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 409【正面交战】

409【正面交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夏镇。

    隆庆三年才升级为镇,明中期的时候还叫夏村。

    这是因为漕运新渠竣工,夏村港口船舶数量剧增,当地工商业变得日趋繁荣。

    几百年之后,夏镇将发展成微山县城。

    明末的微山湖,还没有彻底成型。不过,万历年间黄河决口,在这片低洼带形成湿地,再多决口几次就能变成湖了。

    一艘箭型小船,飞快驶到港口,大喊道:“八百里加急!”

    港口的另外两艘小船,立即前来接应。

    “送去哪里?”

    “去沂水县,给张铁牛将军!”

    新出发的两艘小船,各自领到四份军情文书,犹如离弦之箭般,朝着东南方驶去。

    哪条船先到下一个站点,就由哪条船先递出军情,一直接力航行到最终点。

    中国古代打仗,河流非常重要。

    历朝历代,大规模南征或者北伐,主力几乎都是顺着河道前进。因为可以用船来运粮食,不仅能加快行军速度,还能大大减少民夫数量,大大减少对军粮的消耗。

    江西起家的大同军,已经把内河船只给玩出花了。

    专门打造了一种小船,由小渔船改造。因为加长缩窄船身,船型似箭,又称“箭船”。

    逆流时两人协力划桨,其余时候可以轮流休息。

    如果不恤体力全速前进,在静水状态下,时速能够达到40里以上。

    当然,这会把人累趴下的。一般传递普通军情,静水时速约在25到30里之间,桨手能够划得非常从容。

    费如鹤的军令从南阳镇出发,沿着大运河至夏村(后世的微山湖中),走另一段运河过台庄(台儿庄),转入沂水河一直到沂水县。

    全程河道约700里,中途换人换船十次,从南阳镇到沂水只用了三天时间。这还是因为,夜间速度减慢,逆流速度也很慢,否则一两天就能抵达。

    张铁牛此时不在沂水县,而在更北边的穆陵关。

    军情由船转马,快马送到张铁牛手里。

    “可是兖州那边有急事?”宣教官严国仕问。

    张铁牛说:“老费那边也僵住了,让我们带兵过去夹攻,这里只留农兵守城。如果我们这里走不开,也不用过去,反正鞑子的军粮没咱们多。拖得越久,鞑子越慌,慌起来就会出错。”

    副师长陈福贵说:“去呗,青州府这边又打不起来。”

    “我也打算过去,懒得跟鞑子瞎耗了。”张铁牛郁闷道。

    青州府的战局也僵住了,黄蜚成功占领安丘县、昌乐县、广陵镇,张铁牛则占领诸城县、穆陵关,又遣农兵拿下了日照和安东卫。

    就在双方即将爆发大战时,镶白旗的小旗主阿济格,突然重兵坚守青州府(益都)、临朐和寿光。

    满清只是守城,等着张铁牛、黄蜚去攻打。

    张铁牛、黄蜚也不是傻子,他们的兵力并不占优,哪会硬攻上万人驻守的城池?

    于是,张铁牛退守穆陵关,黄蜚也退守己方坚城。

    这种情况,在战争期间很常见。

    若双方都无压倒性优势,只要一方坚守不出,另一方也只能撤退,甚至各自守城对峙好几年。比如辽东的锦州、宁远,坚守十余年,鞑子每次围到自己缺粮,便灰溜溜撤兵回老家。

    青州府这边,阿济格并非不想打硬仗,而是后方起火了。

    他麾下的降兵降将,在山东抢得太凶。颜神镇数千陶瓷工、玻璃工,因为没饭吃揭竿而起,竟然一举攻克淄川县。

    接着又直逼长山县,沿途百姓纷纷加入,甚至有士绅募集乡勇,义兵人数迅速超过三万。

    再打下去,就把阿济格的粮道给断了。

    满清的青州府部队,只能暂时重兵守城,派遣骑兵和几千精锐回去先打义军。

    张铁牛派人给黄蜚传信之后,便带着正规军南下,从沂水县一路坐船到沂州。又折向西北,走浚河去曲阜方向,中途有个费县已被大同军占领,但只派了三千农兵守城。

    离开沂州仅十里地,就有箭船前来报信:“张将军,鞑子有大军过来,水陆齐进,恐有两三万人之多!”

    张铁牛一怔,随即好笑:“我要是不带兵回来,怕是鞑子过两天就要打沂州。”

    大军又前进两里地,赫然遇到鞑子的骑兵。

    这些满清骑兵,既是哨探斥候,又是开路先锋,顺便沿途抢些粮食。

    满清斥候见到张铁牛的大军,迅速跑回去报告。张铁牛也派人回沂州,把自己的骑兵部队调来,这些骑兵坐船南下,目前正在沂州恢复战马的精力。

    “前面有大同军?”多铎跟张铁牛一样意外。

    耿仲明说道:“敌军跟咱差不多,应该是从青州府撤回来的。”

    “那就打,省得再去青州府!”

    多铎说道:“不过,打归打。这大同军能占领南方,想必肯定比明军厉害,打起仗来须得小心应付。再往后退,退到费县以西,莫要被费县的敌军袭扰后方。”

    多铎忽然变得非常谨慎,原定计划是速攻沂州。趁沂州兵力空虚,守城部队不多,强行拿下阻断张铁牛退路,然后再北上前后夹击张铁牛。

    如今野外遇到,多铎不进反对,保住自己的粮道,准备跟张铁牛慢慢磨。

    双方一进一退,皆在费县西北方的河边扎营。

    满清这边,多铎、耿仲明、李率泰、伊尔德、李国英、金声桓、郝效忠,兵力共计2万5千人,民夫无算。

    大同军那边,张铁牛、陈福贵、严国仕、马万年、陈鼎、韩世孝、宋贠,兵力总计1万8千人,民夫无算。

    陈鼎、韩世孝、宋贠这三个家伙,都是投降大同军的左良玉部将。

    抛开各种降将不论,八旗军与大同军的兵力接近1:1。

    耿仲明、李率泰麾下,都是编练多年的汉军旗,其战斗力极为强悍。

    李率泰的父亲李永芳,是第一个投降鞑子的大明边将。李率泰年仅12岁,就跟在努尔哈赤身边,名字也是努尔哈赤亲自给改的。

    双方皆考核列阵,派出骑兵游弋、袭扰、打探。

    多铎甚至从船上搬来楯车组装,推着楯车徐徐前进。

    满清跟大明的战斗,但凡遇到什么硬仗,冲阵、攻城全靠楯车加重步兵。

    由于几次没等楯车都作战,满清部队损失惨重,努尔哈赤甚至下令:“遇敌若无楯车,切勿出战。”

    楯车将近有两人高,由硬木、铁皮、牛皮做成,别说火铳打不穿,甚至能扛住小型野战炮轰击。这玩意儿还能用于攻城推进,不怕火烧,也不怕石头砸。

    正规的八旗军,一百人配四辆楯车,由三十人进行操作。

    这三十人当中,有人负责推车,有人负责放箭。还有火铳兵,站在楯车的台阶上,从射击孔朝着敌人开枪。

    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坦克。

    “坦克”往前推进,重步兵、弓弩手、火铳兵、骑兵紧跟其后。

    “轰轰轰轰!”

    双方行进途中,大同军那边,毫无征兆的开始试炮。

    耿仲明吓了一跳:“打这么远?敌军火炮的威力不小啊。”

    满清的火器部队,多由汉军旗使用,耿仲明、孔有德这些人都有精锐火器营。

    耿仲明连忙对传令兵说:“立即告之十王,敌军火炮,肯定能击毁我军盾车!”

    多铎得知消息,立即下令全军停止。

    接着,又让降将郝效忠,带着小股部队前进,用肉身测量大同军的火力点和射程。

    处于上升期的八旗军,作战方式非常灵活,能根据不同的敌人转换战术。

    有时候,如果敌军火炮太凶猛,甚至还晓得挖地道掘进。

    而且非常有耐心,一场阵地战,会反复试探进攻。等摸清敌军情况之后,再采取应对之法来作战。

    历史上,大概到康熙朝就不行了。

    三藩之乱以后,各种战术弃之不用。整出非常呆板的九进十连环大阵,完全依靠鸟铳的密集火力,辅以军队规模碾压敌人。因为这样也能取胜,为啥还要研究战术呢?

    降将郝效忠,畏畏缩缩带兵前进。

    张铁牛手持千里镜观测,说道:“一群杂兵,不用发炮。”

    郝效忠前进数十步,越走越害怕,终于接到停止进军的号令。

    双方就这么僵持住了。

    骑兵却已经接战,满清骑兵约3000人,大同骑兵约2500人。

    满将伊尔德统率骑兵出战,阵型松散到张铁牛都懒得开炮。伊尔德还想玩老套路,不断游弋引诱,想把大同骑兵诱出去混战歼灭。

    大同骑将是秦良玉的孙子马万年,面对敌军骑兵引诱,他直接命令全军下马:“点燃火绳,填装弹药!”

    “砰砰砰!”

    由于距离较远,满清骑兵又阵型松散,一顿排枪只击落两个敌骑。

    而且,都是战马中枪,吃痛发狂把骑兵甩下来。距离这么远,就算命中骑兵,子弹也打不穿棉甲。

    多铎也弄到了一副千里镜,惊道:“这就是探子所说的火铳骑兵?我大清铁骑战术,对付这种骑兵没用处啊。今后骑兵交战,恐怕不能着甲,得轻装快马杀去近战。”

    就在此时,大量民夫手持锄头、铁锹,来到大同军的阵地周边挖掘壕沟。

    多多见状,立即下令:“速速进攻,莫让敌军把沟壑挖好,到时我军的楯车就过不去了!火炮营前进,轰击对面的民夫!”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dldxs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xs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