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快餐面
这天,郁芊又跑到山脚,看四周无人时,闪身进空间。
海带和虾米都已由小丫和大姑洗净烘干。
娘亲没空,她要进空间磨海带和虾米,制成味精。
她凭空消失后,阿呆从一棵树后转出来,对着空气发愣,呢喃:
“这就是她的秘密?什么时候她才会愿意让我知道?”
……
周雪在和面,楚父把零件一样一样拿出,放在桌子上。
许老太一看见这些机械东西就觉得头晕。
她搞不懂以前喜欢拿书的老三,现在怎会变成喜欢玩铁块?
李木棉同样不明白儿子青湖,看见这些铁块,眸子睁得比谁都大、都亮。
师徒俩坐在一起组装手动面条机。
楚父一边装,一边教,还一边解释。
“这个面条机的工作原理是由手柄圆周转动驱使主动面辊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互相啮合,使从动辊和主动辊同速度对滚,而进行对面条的加工。”
青湖对他的指点依旧是半懂半不懂,但不妨碍他有不同的问题:
“那面皮的厚度是怎样控制的?”
楚父赞许:“问得好,看这里,从动面棍套有偏心轴,轴上我设置有面辊间隙调节机构,从而能改变面皮的厚度。”
青湖新的问题又来:“面条的宽度又是由哪部分控制的?”
“由面辊齿槽宽来控制的。”楚父不厌其烦地指给他看。
李木棉欣慰又开心,老三夫妇是真心培养侄子侄女们,没半分掺假。
她想到小姑子,如果她礼貌些,有诚意些,老三也不至于会对她那么绝情。
而远在瑶光县的楚春玲,注定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好过。
因为孙老婆子咬牙切齿忍受锥心之痛,掏出三千两银票还给众位夫人后。
晚上,她的大儿子、楚春玲的相公孙老大刚回家,
她立刻告状,孙老大不问缘由,就对楚春玲拳打脚踢。
孙小姑在一旁加油添醋,呐喊。
……
“老三,面揉好了,接下来要怎么做?”周雪从厨房伸出半个头问。
“揉长条,切成一小个一小个的面团,擀成面饼。”
楚父回答,手上的零件正好组装完成。
再用沸腾的开水把面条机冲洗干净,擦干。
周雪把切好的面团拿出来,放在桌面上,拿起一个,随手擀成不均匀的面饼。
反正她听到老三说,这个机器能调节面皮的厚度。
楚父拿起面饼,放进两个长条的滚轴之间,然后示意青湖摇动手柄。
大伙亲眼见到面饼被压成厚薄均匀的面皮。
面皮进入下一对滚轴。
再然后,在场众人看见了她们认为的奇迹。
面皮被压到面辊齿槽,有粗细一致的面条从滚轴间冒出来。
青湖飞快用另一只手去托住面条,眼睛绿油油的。
看面条机的目光像在看一个不穿衣裳的绝世尤物。
众人看向楚父的眼神,或多或少都带些崇拜。
尤其是皇甫情,一双和郁芊有几分相似的灵活大眼像粘在楚父身上,不愿意离开。
“喂,我干爹已经成亲,你没机会了。”十三少酸溜溜地说。
“胡说什么呢!”皇甫情气结,不想理他。
郁枫在一旁劝她:
“教你一招对付他的最好办法,就是和他死命相爱,卷死他!”
皇甫情一副“我怀疑你把我当傻瓜”的表情。
大伙在热烈讨论面条机,一个接一个上手,试操作。
“真神奇,比刀切的要快得多,也均匀得多。”许老太感叹,与有荣焉。
只有楚母杨玉清最淡定,不受任何人影响,专心制她的护肤品和香水。
“可惜,这些面长不太够长。”黄小娟发表意见说。
楚父反而半带轻笑地说:
“这样正好,我要制作的快餐面不需要太长。”
许老太听得糊里糊涂:“什么快餐面?有这样的讲法?”
楚母终于笑着刷了一下存在感:
“娘,他要做的是一种用开水泡一会儿就能吃的面。”
“才泡一会,能熟?吃后不会拉肚子?”许老太表示怀疑。
楚父呵呵笑:“放心,等我做出来,随你们想泡开水吃或直接啃,都行。”
众人半信半疑。
楚父指挥青湖把剩下的面团都制成面条。
两刻钟后,桌上摆着一大盆面条。
楚父把面条拿进厨房,青湖屁颠屁颠抢着要帮忙烧火。
楚父把面条放进宽大的蒸笼里,平摊,摆好,确保面条蒸熟后不会糊在一起。
之后就是烧火蒸面条。
面条很快蒸熟。
还是青湖烧火,楚父往炒菜锅了倒了小半锅油。
把抱着曾孙的许老太看得心脏一抽一抽地疼:
“我滴儿呀,太浪费了,你这是在切老娘的肉煎油哪……”
楚父哭笑不得:“娘,放心,这些油不会倒掉,还能用的。”
许老太的心才没刚才那么痛,但也还是隐隐地,时不时来上一下。
看见油开后,楚父把面条放进去炸,她又唠叨开了:
“哎哟,吃个面还要炸着吃,造孽……”
楚父想告诉自己: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转念又一想:不行呀,这是自己的娘,怎么能如此说法呢?
真是不孝!罪过!罪过!
问题宝宝楚青湖的十万个为什么又来:
“三叔,为何要炸面条,是为了好吃点吗?”
“此乃其一,其二:因为蒸熟的面条放的时间久后会变硬,这叫‘回生’。
现在我用炸的方法使它们干燥脱水,把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熟面条就不会再‘回生’,
可以延长存放时间,下次吃的时候复水性也方便,用开水泡软就行。”
不多时,面条炸好。
楚父把炸面捞起、沥干油,放在已晾干的蒸笼,拿出天井处风干。
在等待面条风干的过程里,楚老二拿着图纸跑回来:
“老三,前院建起来了,你要不要抽空去监督建造壁炉?”
楚父刷一下站起来:“当然要!不然肯定会出错。”
看看天色,他又徐徐坐下,说:
“现在天色将晚,来不及建,明天再弄。”
门外马车声“辘辘”响,由远及近。
到门口停下,沈妈妈从马车上跳下,不过,这回只有她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