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发展农业,从养泥鳅开始 > 第250章 超密度养殖技术一直都在

第250章 超密度养殖技术一直都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木耳和其他蘑菇一样,基本上都是属于高产农作物。

    一般来说投放菌包后三个多月就可以成熟,管理得好的话可以采集三茬木耳,所以确实经济回报很高。

    但是就像萧鹏说的那样,很多人巴不得今天投放菌包明天就收获木耳,这样就会导致木耳成熟度不够影响品质。

    而萧鹏控制木耳成长期的办法倒是极为简单:水温。

    木耳在成长的时候需要高湿度环境,一般养殖户会保持80左右的空气湿度,20度左右的温度,在这样的环境下木耳可以最快的成长。

    也就是说在木耳养殖的时候需要不断地喷水。

    萧鹏这里的水是山泉水特点就是温度低,夏天的时候这里水温也就十度左右。通过喷洒这种低温的水来延缓木耳成长速度,这样长出来的木耳里的多糖含量更多,胶质更厚营养更丰富口感更好。

    但是这样就大大的延长了木耳成熟期。

    “王市,这就是问题所在,如果我们这里已经形成了产业规模,这种白木耳可以作为一种画龙点睛的产品,但是没有成规模直接推广白木耳?”萧鹏摇了摇头:“养殖难度大,消费者不认可等原因很难卖出高价。所以我并不算满意。”

    王世凯听后恍然大悟:“那么这种棕色木耳呢?我感觉这种棕色木耳的口感真的很棒!这应该是最高级品质的木耳了,这个也是你用延缓成长期培育出来的木耳么?”

    萧鹏摇了摇头:“这个倒不是!”

    王世凯听后不解道:“那你怎么还不满意?”

    萧鹏想了一下道:“怎么可能满意?这种木耳并不太适合推广。”

    “为什么这么说?”王世凯问道。

    萧鹏解释道:“这种木耳不是在大棚里种植的,而是在森林里种植的。”

    “森林里?”王世凯好奇。

    萧鹏点头道:“这是我在山里找了一片阴冷潮湿的树林,在那边搭建了一些竹架子把菌包挂在上面模拟野生木耳成长环境繁育出来的,事实上自然界中大多数的木耳颜色都偏淡一些。”

    崔佳道:“这还是好了,这些木耳经过日晒之后颜色发深变成了棕色,在菌包上的时候那都是金黄色!”

    萧鹏道:“那样的密林阻挡住了阳光,而且靠近水源湿度也高,每天从河里引水喷一遍在十五度左右的环境下成长的木耳品质才好,这样还原野生状态种植的木耳虽然品质好,但是镇上的老百姓没有这个条件——他们没法到梅云山里面养殖。所以这个办法也不合适。”

    王世凯恍然大悟,他突然问道:“萧鹏,你一直在实验这么多的农产业是为什么?恕我直言,不管是你的耐冬茶技术还是超密度养殖技术,我觉得对我们这里发展都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了,直接把少数产业集中发展形成产业规模不好么?”

    萧鹏想了一下摇了摇头道:“王市,如果说我们这里是偏远贫困县,那么你说的的办法真的再合适不过了,咱们国家脱贫攻坚战最主要的功臣就是‘一县一业’政策,但是我个人感觉并不是和我们这里。我们这些县镇靠近鲁南市,拥有便利的道路运输网和市场环境。这样产业过于集中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王世凯笑道:“别的不说,就你那个超密度养殖就够养殖户们享受一笔红利了。我真不知道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想的。能想出来那么好的养殖办法。”

    萧鹏却谦虚道:“王市长,恕我直言,这些办法老祖宗早就说了,《养鱼经》里就记载的很好,但是我们这里的养殖户和科研人员首先想的就是‘不相信’觉得那是吹牛。其实说白了就是思路被局限住。事实上这种超密度养殖方式千百年来在我们国家一直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被用科学方式推广开而已。”

    王世凯一愣:“你说千百年来一直有这种超密度养殖?”

    萧鹏点了点头:“不知道你听过没听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那林鱼’?”

    王世凯摇头。

    萧鹏解释道:“是广西玉林市博白县那林镇的特产,所谓的‘那林鱼’其实就是普通的草鱼,而他们使用的养殖方法从千百年前流传至今,那就是标准的超密度养殖,只可惜我们的农业专家们就没把注意力放在那上面,如果有人留意道那林鱼的养殖方式,可能这种超密度养殖技术就轮不到我来研创。”

    王世凯道:“愿闻其详。”

    萧鹏道:“那边养鱼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山泉水从山顶往下流,他们就把山泉水引入一个一个的‘鱼窝’里,所谓的‘鱼窝’就是大概六七平米大的坑一个挨一个,里面的水也不多,大概就是你小腿一半那么深,水质清澈见底。鱼窝设一个进水孔一个出水口保证只要山泉水不干这水流一直都在流动。他们沿着山泉一路下来做成了‘鱼窝梯田’。一个六七平米的小‘鱼窝’里面能养起码一百多条草鱼!一条草鱼就半米多长重十斤左右,这样的鱼还不算超密度养殖?”

    “而且在那边的鱼窝里也会放入锦鲤和草鱼混养,让锦鲤来清理鱼窝里的粪便保持水质,那么多人喜欢锦鲤估计如果他们知道在水产养殖的时候锦鲤更多时候是担任‘清洁工’的工作估计他们也会郁闷吧。”

    “嘶……”王世凯倒吸一口凉气:“既然有这么好的养殖方式为什么没有被人关注得到推广呢?”

    萧鹏给出答案:“因为长得慢。那边的草鱼哪怕投入一斤的草鱼苗进行养殖,也需要三年才能长到十斤左右。这养殖周期长见效慢所以关注的人才不多。”

    “但是那边鱼成长慢的最关键的原因是:那边为了保证鱼的质量压根就不喂饲料只喂青草!那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如果加快水流速度增加运动量加大饲料投喂量那是什么结果?瞧,那不就是现在的新能源结合超密度养殖么?稍微换换思维方式这种养殖技术不就活了么?”

    王世凯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赏,突然他气愤了起来:“真该让网上那些胡说八道的人知道你们平时都做了些什么!就猛子这个案子都是明摆的事情都搞不明白还要择日再审,我现在都想骂街了。”

    杨猛放下筷子道:“他们现在不怕被判交通事故,他们怕的是被判盗窃罪。如果单纯交通事故?最多三年之内刑期有可能不坐牢。判他们赔钱还可以当老赖!可是如果是判盗窃罪?十年以上乃至无期,那个马小强的爹那可是老江湖,被警察处理次数多了对法律了解的而也就多,鬼心眼多着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