所有人都相信,他肯定不会和刘凯这些前朝宗室牵扯到一起。

    可这种事情,沾上了便是一身骚,根本说不清。

    曹昂没有重处司马懿,只是将他贬为西平郡太守。

    西平郡位于西海边,于中原来说,乃是穷乡僻壤,荒野之地。

    司马懿有些绝望了。

    为什么一步一步向前,可总是离着目标越走越远。

    司马懿从兖州出发,很快到达陕县。

    驿站之中,竟然遇到一个不速之客。

    听说诸葛亮在此,司马懿一愣,下意识地便不想见对方。落魄至斯,他实在不想让这个敌人看到他的狼狈。

    可司马懿没有想到,诸葛亮主动来见他。

    司马懿闭门不见,谁料诸葛亮直接将门推开,闯了进去。

    “孔明,官做的大了,脾气也大了。”

    诸葛亮笑道:“师兄,咱们师兄弟在他乡相见,你竟然不愿见我,是谁脾气大啊?”

    “你是来奚落我的?”

    “师兄怎么会这么想?”

    “你不在京中,来弘农做什么。”

    “与师兄一样。”

    “什么意思。”

    诸葛亮拿出一张官凭,递给了司马懿。

    “师兄,我被授为镇南都护府都护。”

    看到司马懿有些疑惑,诸葛亮解释道:“朝廷新设镇南都护府,辖朱提一郡,监益国、宁国(益国分出)、黔国(牂牁郡)、康国(越雋郡)四国,宣抚掸国、骠国、汉越、车离、达光及身毒诸国。”

    司马懿听了,有些疑惑。

    “天子为何要贬你的官?”

    “为何师兄觉得,我是被贬官,而不是毛遂自荐。”

    “你去西南做什么?”

    “天子想重开西南的丝绸之路,而且将西南四封国的建设规范化。”

    “那也不需要你啊,你马上要做宰相了。”

    诸葛亮笑道:“师兄觉得,当宰相是为了什么?”

    司马懿不说话。

    “当宰相只是个手段,而目的则是经世济民。如果我为了做宰相,就背离了我的初衷,那我做这个宰相,又有何意义。”

    “你离宰执不过一步之遥,当然可以这么说。”

    诸葛亮没有反驳,而是说道:“我上任豫州刺史,师兄应该一直不忿吧?”

    “都是过去的事了。”

    “师兄可否知道,在老师眼中,更看好的一直是你?”

    “你说什么?”

    司马懿一愣。

    “老师说,你更有闯劲,可为左相,我为人谨慎,稳妥,可为右相。老师还曾对我说,莫要因为此事,心有怨怼,而是要与师兄,同心合力。

    老师说你心性尚不稳,想法太多,所以以后咱们搭班子,我要看着你的身后,替你查缺补漏。

    对于我与师兄,老师早有安排,所以我也不会师兄去争。”

    司马懿吃惊道:“为什么老师从来没有跟我说过?”

    “师兄让老师跟你说什么,未来你就是左相,宰执大楚?老师说过,做宰相,不仅仅要有出众的能力,更要有合格的心性。

    老师一直在磨师兄的性子,希望师兄能够成熟。

    可是这几年,不得不说,师兄越走越偏。

    师兄,我想问你,难道做不到大官,成不了宰相,你就不再作为了吗?你就忘了曾经的誓言与理想了吗?”

    司马懿听着,泪流满面。

    “我是不是很让老师失望?”

    诸葛亮屏着脸,没有说话。

    “老师,我错了!我错了!”

    “师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你是老师最得意的弟子,不能让他蒙羞。还有,我去西南,师兄去西平,虽职位不同,处境却差不多。

    师兄落我一步,却未必追不上。

    师兄,我虽然无意与你相争,但也不会让你。到时候,若是你辅佐我,还请师兄,莫要怪罪。”

    司马懿看着诸葛亮,犹豫良久才道:“你为什么要跟我说这么多,让我就此沉沦不好吗?你也少个竞争者。”

    “你是我师兄,老师说过,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再说,我与师兄在一起多年,若是师兄不在,岂不是少一番趣味。”

    司马懿也擦干眼泪,整理好遗容。

    “孔明,你放心,我不会输给我自己的。”

    诸葛亮笑道:“师兄,你终于想明白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