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灾后重建(三)
孙传庭并不知道王宇的真正身份,觉得王宇这是无端妄想,在孙传庭看来,建奴祸乱虽然比较棘手,但是对于大明来说也不过肘腋之患。
大明真正的祸乱在内部,内部税赋的枯竭,西北干旱导致的流民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
“玉轩!你说的这些没有任何的证据,什么事都不能凭空想象!”
“怎么可能是凭空想象,我大明遭受天灾,你以为建奴就不遭灾吗?他们粮食缺口更大,只不过我们关内有人给他们暗中输送物资,至于是什么人,伯雅兄是晋人,不会没有耳闻。”
孙传庭心里咯噔一下,晋商这些年为了利益可没少干出格的事,宣大边墙的边军与官员差不多都让晋商买通了。
今天王宇隐晦提到晋商是什么意思,想要对晋商动手了吗?要说这些人早就该整治了,可惜的是如今根本无人敢对商人下手,不然一个与民争利的帽子立刻扣到你的头上。
“玉轩!朝廷这些年确实对商贾太纵容了,以至于商贾都已经想要染指朝廷,企图用银子左右朝政的走向。”
“伯雅兄!错的不是商人本身,而是将商人当成钱袋子的官员,这些大商人的利润有多少是落入了背后保护伞的口袋。
想一想每年那么多的粮食、盐铁、以及建奴制作棉甲需要的棉花是从哪里来的,这么大规模的走私,是谁在放任商贾不管?
尤其是张家口堡更成了晋商对关外贸易的桥头堡,最可气的是这些生意竟然在官员庇护下并不用缴纳多少赋税。”
“晋商走私与建奴绕路入侵关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当然有了,若是朝廷突然加强边墙的管控,比如蓟镇、宣大、三边的主官以及各个军镇的官员都重新进行了调整。
走私商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将各个关节打通,建奴那边就会陷入缺少物资的窘迫境地,这个时候建奴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是向东劫掠朝鲜,顺便将沿海的东江镇扫荡一遍,另一条就是绕道科尔沁南下破关劫掠。
朝鲜是出了名的贫穷,打劫朝鲜就算是使劲儿搜刮也捞不到多少好处,建奴想要发展壮大,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入关抢劫。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方面给虚弱的大明持续放血,一方面通过掠夺大明的人口物资增强自己的实力。”
这话不仅孙传庭听懂了,就连王元礼与朱由检也听明白了,大明只要对建奴实施类似当年对草原的关闭互市的制裁,将疯狂的走私活动按住,建奴那边立刻就得发疯。
孙传庭与王元礼不知道这个时间段是什么时候,朱由检却是非常清楚,肯定是自己登基之后对阉党大清洗,导致了官员大换血。
走私商一时半会儿无法出关走私,建奴那边一定是经济状况非常艰难,才会使用这种破釜沉舟一般的方式入关劫掠。
这个时间应该不会太远,最多也就一两年,当走私商再次打通走私通道,建奴也就不敢再入关了。
朱由检前半部分算是猜对了,可惜的是后半部分却猜错了,本来第一次入关对于建奴来说就是一次军事冒险,然而大明朝拉跨的军事能力,让建奴看到了大明虚弱的本质。
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建奴一次又一次的破关而入,每一次进来都如入无人之境,将大明关内当成了狩猎场。
直到有一天那个驿卒戴着范阳笠,骑着高头大马踏进了京城,手下一名叫做刘宗敏的大将睡了一个不该睡的女人。
于是那位左右摇摆的将领有了一个非常合适的借口,‘冲冠一怒为红颜’,开关就将建奴放了进来,让白山黑水出来的一群半开化的野蛮人占据了华夏的花花江山。
这位将领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三桂,那么这个女人对他真的那么重要吗?屁!别忘了这个时候他的老爹还在驿卒的手里,难道老爹还比不上一个小妾重要吗?
显然一个小妾根本左右不了吴三桂的想法,若是吴三桂真的想投降李自成,别说是睡了他的小妾,就是睡了他的母亲,他也一样投降。
究其原因还是吴三桂看穿了李自成根本就不是能成事的人,一片石大战也证明了这一点,若是李自成真的能够成事,一个吴三桂也改变不了大势。
不投降那就消灭好了,结果呢?李自成连吴三桂都打不过,更别说吴三桂后面站着的建奴。
几人又闲聊了几句,朱由检告辞回宫,约定好明日在王恭厂见面。孙传庭代表信王联系京城各大粮商,上万人的赈济需要的大量的粮食。
若是不提前将价格敲定,这些粮商见有利可图,那还不坐地涨价,所以必须要事先谈好价格。
孙传庭是官本位思维,并不理解王宇为何要这么做,直接给各大粮商下令让他们供应粮食,到时候按照市价给这些商人拨款就是了,何必这么费事。
王宇解释道:“既然我们做的是商业项目,那就在商言商,大明朝廷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就是界限不分明,很多时候都让人无所适从。
若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让商人提供粮食,虽然最后的结果一样,但是商人在没拿到钱之前,每天都会提心吊胆,生怕官府将他们坑了。
若是商业行为,那就好办了,我们不给钱人家就有理由不给粮食,商人们心里也安心,将来继续打交道的时候也会更加信任我们。
别忘了我们做的是商业地产,到时候这些建好的商铺,这些粮商也有可能是我们的大客户。”
孙传庭笑道:“玉轩不愧是经商世家出身,这一手如意算盘打得的确精明,弄不好粮商从咱们这里挣得那点儿钱,转手就得再次装进咱们的口袋。”
“伯雅兄!这你就不懂了,做生意就要有双赢的思想,不能将路走到死胡同,给合作商家留下合适的利润空间,其实也是在给自己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
再说粮商到时候买商铺也是为了扩大经营,将来他们会挣得更多,我们给他们搭建的是一个更大的平台。
你想想到时候以王恭厂为中心,构建出一纵一横十字交叉的两条商业大街,这两条大街上将会集中多少商户。
这些集中在这两条由我们管控的大街上商铺,一切的商业行为都要听从我们的安排。不说别的,每年光是管理费就能让我们收入不菲。
当然我们既然收了钱,那就要对商铺负责,以后那些盘剥的胥吏衙役,青皮混混都将是我们打击的对象。”
王宇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这两条街建起来后将会成为商税改革的试点,只要这两条街改革出了成绩,将来商税的全面铺开将会成为一个可能。
不过这一切还要等到信王登基以后才能实现,一个国家不重视工商业,永远不可能快速发展起来。
第二天信王带着满载着白银的两辆马车在上次的那位锦衣卫千户带领的一队锦衣卫的护卫下来到王恭厂。
这一场大爆炸四周的房屋基本都被摧毁,反倒是离爆炸中心最近的王恭厂火药局却保留了不少房屋。
虽然这些房屋严格意义来说已经属于危房,但是在没有新的建筑建起来之前,大明第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就在这片破破烂烂的地方悄然成立了。
既然顶着赈灾的名义,在王宇的建议下,所有装着白银的箱子都打开了盖子,白花花的官银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射着金属的光芒。
周围受灾的百姓看到这么多的银子从他们身边经过,一个个都是看直了眼睛,不过畏于官府的威严,没有一个人敢于上前。
眼睁睁地看着信王的钦差仪仗从他们的身边穿过,最后停在了王恭厂一座没有毁坏的建筑前。
随着锦衣卫校尉向着四周的百姓喊话,百姓们这才知道,原来这是官府来赈济他们了。
很快四周就挤满了百姓,这些百姓里有受灾的百姓,也有周围没有受灾的百姓,都伸着脖子看向了站在锦衣校尉中央的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这就是信王殿下啊!”
“信王殿下好年轻啊!”
“信王殿下看着就贵气逼人!”
“废话,龙子龙孙岂是你我草民能比!”
百姓中间出现了各种议论的声音,一时间周围充满了嘈杂声。
王宇给朱由检使了个眼色,朱由检会意,向那名锦衣千户吩咐了一声,那名锦衣千户向校尉们传下命令。
很快在校尉们高喊肃静的声音中,百姓们安静下来。朱由检举起王宇为他准备的铁皮喇叭,高声说道:“乡亲们!本王是大明皇帝的亲弟弟,信王朱由检,本王受皇帝的旨意前来赈济诸位受灾的乡亲。
朝廷对诸位乡亲遭受的不幸感同身受,也愿意竭力为乡亲们提供赈济,保证乡亲们能够安然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为了保证朝廷的赈灾银子真正发到每一个百姓的手中,本王需要验证诸位乡亲手里的户籍证明,只有这次在爆炸中受灾的百姓才能得到赈济。
这笔银子专款专用,本王不敢挪用一文钱用于其他方向,不是在此次爆炸中受灾的百姓还请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