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论道
东16区的顶楼局长办公室里,蒙德局长正在目不转睛的盯着平板映射出的一团蓝色的光影,那是监控录像,监控录像所传输的画面正是李昊询问杀人犯王成的场景。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李昊沉着的说了这么一句。
王成不屑道:“嗯,道德经第十六章。又怎样?”
“老子他说:天就是道,或者天离道最近。什么东西是它的特质呢?道乃久。就是它的持恒性、稳定性、不变性、不可分割性。他说,你只有把握住这个东西,你才能没身不殆,也就是你才能恒久持存,把握长远。”李昊说到这里时不露一丝感情。
王成心中一惊,他的脸上表情却没有丝毫变化,他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警官,本以为他就是一个没有修养的俗人,没想到他能对上古时代的《道德经》有如此见解,一般人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只是说: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生不会遭受危险。但是他们对于道的理解根本就只是流于表面,很难得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他似乎于指向了宇宙的本质。
其实老子的《道德经》算得上咱们东方哲学的启蒙,内容极为简约深奥,就我自己认为《道德经》是完全超越了古希腊哲学第一期本体论时代。古希腊早年追究存在,追究本体,所说的“存在”绝不是眼前万物之呈现,它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假象,因为这些东西是不断流变的,它认为但凡是真正的存在,一定是永恒的存在,一定是不变的存在,一定是不可分割的存在。那个存在才叫“存在”。是那个东西支撑着或支配着前面的这个假象世界,由此带来古希腊哲学思境的深入。而老子的这一句“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对本质的存在更有更深的理解,而且人家字少啊!就这么几个字的感知干掉别人一整套理论,古人的智慧真的是深不可测的存在。
扯远了,回归正题。《道德经》全篇透露出的思想大都是在无为而治和弱势群体的价值上,所以我将它用在反驳王成所提出的“无价值”的人不配为之人这一点的观念。
“【道德经】中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他的原词含义是“上善”之最佳的状态。“若水”,像水一样。全句的意思是最佳的状态像水一样。那么老子说上善若水什么意思呢?它是用水这个具象的东西来形容,或者说来比喻天道运行的自然方式和自然状态。
它下面紧接着一句话,叫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可是他为什么要说这样一个通俗易懂的白话呢?我想得是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竞争。
那是因为他要批评人类文明社会是一个竞争结构。
我们知道人类在原始氏族社会的时候它是真正的公有制,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共产主义,叫氏族公社。没有私有制,人类之间也没有竞争关系。那么人类文明化以后,私有制发生,人类之间社会关系紧张,形成剧烈的竞争格局,由此带来天下紊乱,苍生难安的局面。因此老子讲“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批评人类文明社会违背天道而运行。
他接着又讲:“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总是向下流的,流到最低处,基层平坦。由于它的行为方式是向下流动的,而且处在最低的地位,因此为众人所厌恶。他这里所说的众人是指文明人,他这句话仍然是在批评文明人。因为文明人总是争上游的,而老子认为天地运行没有这样的竞争格局,没有这样的向上配位的冲动。因此他说“故几于道”,他说因此水的这个状态最接近于道的呈现状态。这是这句话的全文和原意。换句话说,上善若水这句话,其基本用意和指向在于批评人类文明社会违背天道而运行,这才是这句话的核心含义。”
王成此时皱紧眉头,他大概知道李昊想要说什么了,但是他没有任何反驳的理由,因为他知道李昊说得是对的。他提起水,把水比作为道,为大势,为普通人是对的。那么我认为的那些无价值的人类真的是毫无价值吗?
李昊并没有给王成思考的余地便继续说道:“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它的意思是:我一无所为却无所不为。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什么都不做,却把什么都做成了。你明白吗?”
王成咬紧牙关死死的盯得面前的年轻人无奈的摇了摇头,他知道他自己输了。
“老子的意思是:道派生了天地万物,却没有任何人见过道有任何多余的动作,这叫无为而无不为!所以你所说的无价值的人是商品并不正确,而她们的存在近乎于道!你可明白?你利用你自己的一己私欲,迫害于道!”李昊侃侃而谈。
“我输了!”王成又用手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默默的看着眼前的李昊,眼睛里流露出钦佩的眼神。
李昊知道就这样肯定不够,他得再给王成添一把火才能让他说出其他的事来。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那么“反者道之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李昊询问着王成。
王成正常的回答道:“物极必反的意思。它表达的是一个典型的辩证逻辑。”
李昊呵呵一笑:“没那么简单,很多人认为读老子就是去读辩证法。可是我说你如果读老子时只读出辩证法,我可以肯定老子你根本没有读懂,你根本搞不清老子想干什么。”
王成低沉着头,似乎他快跟不上李昊的辩思了。
李昊摸了摸自己的头发:“首先你要明白,辩证法和辩证逻辑绝不是人类理性逻辑的高端,它们反而是人类理性逻辑的最初级阶段。从逻辑学上,其实辩证逻辑是人类理性思辨逻辑的最原始层面。
形式逻辑在黑格尔看来恰恰就是辩证逻辑的反动。可见亚里士多德整顿逻辑学,恰恰是对原始混沌模糊表述的辩证逻辑的纠正和条理清晰化。
所以你如果读老子只读出辩证法,你确实水准太低,这里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辩证法只不过是老子使用的一个思想工具。这里你要注意了,你在一个时代使用怎样的思想方法,这个东西不由你选择。所以把思想上的这种东西叫方法论,我认为是很成问题。因为你的思维方式怎样运行,并不是你选择的结果,而是你面对处理问题的复杂程度,自然规定影响你的逻辑思脉调动,你是不可能去选择的。在人类原始信息量较低的时候,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使用的自觉不自觉的都是辩证逻辑。因为没有选择。
老子使用辩证法,只不过是一个思想工具,你要注意工具是什么含义?这就好比你要过河,你必须搭桥。你如果在这个河上建桥,那就证明这条河不是你的目的地,否则你还给河上建桥做什么?那么老子使用辩证法只是他的一个思想工具,或者是他思想所要达成的那个目的地的桥,那他当然就不是老子思想的终极目标的。因此你读老子,如果只读辩证法,我说你的境界太低了,辩证法包含着物极必反的含义,或者用我们今天的说法叫a-b二点可以互相转化,那它也就暗含着一层意思,我们人类有退路可走,我们可以返回去。你明白了吗?”
王成此时像一个虚心求学的孩童一般点了点头。
“在我看来,老子中心道论、中心章节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第二句话:弱者道之用。这句话究竟是什么含义却非常值得探讨和追究。绝大多数学者甚至可以说从远古时代以来,迄今为止的所有学者,都把它解释为或注释为柔弱胜刚强,以柔克刚。这当然也是老子的原话,但是这句话另有深意,一般人停留在这个字面意义上解释,弱者道之用是以柔克刚,也颇有依据。”李昊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水。
“那他的意思是什么?”王成正听得入迷,见李昊停顿了便急忙反问道。
“老子他具有一个演化论的纵深目光,“弱者道之用”就应该是在这个通道上表达道的运行方式,而不是一个静态表达,它一定是一个动态表达。它如果是在一个动态轴向上表达“弱者道之用”,它又有“天乃道,道乃久”对恒久性、稳定性演化过程的变异有所察知。那么它所说的“道”—弱者道之用—我们就不能排除,甚至很有可能是表达着这样一个意蕴,叫弱化现象,是道的实现方式。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他这里的至柔就是最软弱者,最弱化者是谁?一望而知,那就是人!他说:人能够驰骋于天下之至坚,也就是比人坚强得多的万物却被人驾驭。显然这个眼光里包含了对弱化现象发生疑问和比较的一个眼光,并且他发现存在稳定度递失的弱存者,比如人却具有了驾驭存在稳定性极高物象的能力。
所以老子这句话道论的核心,最后归结在“柔弱”两个字上。
而柔弱和无为是像一个伴生的存在一样,你不能单单以你所谓的无价值去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和作用。
我们从本质上继续探讨这件事情,你认为的无价值的人正好是宇宙的本质,我们现在其实不能称之为“柔弱”了,你说是不是,我们看见,我们征服,我们掠夺,那就称之为“强大”了,我们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强大”对我们改变了什么?生活更好!活得更为长久了,但是又有什么副作用呢?污染!科技高度发达必然带来的一个急需解决的并且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创世纪5000年以前最大的科技污染就是核污染,它能让被污染过的土地几百年都寸草不生,人类根本无法存活,就算是喝了被污染的水,呼吸了被污染的空气人类都会慢慢变成畸形。而到了我们现在的时代,核污染都是小意思了。各种射线、粒子等污染层出不穷,虽然对现在的我们影响不大,那更为遥远的未来呢?从这一点看魔族要做得好一点。
那我们能不能回到过去进行原始生活呢?那答案是否定的。历史的车轮一旦向前翻滚那么他就无法停下。反而是这些不去科研,不去为人类去创造新的价值的人,才是对人联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古代研究学者对《道德经》的反动思想如此厌恶的原因!”
“受教了!”王成拱手作揖低着头感叹道。
“那你愿意将你隐藏的秘密说给我听吗?”李昊口水都讲干了就是为了这一刻。
“有何不可?朝闻道,夕可死矣”王成发出了真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