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一大爷收养过一个儿子?
“e=(′o`)))唉”一大妈叹了口气,神情有点落寞。
“那是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
原来在61年的时候,木匠阿三和他儿子饿晕在大院门口的时候,旁边还躺着一个人。
是一个大概十三四岁的小男孩,自称叫杜卫东。
那一年,一大爷还不是9级钳工,工资也比现在少个十块钱左右。
一大爷就靠着这80多块钱,不仅要养着一大妈,还要养着其他三个人,木匠阿三虽然是京城本地人,但他成分不好,没有给分配工作也没有地,为了给自己孩子治病,把祖传的宅子也给卖了,这才饿晕在大街上。
而那个杜卫东,听口音并不是本地人,自称是从北直隶逃难来的,被一大爷一大妈救醒了之后,咚咚咚的跪在地上磕响头,那叫一个可怜,非得求一大爷收留他。
一大爷一大妈本身也没儿子,见这个小东子虽然很瘦弱,但是长得也挺清秀,嘴也挺甜,也就把他留在家里了。
就这样,五口人挤在一大爷家的小房子里过了小半年,木匠阿三每天拜托一大妈帮他看孩子,自己跑到大街上趴活。
身怀一技,自然是很容易就度过了难关,渐渐的有了收入,再加上一大爷帮忙,街道上也帮他租借了一套房子,木匠和他儿子就搬走了。
在一起生活了那么久了,一大爷一大妈也对杜卫东有了感情,心里也渐渐的兴起了收养这个孩子的想法。
老两口还打算着,现在家里就三个人了,能慢慢的攒下一点钱,等小东子再长大一点,帮他娶妻生子,等自己年纪大了,也可以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了。
小东子也不愧是在外流浪过的,也慢慢留意到了一大爷和一大妈的转变,嘴更甜了,干活也更勤快了,不仅天天哄得一大妈合不拢嘴,而且还经常帮助大院的邻居,大家们对他的印象都很好。
但就在61年底,临近过春节的时候。
大院里的老少爷们纷纷约好一起去置办年货,一大爷老两口喊小东子也一起去,而这小子自称自己在家打扫卫生准备饭菜,等一大爷他们回来就可以直接拿买的年画、对联什么的装饰家里了。
但是一大爷和一大妈买好年货回来,就看到自己家门大敞着。房间里的东西都丝毫不乱,但是放在柜子底的积蓄还有一大爷母亲送给一大妈的一个玉镯子都不见了。
是的,结果就像大家想的那样,自称杜卫东的少年不仅把一大爷家的积蓄席卷一空,还把当时一起置办年货的家庭全都偷了,然后就跑路再无音讯了。
院里的大家都表示一定要向公安局报告,一大爷和一大妈舍了老脸,并且愿意赔偿大家的一切损失,好不容易才说服大家放过杜卫东。
这件事情过后,一大爷病了有一个星期。
从此以后他们家就再也没兴起过收养孩子的念头,这才瞄上了同院里看着长大的何雨柱,平时也对傻柱更加关心和帮助,期望以后傻柱能帮他们养老。
“一大妈,您也别太过伤心了,为这种人不值得!”杨庆刚也十分的气愤。
“e=(′o`)))唉,都过去了。现在年纪大了,总是容易想起以前的事。”一大妈还没有缓过来。
“一大妈,我就不在这勾起您的伤心事儿了,我还是赶紧走吧我。”杨庆刚此刻有点后悔跑来一大妈这打听,搞得快五十的老人家掉眼泪。
杨庆刚想着这老无所养确实也有点惨,尤其是像一大爷这样的乐善好施的人,到了晚年反而无人照顾。
“e=(′o`)))唉”
杨庆刚叹了口气,心里想着,还是先做好自己的事儿吧,以后如果有能力,也尽量帮助一大爷一家。
由于之前也做过一个收音机了,而且还有现成的工具书,杨庆刚组装剩下的收音机已经轻车熟路了,中间也没休息,大概用了3个来小时,买的5个收音机配件就都已经组装好了。
“滋~啊~舒服。”
累了一下午,杨庆刚又瘫在他那张靠背凳子上喝茶了。
“杨领导!”杨庆刚不用扭头就知道是木匠来了,除了他也没人称呼自己一个小小的宣传干事“领导”。
扭头一看,果然是木匠阿三来了,背上还背着个包袱,一大妈领着他。
“易大妈,您辛苦,还得麻烦您带我过来。”木匠冲着一大妈点头哈腰道,这可是他的救命恩人。
“三儿啊,庆刚可是我侄子,你要是敢骗他,我饶不了你。”一大妈这时候尽显霸气。
三人又扯了会儿闲白,一大妈先回家做饭去了。
“杨领导,您说的收音机外壳我给您带来了。”木匠点头道。
“三哥,您怎么过来了?不是说好了我把东西送过去您那吗?”杨庆刚好奇道。
“有朋友从关外过来给我带了点榛子啥的,我不是看着这是个稀罕玩意儿嘛!就来给易大爷送点,顺便也把东西给你背过来了。”木匠解释道。
“那行吧,正好我也都组装好了,您先把背过来的那个外壳帮我装上,我明天要拿去送人。剩下的东西,一会儿你走的时候一起背走。”杨庆刚也没跟他客气,直接安排了起来。
“好,我这就弄。”木匠把背的包袱放在了地上,掏出来四块木板和木匠用的工具就开始弄了起来。
木匠一边组装着一边和杨庆刚扯着蛋。
“杨领导,以后咱们每5个结一次账,麻烦您去我那,我经常来找您,怕对您的影响不好。”
杨庆刚想了想,确实也是那么回事儿,也就答应了,还给木匠画着大饼。
“三哥,我还能弄其他东西,不过现在手上没材料,以后弄出来了,还得您帮忙。”
“您客气,这是您照顾我。”
杨庆刚也没啥其他的要和一个木匠说的,俩人根本没啥共同语言,干脆扫视着自己的房子。
虽然这房子是大清的时候是王府,但这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也没维护过,对于后世过来的杨庆刚来讲,那是哪哪都是问题。
尤其是上厕所的问题,每天早上都得去公共厕所倒尿盆,这是他最受不了的了。
干脆向着木匠问道:“三哥,您是木匠,按说翻修房子的您应该认识吧?”
“认识啊,我们这有一堆人都没饭吃呢,您要修房子?我保证给您找最好的人手,跟我一样都是家传的手艺。”
“再说吧。”杨庆刚摆了摆手,却也把修房子的事儿放在了心上。
过了也就半个多小时,已经完全组装好了,木匠还用粗棉布把外壳打磨抛光了一下。
借口说自己儿子还在家等着,没答应杨庆刚留下吃饭的客套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