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炎黄国全国生产力总动员
现代时空,春节前的第八天,天气晴。
月季市大亮罐头厂,厂长程亮呆滞的坐在办公室。
门口是排队领取工资的工人。
以前,这是他最高兴的场景。
如今看着熟悉的工人,只感觉心在滴血。
“厂长,您没事吧?”
回过神,原来是工厂的段长老王。
“哦,我没事。”
程亮勉强扯出一个微笑。
可是在凌乱不堪的外表下,更显凄凉。
“快过年了,拿完工资就赶紧回家过年吧,孩子们还在家里等着呢。”
此情此景,王段长油然生出一股冲动。
直接将工资拍在办公桌上,大声的说道。
“厂长,厂子最近不景气,您为了工人们安心回家过年。卖了自己的房子,车子给我们发工资。您仗义,我老王也不是忘恩负义之辈,工资您拿回去,来年咱们一起努力,争取让厂子起死回生。”
也许是被王段长感染,也许是程亮平常对下属确实不错。
其他工人也先后表态。
“是啊,工厂困难,这个月的工资不要了,我要跟工厂共渡难关。”
“我孤家寡人一个,平常也没有太多开销,工资我也不要了。”
“大家都不要工资,我也不要了。”
看着桌上满满的信封,程亮眼中满含热泪。
“谢谢,谢谢大家。”
擦了擦眼睛,站起身,对着十几位工人动情的说道。
“不过这钱我不能要,你们带回去过年吧,咱们这个厂子啊,黄了。”
视线穿过激动的人群,看向窗户外一排排机器,程亮怎么也不会想到。
辛辛苦苦数十年,结果落得个破产的下场。
曾几何时,大亮罐头厂是他的骄傲,是他的根,是他的一切。
为了发展罐头厂,拿出拿出全部的积蓄,买设备,招聘工人。
研究市场风向,为了这间工厂付出了所有心血。
然而,正在罐头厂红红火火的时候,来自灯塔国的一纸公文,彻底摧毁了整个罐头行业。
由于检测到炎黄国罐头防腐剂严重超标。
暂停灯进口来自灯塔国的罐头。
灯塔国牵头,很快,资深狗腿子袋鼠国紧随其后。
日不落,倭国,棒子国,浪漫国等等,所有西欧国家同步跟进。
于是,原来火热的罐头行业直接凉凉。
倒闭的工厂不知凡几。
抱着侥幸心理,程亮没有放弃。
工厂开工,原材料采购,工人工资,日常开销等等。
不光拿出了前几年赚的所有利润,又借遍了大大小小的银行、贷款公司。
坚持了半年多,眼看着国际贸易没有转机。
他只能含泪选择倒闭,卖掉家里的房子、车子给工人们发工资。
接下来,就要卖掉一生的心血:罐头厂了。
“不是咱们的产品不行,而是灯塔国不给活路啊。”
因为大亮罐头厂是炎黄国的厂子,所以同样的产品,它们就是不合格产品。
西方国家的产品就是高质量产品。
没有防腐剂也会无中生有说你有防腐剂。
怎么办?
没有任何办法,人力抗衡不了大势。
而灯塔国,就是大势。
不要问什么不推出面向国内市场的罐头。
因为炎黄人不吃罐头啊,尤其是肉食罐头,炎黄人碰都不碰。
这一点从人均罐头食用数据便能看出一二。
灯塔国人没人每年消耗罐头90公斤,欧洲是50公斤,倭人23公斤,而炎黄人只有区区1公斤。
所以国内大部分罐头厂生产的罐头都会出口。
这也是灯塔国一纸公文摧毁了整个罐头行业的主要原因。
工人们何尝不知道行业前景暗淡,只是在罐头厂工作了数年。
大亮罐头厂倒闭,他们也会失业,数十年的经验直接清零。
到时候,还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吗?
程亮迷茫,工人们同样迷茫。
“回去吧,好好过个春节,来年各找出路吧。”
挥了挥手,程亮颓废的瘫坐在椅子上。
话已至此,工人们没有继续坚持。
在王段长的带领下,先后拿走了工资。
不过在离开之前,每个人都冲着椅子上的程亮鞠了个躬。
这是感激,也是对行业最后的祭奠。
当所有工人消失之后,面对着空荡荡的工厂。
两行热泪不禁从眼角滑落。
工人们还有活路,他呢?
还有未来吗?
“叮铃铃……”
正当程亮陷入深深的绝望中,一道刺耳的铃声突然响起。
以为又是催债电话,他没有接听。
四十五秒之后,铃声消失。
不过很快,铃声像是一位不认输的战士再次响起。
“叮铃铃……”
“叮铃铃……”
程亮心烦意燥的拿起手机:“我破产了,没钱了,你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什么破产?”
电话中不是催债人冰冷的声音,而是一位老客户。
“张总啊,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张总没有在意他的态度,兴冲冲的说道:“程厂长,你的工厂还在正常运作吗?我这里有一个大单子。”
“多大的单子?”
程亮心中油然生出一丝希望。
“1万吨,能不能接。”
“1万吨?”
程亮猛地站起身:“1万吨可是我们工厂一年的产量,多久要。”
“越快越好,这只是第一阶段的数量。只要完成的快,我这总共有十万吨的单子,就看你能吃下多少了。”张总笑盈盈的说道。
“嘶……”
10万的单子,全市的产量也就这么多了。
“张总,单子我接了,正好仓库有三千吨存货,现在就给你送过去。”
说完挂断电话,直接联系王段长。
“王段长吗?赶紧带着工人回来开工。”
“破产?破什么产,厂子接到大单子了,赶紧回来工作。”
“所有人,工资翻三倍,加班费另算。”
“我们厂子,起死回生了。”
无独有偶,同样的场景在炎黄大地上同时上演。
濒临破产的小厂子,降低一半生产力的中小型企业,严格控制生产规模的大型企业。
在同一天得到了大笔订单。
那是整整一年的生产数量,为了完成订单。
无数已经停职留薪,或者被开除的工人、员工再次接到公司电话,邀请他们回去工作,工资直接翻倍。
一时间,炎黄国原本颓废的实体经济犹如打了强心剂一般,爆发出无穷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