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第一演员 > 第246章 燕国打仗为赚钱

第246章 燕国打仗为赚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卢植、蔡邕等人听到燕国又有大动作,倍感惊诧。

    刘信这才刚出征归来,刚开疆拓土了两州之地,就要再度出兵,这刘信是打仗上瘾吗。

    而且听这意思,又是灭国之战。

    不是说抢掠商队的是投马国,怎么整个邪马台都被殃及池鱼了?

    最关键的是,看燕国这些官员,怎么一个个的都这么兴奋?

    要说军队,刘信曾经攻打洛阳时有十多万军队,此次讨伐董卓只带了一小部分,还有一大半在燕国一直没有出征任务。

    让刚归来的军队休整,换其他军队出征,军队不存在常年出征在外,人困马乏士气低落的现象,也能说的过去。

    但打仗不是耗费钱粮无数吗?

    不是说打仗打的是国力吗?

    燕国的底蕴是有多深厚?

    竟能支撑燕国多方开战,且连续作战?

    卢植、蔡邕等人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尤其是卢植,自己也曾多次为大汉率兵出征,但是那一次向朝廷要军饷粮草时,不是困难重重,耽误大量时间。

    要不是万不得已,大汉都不会私动刀兵。

    就像黄巾军,八州之地起义,狼烟遍地了,刘宏才派兵征讨。

    边章韩遂在西凉叛乱,朝廷都没管,直到西凉叛军打到三辅之地,洛阳危机就在眼前了,朝廷才开始思虑西征。

    这除了刘宏昏庸、朝廷昏聩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国库紧张。

    但燕国的官员听到打仗,可都表现的非常兴奋。

    一副恨不得马上出征的样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刘信从不是吃亏的主,打的每一场仗,看似消耗无数,但最后刘信却能赚得很大的好处,给燕国带来无尽利益。

    首先就是军部。

    燕军将士的训练非常艰苦,但训练再残酷,只有战场之上才能见证训练的成效,才能看出主将的统兵能力。

    而且只有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才能叫做百战精锐。

    况且,作为军人,不上战场如何捞取战功?

    没有战功如何加官进爵?

    能打胜仗,才能证明兵部招募兵卒,训练素质,精炼战阵等方面没有问题。

    参谋部制定作战规划,军缁部调配物资等等。

    只有在战争中,才能捞取政绩。

    日常的军事演习,那点战功对于军部来说,根本不能算。

    再就是理政的各个部门。

    燕国虽然已经建国两年有余,但刘信免除了很多百姓数年的赋税。

    现在税收方面,大多数都是靠商业。

    每次对外战争,这些燕国的财团,都能通过贩卖奴隶和各类物产、矿产的经营,获取海量财富,当然有很大一部分份额是属于燕国的。

    进而为燕国创造了大量的税收和财富。

    而且开疆拓土,就要安排官员、工匠等等各种人才。

    幽州大学培养的优秀人才,便有了多样化的出路。

    幽州大学的学子毕业后,有多元化的发展,对幽州大学的招生和开办有着莫大的好处。

    幽州大学招生从哪里来,每郡的中学和县里的小学。

    小学、中学、大学有了良性的梯队。

    对于教育部来说就是莫大的功绩。

    除此之外,吏部考核、培训、下派官员。

    商业部结合各大商家,促进商业发展,为燕国带来足额税收。

    工程部在新占领地规划建设,促进燕国发展。

    这都是实打实的政绩!

    户部有了钱,就有底气,可以为燕国的各项建设,毫不犹豫的拨款。

    而且燕国打仗真的都是消耗国家的财粮吗?

    根本不是,或者说耗费的非常少。

    因为每次对外战争,单是各大财团捐献的财粮,就足够大军的用度。

    且看之前攻打三韩和濊貊,以及最近攻占夷州和崖州,各大财团提供了多少物资。

    这些财团哪个不是精打细算的主,都深知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的道理。

    哪怕只是获得一个矿产的开采权,或者获取在一州之地的燕国商品经销权,或者直接将缴获的奇珍异宝倒手贩卖,都能赚得海量财富。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大多数国家还都处于奴隶社会或者封建社会,大多数资源掌控在贵族和王室的手中。

    就连大汉也不例外。

    打仗打的最主要就是这些王室贵族。

    因此抛去财团带来的利润,光缴获的财粮就不计其数。

    还有顺便贩卖给各大财团的奇珍异宝。

    这根本不是赔钱的买卖,是正儿八经的赚钱买卖啊!

    现在的大汉,也许只有刘信的燕国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这完全归功于刘信重视商业,没将缴获的财物据为己有。

    还有合理的制度,公私结合,把许多产业变为私有,燕国只是控股。

    商人逐利,想要赚得多就要多做事,做得多,赚得多,燕国分的自然也就多。

    有钱一起赚,你好我好大家好。

    当然,前提是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商团对燕军能打胜仗非常有信心!

    显而易见,各方的反应毋庸置疑。

    燕国内部的事情处理完后,刘信给刚加入的几位大才进行了安排。

    卢植和蔡邕不愿再为官,便安排到了幽州大学任教。

    刘虞安排在礼部下辖的史部,负责记录和编纂燕国历史。

    再就是新归附的几员战将。

    张济、张绣、廖化以及被刘虞和张济劝降的段煨。

    还有孙坚的大公子孙策。

    这五个人暂时没有安排,按照惯例,需要在精武学院进修,再行安排。

    随后,石径安排人到东莱开采金矿。

    这座金矿算是大汉数一数二的金矿,刘信打算由燕国亲自开采,并没有跟商团合作。

    因为刘信打算开设银行。

    想要开设银行,就必须有足量的黄金作为储备。

    军部的朱儁、鲁肃和兵部的耿武共同商议,由驻军平州的青龙军团,分两万兵马镇守东莱郡。

    毕竟辽东一带趋于稳定,高句丽与燕国联姻,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冲突。

    沃沮、扶余离的也比较远,中间有高句丽作为缓冲国,平州无外患。

    东莱郡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算是孤立于燕国之外的一块飞地。

    这里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燕国进攻青、兖、冀州的侧翼。

    而且还有一座庞大的金矿在此,必须有重兵把守。

    最关键的是,前任东莱太守蔡起是袁家的门生故吏,已经私自开采金矿多年。

    若是直接下令让他走,怕是这家伙会使绊子。

    有军队在,想必这家伙就不敢整出什么幺蛾子,并能顺利接手金矿。

    孙权和卢毓安排到了世子刘健的“神兽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