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种植基地
王宇一五一十地将如何得罪了青皮之事与王元礼讲述了一遍,王元礼听完之后哈哈大笑:“玉轩!你这招忒损了,这不是断人家财路吗?”
“非是晚辈不愿打赏那几个铜板,实在是这伙无赖子想要欺生,分明觉得晚辈的脑门儿上写着大写的‘冤大头’三个大字。”
王元礼被王宇夸张地表情逗笑了,他对王宇这种不吃亏的性子倒是很欣赏,这才像个年轻人,若是一直表现的老气横秋,整日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像什么年轻人。
“你打算怎么对付这伙青皮,不行老夫出面跟大兴县衙打个招呼,让官府出面压制一下。”
“这点儿小事还用不着先生出马,正好晚辈也打算在荒地上开展一些农业种植的试验,这些试验若是能够成功,兴许能够让大明百姓吃上一口饱饭。”
王元礼噌的一下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大声问道:“玉轩此言当真,你真有办法解决百姓吃饭问题?”
“子仁先生!晚辈本来是想解决乞儿堵门的问题,能不能试验成功也不知道。”
王元礼有些泄气,这位年轻轻的怎么一点争胜之心都没有,既然这个年轻人张罗着做这件事,大概率是有把握。
“玉轩!这土地的事就交给老夫来办,不过老夫有个要求,你张罗的这个农业基地,老夫要入一股。
老夫就以土地入股,需要老夫做什么,玉轩尽管吩咐。”
王宇有些头大,他不明白王元礼为何会如此的信任自己,他的背包里只有一个还没有成熟的生玉米,这种用来煮熟吃的玉米糖分很高,而且不是产粮的杂交玉米,是可以进行留种的。
这样一根玉米能有多少发芽率,就连王宇都不是很清楚,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挣钱的生意。
王宇之所以要这么做,一方面是受老马夫的影响,想要培育出一批高产的玉米种子,兴许能对饥饿的北方百姓有所帮助。
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化解张三虎的进攻,对付这样一个有手段的混混,使用蛮力是最下乘的手段,釜底抽薪才是真正的永绝后患。
“子仁先生!这个种植基地短时间内根本就没有盈利的可能,兴许还会血本无归。”
“老夫看重的根本就不是那点儿利润,百八十亩地的收成,老夫还是能亏的起的,老夫看重的是种植基地能够给天下百姓带来的好处。
读书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老夫不敢说立德、立言,这立功老夫还是要争上一争的。”
“晚辈听说徐老大人在天津卫进行番薯的培育,也不知道进展如何了,若是番薯能够在全国普及,眼下百姓因缺粮问题造成的流民会减少大半,徐老大人功德无量。
晚辈想要培育的是另一种农作物,学名叫做玉米,这种作物一旦普及,晚辈敢保证就算大明人口再翻一番也能保证百姓吃饱饭。”
“玉轩从海外归来,竟然还知道徐老大人,你说的那个玉米是不是‘玉麦’?”
“徐老大人在海外很有名,那些西夷传教士经常会提到徐老大人,晚辈也是信教的那些人口中听说的这件事。
至于子仁先生说的‘玉麦’,晚辈没有见到实物也不敢确定,不过一种粮食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也很正常。”
“若是你说的玉米是那‘玉麦’,这种作物倒是不挑地,不过产量不是很高,而且粮食的口感也不是很好,远不如稻米与麦粉适合百姓食用。”
“产量不高?不知一亩地能有多少产量?”
“据老夫所知,京城附近的百姓都是在一些不适合稻田和麦田种植的地方进行种植,亩产也就是一百多斤。”
“那水稻与小麦的产量呢?”王宇不知道大明这两种作物的产量,没有直观的比较。
“水稻都是上等的水田种植,亩产都能达到三石左右,就是麦子也能达到两石左右,因此这‘玉麦’对老百姓来说只是一个房前屋后的杂粮。”
王宇明白了,这个时代的玉米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育种,以及科学种植,再加上玉米本身的粗粝的口感,并不怎么对华夏百姓的胃口。
王元礼说的石是容积单位,一石脱了壳的粳米大概在一百五十斤左右,若是没有脱壳的稻谷重量会更轻。
三石稻谷的重量绝对不会超过四百斤,反倒是小麦的产量三百斤左右,更适合北方种植,这也是北方渐渐以面食为主的主要原因,毕竟北方缺水,没有那么多的水种植非常耗水的水稻。
“子仁先生!玉米的推广种植更多是为了改变百姓的饮食结构,虽然玉米口感不好,但是却适合当做饲料喂养家畜,玉米的秸秆含糖量高,是家畜非常的好的饲料。
而玉米的粮食更是能够当做精饲料贴补家畜的营养,当百姓有了充足的肉食做为食物补充,对粮食的消耗就会大量的减少。
再退一步说,在生死边缘的时候,能够填饱肚子才是硬道理,就算是玉米面能够吃饱,也比饿肚子强。”
王元礼听着听着就听得有些不对味儿了,这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这位怎么就想着让老百姓吃肉了,这跟那位‘何不食肉糜’的皇帝有什么区别。
难道自己看走眼了吗?这后生不过是个眼高手低的货色。
“玉轩!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钱吃肉?”王元礼提出了质疑。
“子仁先生!晚辈刚才说了,是用玉米的秸秆喂养牲畜,这些秸秆本就是种植后的废物,若是不拿来喂养牲畜,只能白白烧掉,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浪费。
而家畜的粪便又能进行堆肥,发酵之后成为非常优质的农家肥,这些农家肥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实现农作物的增产。
也就是说,养殖业是用农业废物转化的,并不会大量占用农业盈余,也就是说能不能吃上肉与粮食的冲突不是很大。
这种农业方式在晚辈的老家被称为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高效发展的一个途径,当然还有一种更加便捷途径,以大明目前的水平根本无法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