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星空起源 > 第79章 到达富士山

第79章 到达富士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时间眨眼而过,众人到了富士山附近,看着这个大火山,波塞冬这些人兴奋不已,他们已经被封印几千年了,都憋坏了。

    这还是几千年里他们第一次看到,看到现在的新世界,简直美极了。

    波塞冬指着龙小白说,你给我介绍一下,这附近都有什么景色,特别是那个大火山。

    龙小白急忙推脱,说都到这里了,先去见见我父亲,再给你们介绍吧!

    波塞冬冷冷看着他说你父亲算什么东西,不来迎接本神,还想让本神去见他。

    就当龙小白准备要翻脸时,流声古柯急忙上前,对龙小白说你就带大人先在这附近逛逛也不耽误多少时间,我与你石青山叔叔先去看看你母亲。

    龙小白仔细想了一下,战时还不能翻脸,得逐一击破,才能用最小的损失,换来最大的利益。

    龙小白说那两位叔叔先去下面吧!

    我带着这些大人随从逛逛,你们到那里时,要和我父亲说一声,好让我父亲多多准备一些晚宴。

    流声古柯与石青山点点头。

    龙小白卑躬屈膝的说,海神大人,我给你介绍一下:日本东北岛弧、西南岛弧和伊豆—小笠原弧交界处。

    一方面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另一方面由于菲律宾海板块与富士山周边地区的张力作用,地质活动活跃,导致玄武岩反复的裂缝喷发,形成富士山山体。

    富士山在山体形成过程中,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分别是先小御岳、小御岳、古富士、新富士。其中,以先小御岳的年代最为久远,那是在数十万年前的更新代形成的火山。2004年4月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小御岳下又发现了年代更为久远的山体,便把这第四座山体命名为“先小御岳”。古富士则是从8万年前左右开始直到1万5千年前左右持续喷发的火山灰等物质沉降后所形成的,它的高度接近标高3000米。根据推测,当时的山顶应该位于现在的宝永火山口北侧1~2km处。

    距离现在大约一万一千年之前,古富士的山顶西侧突然迸发出大量的熔岩。

    这些熔岩就形成了现有富士山的主体即新富士。

    从此以后,古富士与新富士的山顶开始东西并列。

    约2500~2800年前,古富士山顶的部分地方由于风化的作用,继而引起了大规模的山崩,所以现在便只剩下新富士的山顶还屹立在天地间。

    宝永山是富士山周围最为显眼的寄生型火山,位于富士山的东南斜面,它的形成是在日本历宝永四年,标高2693米,而在宝永山的西侧,也有一个巨大的火山口。并且在富士山域降下的雨雪都会在其地表下形成地下水脉继而蜂拥而出,主要的景点有四个,即忍野八海、白线瀑布、柿田川、涌玉池。 火山活动活动情况。

    山顶的火山口,一共喷发过18次,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喷发是在1707年。

    虽然目前是处于休眠状态,但随时会有喷气现象。

    在有记录的日本历史上,富士山火山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是平安时代初期的9世纪。

    骏河国言,自去年三月十四日,迄四月十八日,富士山颠自烧,昼则烟气暗暝,夜则火光照天,其声若雷,灰下如雨,山下川水皆红色也。

    骏河相摸国言,骏河国富士山,昼夜恒燎,砂砾如雾散者,求之卜巫,占日,千疫,宜令两国加镇谢,及读经以攘殃(中略)五月(中略)甲戊,废相摸国足柄路,开吕荷途,以富士烧碎石塞道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延历大喷火”。

    富士郡正三位浅间大神大山火,其势甚炽,烧山方一二许里,光炎高二十许丈,大有声如雷,地震三度,历十余日,火犹不灭,焦岩崩颠,砂石如雨,烟云郁蒸,人不得近,大山西北,有本栖水海,所烧岩石,流向海中,远三十许里,广三四许里,高二三许丈,火焰遂属甲斐国。

    十七日辛丑甲斐国言,骏河国富士大山,忽有暴火,烧碎岗峦,草木焦,土崩石流,埋八代郡本栖并划两水海,水热如汤,鱼鳖皆死,百姓居宅,与海共埋,或有宅无人,其数难记,两海以东,亦有水海,名曰河口海,火焰赴向河口海,本栖等海,未烧埋之前,地大震动,雷电暴雨,雨雾晦冥,山野难辨,然后有此灾异焉。这次大喷火,史上也叫“贞观大喷火”。从记载来看,这次大喷火使得大量熔岩流出,其结果是富士山北麓的花海被填满消失的同时,诞生了留存至今的精进湖和西湖。花海被熔岩填埋的另一个结果就是诞生了现在的青木原树海。就在这次大喷火后的第二个月,大和朝廷发布了“镇谢”命令。为了镇谢和祭祀,必要的文献资料是不可缺少的,都良香就是被命令起草文书的对象之一,留下了记载。

    宝永四年(1707年)的11月23日,富士山再度喷发,这次大喷发在当时的江户市内飞洒了约7亿立方米,而且是连续飞降了数周,史称“宝永大喷发”。当时幕臣新井白石撰写的回忆录《折想柴记》记载了这次喷发的一些细节。其沉积物几乎覆盖了整个南关东地区。

    2009年10月,通过gps观测确认到了富士山的地壳变动。这是从1996年4月开始观测以来首次得以确认。这次地壳变动出现了最大2厘米的变化,富士宫市与富士市之间约延伸了2厘米。这表明了熔岩在积蓄。

    虽然现在的富士山周围还没有发现特别明显的火山活动的变化,但是却已经感知到这一地区的大型火山口有略微摇动的迹象。并且据研究表示:由于火山地下的岩浆以及热水容易遭受到破坏,所以才会引起群发性地震。

    富士山山体高耸入云,山巅白雪皑皑,似一把悬空倒挂的扇子,因此也有“玉扇”之称。

    富士山的坡角随地势上升增大,根据平均倾斜角可分为三个区域。从峰顶到距火山口边缘15~2公里区域范围内的倾斜角最大,为31~35°之间。

    这与干砾石的静止角相对应,说明颗粒的重力下落主导地貌形成过程。紧挨着这个区域地势较低的05~1公里的坡长范围内,颗粒重力下落仍是地貌形成主要因素,但由于地表沉积物含有较多的白垩质,导致物质静止角减小,坡角减小至约27°。

    水流的影响在地势较低的地区较为明显,在山麓地带,坡度从中部的23°逐渐减小到10°以下。总的来说,山坡东侧坡度较西侧小因为西风带把更多的火山灰带到了山坡东侧。虽然斜坡差异相对较小,但直接影响了火山碎屑流沉积物的存在,因为它们通常不能存在于坡度大于33°的斜坡上。

    山顶的主火山口直径约780米,深度约240米。

    尽管这个火山口在过去的2000年里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但由于它的位置远远高过形成森林的高度界限,加上强风的影响,除了苔藓之外,还没有形成任何其他植被。

    在火山口壁上可以观察到形成新富士火山的火山堆积层。

    火山口的底部直径是100~130米。由于融雪和浅层地下永久冻土层的存在,在沿着火山口边缘存在一些井和泉。

    在该火山口东南侧,海拔2400~3100m处,有一个由1707年喷发形成的独特的火山口。它的长度约为1200米,宽度约为900米,看起来像一个很深的滑坡残痕。该次喷发还形成了两个位于这个火山口的下方的两个小火山口。

    由于玄武岩熔岩的粘性较低,一些从富士山流出的熔岩流动距离长达20公里。熔岩常与两种类型的微地貌联系在一起:熔岩管道/隧道和熔岩树。已经发现了70多条熔岩隧道,其中许多隧道内温度较低,即使在夏季,隧道壁和地上残冰仍会具有冷却效果。因此,探索这些隧道时通常需要钉鞋。

    由于隧道顶部坍塌,一些隧道内也存在小的地表凹陷。

    熔岩树是在熔岩流经森林时形成的。

    站立或倒下的树木被火山熔岩吞噬,燃烧后消失,留下的空隙形状很像水井和小洞穴。

    富士山周围是世界上熔岩树分布数量最多的地区。

    虽然富士山整体呈圆锥形,但也出现了一些山谷和沟壑,尤其是在陡峭的山顶区域。

    最明显的两个山谷是东北侧是吉田—大泽谷(和西侧的osawa-kuzure谷,在靠近火山顶部、山谷上端的地方,有大型山体滑坡。

    kuzure谷较大,最大深度约200米,年平均产沙量约16x105立方米。在osawa-kuzure下的冲积扇沉积的年代测定表明,这个山谷中的大滑坡大约开始在1000年前开始形成。

    新富士山的近地表沉积物主要是多孔的熔岩和火山灰,而古富士山的沉积物的多孔性较差,含有较多的泥质成分。

    因此,从富士山山坡流出的径流往往会渗入并被限制在新富士山内。

    在山麓地区,地下水流在许多地方形成池塘、溪流,甚至一些大湖。

    地下水同位素组成表明,在1100米至2700米高度范围内的中间火山地带两侧的降雨,是富士山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

    富士山山脚下池塘和湖泊的形成部分是因为熔岩流入山谷,堵住河流,或分隔现有水体。

    富士五湖是位于北麓的一组大湖,海拔约1000米。

    864年,熔岩从寄生火山锥流到北麓,将已经存在的一个大湖划分为精进湖和西湖,熔岩在当时也进入了精进湖。

    这两个湖的水位几乎是相同的,因为地下水通过多孔的岩浆岩进行流动。从河口湖、山中湖和本栖湖的湖底提取的沉积物表明,这些湖泊或它们的前身在全新世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我再给诸位大人介绍一下气候特点。

    富士山山顶的年平均温度是-64c,最热月份(8月)的平均温度为60c,比东京低20c左右。

    这个气候导致了山顶附近存在永久冻土。全年均可能出现降雪,但是在夏季大部分降雪在地表消融。

    春冬季时,在地势低洼地区积雪可达3米,但由于风吹散积雪,山脊积雪高度不足1米。

    全年盛行强烈的西风,每年有超过300天的风速可达10米/秒或以上。许多有代表性的富士山照片都是在春季或深秋拍摄的,那时只有山的上部被雪覆盖。

    富士山的北麓有富士五湖。从东向西分别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进湖和本栖湖。山中湖最大,面积为675k㎡。

    湖畔有许多运动设施,可以打网球、滑水、垂钓、露营和划船等。湖东南的忍野村,有涌池、镜池等8个池塘,总称“忍野八海”,与山中湖相通。

    河口湖是五湖中开发最早的,这里交通十分便利,已成为五湖观光的中心。

    湖中的鹈岛是五湖中仅有的岛屿。岛上有一专门保佑孕妇安产的神社。

    湖上还有长达1260m的跨湖大桥。

    河口湖中所映的富士山倒影,被称作富士山奇景之一。

    西湖又名西海,是五湖中环境最安静的一个湖。

    据传,西湖与精进湖原本是相连的,后因富士山喷发而分成两个湖,但这两个湖底在2018年仍是相通的。

    岸边有红叶台、青木原树海、鸣泽冰穴、足和田山等风景区。

    精进湖是富士五湖中最小的一个湖,但其风格却最为独特,湖岸有许多高耸的悬崖,地势复杂。

    本栖湖水最深,最深处达126m。湖面终年不结冰,呈深蓝色,透着深不可测的神秘色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