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圆梦之旅
“你没和爸妈说,自己偷跑出来的,胆子不小。”
“哼,我这叫先斩后奏,你不想带我?你能带这两个老人,能带你表妹,能带这个小丫头,你都不带我,我要告诉我二姐,让你跪搓衣板。”
高书山头疼,这个谭末末今年也十四五岁的大姑娘了,还这样胡搅蛮缠,一点也不懂事,“你想去就去吧,我管不了你就让你姐管你。”
谭末末一扬下巴,十分得意。
高书山背着一个大背包,一只手抱着小儿子,一只手拉着小如月。尹志良也背着包扶着爷爷奶奶,谭末末跟在后面,一行人上了火车。
谭父的利民商店刚刚开业,正是忙的时候,原本他要来送,高书山拒绝了。表哥舅舅们要送,高书山也推辞了,虽然老的老小的小,但没多少行李,也不算累。
高书山买的是卧铺票,为了清净方便,把整个隔间的床位都买了下来,两位老人睡在下铺,尹志良占了一个中铺,另一个中铺给小如月和小宁宁,谭末末爬到上铺,躺下就睡了。
高书山要照顾两个孩子,特别是小宁宁,对着上下铺,仿佛看到了好玩具,恨不得爬上爬下。高书山怕他摔了,只好抓住他衣服,时时留心看着,他还操心着外公外婆喝不喝水,去不去厕所,晕不晕车,饿不饿。
好在尹志良是个靠的住的,她开口道,“表哥,我先睡一会,吃晚饭的时候你叫我,前半夜我看着孩子,你睡觉,后半夜你再和我换,好不好?”
高书山点头,“好,你睡吧,到时候我叫你。”他觉得这个谭末末是个靠不住的,索性也不指望她。
高书山从包里掏出两个小盒子,“如月,宁宁,这里边是拼图,妈妈特意做的,爸爸教你们玩好不好?”
如月没见过拼图,但是她乖巧,“好。”小宁宁是见过哥哥姐姐玩的,也点点头,“好。”
打开盒子,里面装着两幅拼图纸,一副是一座房子,里面亭台楼阁假山小河,花园长廊,美轮美奂。
另一幅画是一座停车场,里面停放着各种汽车,车场周围有楼房,马路,路上还有汽车行人,路边还有大树。
这是谭咏兰根据男孩子的习性画的,她还画了一副轮船在海上航行,浪花一朵朵高卷,大鱼跳跃,空中海鸥飞翔,天空白云朵朵。还有飞机,枪,火车的,男孩子应该喜欢这些,高书山只带过来两幅。
他教两个孩子要领,两个小家伙兴致勃勃地开始玩起来。
梁如月拿的是建筑图,小宁宁拿的是停车场,他先拿的,果然,男孩子还是喜欢车,天性如此。
拼图是用硬纸板做的,玩坏了也不心疼,家里有高高一摞,谭咏兰第一次做这种东西是给晴晴暖暖蕊蕊玩的,高书山看到孩子喜欢,就发现了商机,找到一个厂子,做了一批,让人往往幼儿园,儿童玩具店推销,卖的很好,就又定做了几次,靠着这个小玩意,也小赚一笔。
高书山挺佩服自己媳妇,她给孩子做拼图,做布娃娃,各种小玩偶,高书山拿出去都能赚到钱,孩子高兴,他也高兴。
外公外婆年纪大了,躺在铺上,睡了一会就醒了,高书山给老人拿水,又掏出鸡蛋糕让老人吃,外公摆摆手,喝口水躺下了,外婆吃了两块鸡蛋糕,两人睁着眼睛看两个孩子玩。
傍晚,高书山叫醒谭末末和尹志良,让她们照看老人和孩子,他去餐车厢打饭。谭末末爬下来,急急开口,“二姐夫,我和你一起去吧。”
高书山点头,拿起一个鼓囔囔的布包,两人一起到了餐车厢,谭末末兴奋地开口,“二姐夫,闻到了吗?好香啊,肯定有红烧肉,我还闻到了一点腥味,有鱼,是糖醋鱼,好长时间没吃鱼了,二姐夫咱们今天吃鱼好不好?”
高书山点头,谭末末说的不错,的确有红烧肉还有糖醋鱼,高书山都要了一份,另外要了一个时令小炒,一份煎炒豆腐,老人年纪大,牙齿不好,吃豆腐方便一些。
馒头要十个,还要了几碗粥,都装进饭盒里,高书山把饭盒装进布包,馒头装在上面,一手提着一手在下面托着,回到铺位上。
这个时候若说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有多好,谁也不相信,谭家也不会隔三差五的割肉,尹家更不可能。高书山的外公外婆都很瘦,根本不担心什么三高的问题,红烧肉色泽明亮,入口即化,两个老人很喜欢吃,糖醋鱼个头不小,肉质鲜嫩,老人吃起来也不错。
高书山给孩子用湿毛巾擦了手,拿一个馒头掰开,中间夹几块红烧肉,递给如月,又拿一个依法炮制,递给儿子。
梁如月接过馒头,道了谢,看看高书山才张嘴轻轻咬一口,她在家里没吃过这么白这么喧的馒头,中间的肉肉也特别特别好吃,香的不得了,她觉得高叔叔真好。
太爷爷去世了,她不知道什么是去世,只知道太爷爷走了,去很远很远的地方,要找太奶奶,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她没有见过爸爸,太爷爷说,她是见过的,是她太小了,不记得。她有时候出去玩,听到有人提她的妈妈,她知道妈妈不要她,跑了。
她现在没有亲人,其实特别害怕,她很羡慕宁宁弟弟,有爸爸,有外公外婆,有小姨,现在又有老外公,老外婆,还有一个表姑姑,她好羡慕。
昨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梦到高叔叔变成了她的爸爸,她高兴的不得了,笑着笑着就醒了,然后偷偷地哭了。
高书山自己也吃了一个馒头,给孩子喝点粥,吃点青菜,擦擦嘴,让两个小家伙继续玩。
外婆叫,“阿山,你过来吃饭。”
“外婆,你们吃,我吃个馒头喝点粥就行了,够不够,不够我再去打点?”
“够了,够了,这个红烧肉很好吃,豆腐也好。”外婆夸奖。她知道外孙子是不好意思和表妹,小姨子挤在一起,也不再叫。
老太太吃了一个馒头,喝了一碗粥,老爷子和尹志良也一样,谭末末吃了三个馒头,喝两碗粥,把剩下的菜全吃了,老爷子夸奖,“是个有福气的孩子,真好。”
高书山也了解这个小姨子,可口的吃个死,不可口的死不吃,他也不说什么,吃就吃吧,无所谓的。
坐着闲聊一会,高书山扶外公去上厕所,回来后,尹志良扶着外婆也去了一次,两个老人躺下休息,高书山把孩子交给表妹,“宁宁,月月要听表姑姑的话,爸爸休息一会。”
宁宁点头,一副小大人的样子。梁如月也跟着点头,乖巧的不得了。高书山亲亲儿子,摸摸如月的头,爬到空着的上铺,开始休息。
火车终于到帝都,高书山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在出站口看到谭咏兰,他有点意外,“媳妇,你来了。”
“嗯,来接你们。外公外婆好。”
“阿山媳妇,给你添麻烦了。”
“外公说哪里话,一家人,太外道了。”
“妈妈,妈妈,宁宁想你了,特别想,特别想。”高泽宁看到老娘,伸着手就往前扑。
“嗯,妈妈知道了,也想你。”谭咏兰接过儿子,在他脸上亲了一下,颠颠分量,“嗯,这段时间没少长。这是如月吧。”
梁如月乖巧地叫一句,“阿姨好。”
谭咏兰看小丫头头发有点黄,干干的,明显是营养不良,大眼睛倒是水灵灵的,单眼皮,身上穿的衣服一看就是新买的。“好孩子,真乖。”她也抱了一下这个小丫头,安抚地摸摸她的头。
梁如月只觉得这个阿姨身上又香又软,被抱着特别舒服,难怪小朋友们都喜欢被妈妈抱。她没有妈妈,太爷爷年纪大,根本抱不动她,她不记得被人抱过,原来是这样的滋味,她好喜欢好喜欢。
谭末末叫一句,“二姐。”
谭咏兰看看她,“自己偷跑出来的,爸妈不知道吧。”
“二姐,你可太厉害了,我这不是趁着放暑假,想开开眼界嘛。”
谭咏兰知道她住不长,也没和她计较。
尹志良也上前一步叫,“表嫂好。”
“你好,你是二舅舅家的志良表妹吧,我记得你。”
尹志良惊讶,“表嫂好厉害,还记得我。”
谭咏兰笑笑,“咱们先回家,休息好了再聊。”这几个人老的老小的小,坐公交车绕路还要中途换乘,不如骑车快。
这辆三轮自行车是金川买的,方便他倒腾一下货物挣钱。谭咏兰把车厢擦了一遍,铺了一块垫子,让两位老人坐在上面,小如月和小宁宁坐在两位老人身边。高书山骑着车子,谭咏兰带谭末末和尹志良坐公交车回去。
在车上,谭咏兰问了家里的情况,谭末末简单说了,还没有高书山在信上写的仔细。又问了志良表妹大舅舅二舅舅的身体状况,和两个人的学习。
尹志良已经参加完高考,她成绩不错,估计能上大学,谭末末成绩不算好,不想聊关于学习的问题。谭咏兰经过交谈觉得这个表妹还不错,亲妹妹嘛,差点意思。
“爷爷,爷爷,金伯伯,姑姑,大姐,二姐,蕊蕊姐,哥哥,我回来了,回来了。”小宁宁一下车就往院子里跑。他一头扎进邹五蕴怀里,抱住他。“爷爷,我好想你,你想我吗?”
“想。”邹五蕴也很想这个皮小子,抱住他稀罕了一会,小家伙又扑向金川问着同样的话,金川也笑着抱抱,这个孩子太会找存在感了,不过挺讨喜的。
三个姐姐站在一起,他跑过去,挨个抱抱,然后是哥哥。小睿睿差点被他扑的跌倒,也不生气,拉拉他衣服,摸摸他小脸,表示了想念。
小宁宁跑过去,把梁如月拉过来,“大姐二姐,蕊蕊姐,哥哥,她叫如月,爸爸说以后她也是我的姐姐,我有四个姐姐了。”
梁如月有点胆怯,她看着面前三个白白净净的小姐姐,还有一个和小哥哥,不由得抓住衣襟。
晴晴看看她,“我们听妈妈说过了,你没有妈妈,我愿意让你叫我的妈妈妈妈,以后我是大姐姐,你要听我的话。”
“真的吗?”梁如月不可置信,她也能叫妈妈。
对面几个小人点头,表示真的。
高书山扶着老人下车,在院子里坐下,给邹老师和金川介绍一下,双方打过招呼,高书山招招手,几个孩子围着他叫,“爸爸,爸爸,好想你呀。”
他一个个举高高,然后拉住梁如月说,“老师,就是这个孩子,叫梁如月。”
邹五蕴看看,点点头,“挺好,小高和你媳妇都是热心肠。”
高书山笑笑,“老师,这不是赶上了吗?再说小时候我和她爸爸还在一起玩过,如今梁家这样,我不免有点于心不忍,一个羊是牵,两只羊是赶,我也有孩子,一起养着吧,小丫头也有身家,我更没啥说的。”
邹五蕴点头。
高书山对小丫头说,“叫爷爷,以后他就是你的爷爷了。”
梁如月低声叫,“爷爷好。”
邹五蕴应一声,伸手摸摸孩子的头,对高书山说,“明天去办手续吧。”
十多分钟后,谭咏兰带着尹志良和谭末末回来了,又是一番介绍,大家吃了饭,谭咏兰安排人休息,外公外婆住一间,谭末末和尹志良住一间,让如月和宁宁睡在一起,她还小,谭咏兰怕她尿床,这样晚上叫宁宁的时候,也一起叫她起夜。
夜晚,夫妻俩躺在床上,高书山抱住媳妇,闻着她身上熟悉的味道,才觉得心神安定。“外公外婆的事给媳妇添麻烦了。”
谭咏兰抚摸着他这段时间因劳累而消瘦的脸颊,“说什么傻话,咱们是夫妻,你外婆也是我外婆,这不是应该的吗?这话是不是很好听?”
高书山抓住她的手,在她脸颊上亲了一下,“一听这就像章回小说,还有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