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红星农机厂
纯粹的技术女果然是体力不行,靠脑子生存的人,干体力活儿,纯粹废柴。
夏为民还没尽兴,只能等她熟睡之后,偷偷跑到李玉梅屋里又疏解一番。
………
第一合成纤维实验厂的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原来的厂长又调回到化工研究所,梅冬来成功上位。
“李姐,去他们厂看看设备吧,只要把原来的吐丝喷头更换了就行,厂房里如果还有空间,就再让他们买几台咱们的纺织机,带着尤凤霞去签合同。”
夏为民对李玉梅嘱咐道。
“那他们的产品呢?”
“让他们自己销售啊,他们不是还有国棉二厂三厂这样的用户吗,告诉梅冬芳让她去给他们把织布机改造一下,完全能使用。”
“那拖拉机厂那边天天让我过去,我也没时间啊。”
“不用管他们,下周于小红就把另一批图纸描完了,到时候你拿着过去,就说最近一直忙着画图纸呢。”
“什么图纸?”
“拖拉机后斗,挂在拖拉机后边拉货用的,还有随机配件和工具,都是和十二马力拖拉机配套的。”
“多吗?”
“多啊,接近十种呢。”
“你又开始琢磨别的东西了?”
“聪明!”说着夏为民摸了摸她的头。
………
第二周礼拜二的时候,夏为民又拿着一份文件进了杨厂长的办公室。
“你怎么又来了?你还敢来?你给我们挖的这个坑可不小啊,这事儿估计大家都会跟你没完。”
杨厂长有些发怒的样子。
“嘿嘿嘿,被人家堵了门是吧?谁叫你们提前没做好思想准备?你看我就没事儿。”
“谁像你啊,说躲出去就一溜烟的没人了,我们可是没地方跑,也跑不了。
说吧,这次又想干什么!”
夏为民把文件递给他:
“这不是给你们解决问题来了吗?我这些天就躲起来搞这个了。”
“那你还是躲的有理了?”
“有理没理你看看再说吧,这次一下给你们把问题解决完了,那你们以后就不要找我的麻烦了。”
杨厂长认真看了看文件,抬起头看着夏为民:
“又要建新厂?”
“对啊,这次的事情简单,就把锻工车间的一部分和钳工车间的一部分独立出来就行。”
“还用投资吗?”
“我不是都写了吗?不需要投资,投入些材料就行,主要是结构件的拼装而已。半个月就能出效益,和拖拉机配套使用。连往局里报都不需要。”
“嗯,确实有道理,就叫红星农机厂吧。”
“这样就可以带动全国一大批城镇,成立“农机修造厂”,提高全国中小城市的工业水平。”
“哦,你的意思是咱们生产的农机由他们自己维修?”
“是啊,农机结构比较简单,到时候只要他们派人,来咱们厂学习一下就可以了。”
“行啊,到时候来学习的人给咱们干活儿,咱们管饭就可以,还是你想得周全。”杨厂长这次表扬了夏为民。
“厂址就选在水泵厂吧,他们原来的厂房足够了。”
“行,这事儿就交给你去办吧,你自己选人就可以。”
夏为民有些惊喜,看来杨厂长对自己已经很放心了。
杨厂长接着问夏为民:
“京都钢厂的氩气已经产出来了,说说怎么办吧?”
“好办啊,交给我卖就可以。总厂要多少钱吧?”
“每罐成本九毛六,你就给总厂两块吧。”
“不许反悔。”
“反悔什么啊,都是废气回收的,除了有些人工和运输费用,也就值这么多钱。”
夏为民一想,也不能太坑杨厂长了,毕竟以后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帮忙。
“这样吧,每罐我给总厂十块,所有氩气的销售我们机修厂全包了。”
“啊?十块?那你们全包了吧,咱们签个协议。”
“行,那我走啦,下午我写好了拿过来你给签字认可。”
“可以,明天你去水泵厂吧,我告诉他们你去接管,至于怎么安排,你看着办吧。”
杨厂长这次比较客气,没让夏为民滚。
夏为民没想到,自己仅仅威胁了一下,水泵厂就马上同意了兼并的事儿,看来他们真的有人看清了形势。
机修厂这是已经名声在外了啊!
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毕竟水泵厂的占地面积也不小,而且铸造和加工能力都比较强,人员比机修厂还多。
第二天中午,夏为民刘带着徐厂长和李玉梅去了水泵厂接收。
接收只是个说法而已,就是让水泵厂的人员归机修厂管理而已。
厂长还是那个厂长,职工还是那些职工。
夏为民只是宣布原京都水泵厂,改名为红星农机厂,水泵厂原来的产品,停止生产,并由由李玉梅副厂长安排新产品的生产任务。
水泵厂腾出原来的两个厂房,组成锻工车间和组装车间。
还当场任命了新的车间主任。
刘海中又升官了,直接从小组长升为锻工车间主任。
夏为民让他把傻柱也一起带了过来,到农机厂食堂当厨师。
刘海中回到四合院的时候,腰板儿挺得更直了……
夏为民知道,能和12马力拖拉机配套使用的农机具,无非就是八九十年代的老四样:旋耕机、耙地成垄机、播种机和收割机。
这些产品,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必须做得结实耐用。
红星农机厂仅仅成立不到二十天,红星系列农机具就已经生产出来了,还包括与十二马力柴油发动机配套使用的抽水机。
夏为民专门在农机厂的院子里,搞了一片实验田,还挖了一口井,专门用来展示农机具和水泵的使用。
准备好以后,夏为民动用了几乎所有社会关系,包括已经快一年没联系过的胡金凤,联系大院儿里的首长们,来农机厂实地考察。
并当场承诺:只要首长们能让家乡的人购买农机具,一律免费培训驾驶员。
而且可以免费培训维修人员。
更进一步,如果当地政府希望自己生产这些农机具,红星农机厂免费提供所有技术图纸和制造工艺。
甚至,如果首长们的子女,有对农机具感兴趣的,红星农机厂会提供出了钱之外的所有帮助。
于是很多大院子弟,动起了回家乡兴办农机修造厂的念头。
夏为民推波助澜:马上宴请了这些大院子弟来厂里参观,并把所有兴办农机修造厂的方法都告诉了他们。
还给他们每人都发了一套:农机修造厂兴建指南。
并承诺,以后开发出了新农机,一律免费提供给他们全部生产图纸,包括技术工人的培训。
很多已经成年的大院子弟,回到老家,和当地政府一起兴办农机修造厂。
夏为民靠这个手段,一下和大院儿的大领导们熟悉起来。
原来三野的老首长更是直接认下夏为民这个三野的后代。
并要求他,给三野的其他子弟更优惠的政策。
给钱是不可能的,夏为民只能答应他们:
在沂蒙革命老区和江浙沪地区,建立红星农机厂分厂,由当地政府和三野的子弟们一起管理,到时候红星农机厂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生产。
于小红那边,晒出了一百多份农机具的图纸还不够,只能又增加一百份。
一个全国性的农机具生产体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到年底的时候,大领导决定:各地成立农机局,专门负责农机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夏为民专门找到胡金凤,把《农业机械化道路宽又广》这首歌交给她,让她演唱。
又是一次不怎么和谐的谈话。
胡金凤:
“夏为民,你是用到我了才找我的是吧?”
“胡大歌唱家,我这不是又写了一首歌吗?只有你和你们歌舞团的合唱团,最适合唱这首歌,你当领唱也最合适。”
胡金凤点点头表示同意,接着又跟夏为民提了条件:
“我弟弟明年高中毕业,你能不能让他参与我们广西老家农机修造厂的兴建。”
“只要你们把这首歌唱好了,我给你弟弟设计一个特别适合在广西生产的农机产品,单独让你弟弟拿过去生产。”
“什么产品?”
“插秧机啊,你们广西老家那边特别适用。”
“好,那我回家跟我爸爸说去,你可不能反悔啊。”
夏为民回答:
“绝对不反悔,说话算数。”
“夏为民,你最近怎么样啊?”
“我很好啊,你看我现在都当上厂长了。”
“我是说你的家庭。”
“家庭也很好啊,早就结婚了,马上就要生孩子。”
“唉~~都是你害的,因为唱了你的歌,我现在找对象更难了,人家一听我是出了名的歌唱演员,直接都拒绝了。”
“那不能怪我,谁让你长的好、唱的好,又是大院子弟呢?这是你自己的条件决定的,你可不能怪我。”
“唉~~想想也是!”
“你也不用担心,你还很年轻,说不定就能找到个很优秀人,嫁给军人也是不错的选择啊。”
“嗯,我爸爸也这样说过……”
………
夏为民和娄晓娥的第一个孩子是在一九六零年底出生的,是个男孩儿,夏为民给他取名夏民晓,夏为民和秦淮茹的孩子是在一九六一年一月份出生的,是个女孩儿,夏为民给她取名夏淮花。
两个孩子作为双胞胎报的户口。
这下夏为民的爷爷奶奶还有荣老太太有事儿干了,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帮着娄晓娥和秦淮茹照顾孩子。
娄晓娥的父亲娄敬诚,更是专门从广州跑回来看自己的外孙。
秦淮茹的爸爸妈妈趁着送菜的机会,也天天往家里跑,这让秦淮茹受宠若惊。
有了人造纤维纺织品,羽绒服的面料自然不成问题了。
秦淮茹设计室按照夏为民提供的样板,设计出了第一批羽绒服产品,虽然羽绒的生产量不大,但是足够给与夏为民有关的人做一件羽绒服穿了。
当娄敬诚第一次穿上羽绒服的时候,立刻表示:
回广州,收集鸭毛,建厂子,明年大批量生产。
夏为民当然会提醒他要搞羽绒服生产合作社,并且不要公私合营。
国棉一厂的刘厂长,穿上梅冬芳送去的羽绒服之后,死皮赖脸地要求梅冬芳一定要把羽绒服产品的加工,跟秦淮茹设计室要过来,还把梅冬芳提拔成了国棉一厂的技术副厂长。
尤凤霞的父母更是给力:立刻给商业局打报告,在全国范围内的供销社,设立鸭毛收购点,同时建羽绒加工厂。
商业局也马上表示同意,并直接让他们负责这件事情。
收到这个安排,尤凤霞的父母,接着就找了李主任,要求红星机修厂尽快提供羽绒加工设备。
李主任拍着胸脯表示尽最大努力帮忙。
这下,尤凤霞的哥哥,被供销社领导派到机修厂,盯着她妹妹完成订货合同,兄妹俩天天打的不可开交。
夏为民松了一口气:终于把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的进程,拉快了近三十年。
临近春节,化工研究所的所长,亲自给夏为民送来了聘任书,聘请他成为化工材料研究所研究员。
同时还提出了新的任务:帮助化工材料研究所设计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生产工艺和化工生产基地。
夏为民提出的条件,还是由自己选址建设。
所长请示了上级部门以后,同意了他的请求。
夏为民直接选择了在天津塘沽建设聚氯乙烯化工厂,在山东淄博地区建设聚乙烯化工厂。
不过聚乙烯化工厂和聚氯乙烯化工厂的设计比较复杂,夏为民要了半年的设计时间。
随着对合成纤维实验厂原来设备的改造完成,和新型合成纤维纺织机的引入,梅冬芳哥哥厂里的化纤越来越受欢迎,也越来越紧俏。
梅冬来向他妹妹多次求援,希望能让夏为民出手帮他。
夏为民告诉梅冬芳说,除了建设大型化纤生产基地以外,没有别的办法。
最后,经过梅冬来的努力,纺织工业部、化工部做出决定:在河北建设国家年产五十万吨的大型化纤生产基地。
指定由梅冬来任总指挥,梅冬芳为副总指挥,采用红星机修厂的新型合成纤维纺织设备。
最让夏为民激动的是,春节前的几天,自己父亲的老首长,借来京都参加会议的机会,来看望自己的爷爷奶奶。
并且作为上海市的重要领导和夏为民谈了很多问题。
夏为民全程陪同老首长参观了红星轧钢厂、红星机修厂、红星拖拉机厂、红星农机厂和京都国棉一厂、合成纤维实验一厂。
老首长参观完以后,感叹自己部队的子女已经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生力量。
要离开的时候,夏为民给老首长提供了几种合金配方,让老首长回上海以后,找宝钢的人去实验验证,又说自己有能力为江南造船厂设计出新的远洋货轮船体和发动机。
老首长当然会相信自己队伍的子弟,当场表示要和夏为民之间建立顺畅的联系渠道,回上海以后,派专人与他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
夏为民知道,已经快要能用到21世纪的自己熟悉的技术了。
不过现在,八十年代才出生的那个“自己”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