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种菜
第22章:种菜
腊月也要趁天彻底冷之前,洗洗自个儿屋里的被褥和衣裳,来沈家,她还从来没有自己提过水呢。
吃过饭,她拉着相公,拿了扁担和水桶去了村口的水井。
井口四周是用石头砌的,井口上面盖了一大块木板,防止灰尘和杂物掉进去。
井口周围的石头缝里还长出长长的草,突然腊月的脑子里灵光一闪,她怎么忘了,花盆里也可以种菜,冬天不就有事做了,有水有温度就可以,她竟然忘了。
她一下就兴奋起来,花盆太小,前世,她看到过有人用木板钉的木格子,里面种花种菜都行,回家后她找了些木板,让相公帮她做了一个长约三十公分,宽约二十公分,深十公分的木格子,格子有底没盖。
后院就有土,她在土里又加了一些牛圈里的带草屑的土,比例差不多四比一,她向婆母讨了些菜种子。
说实在的,她也只有理论没有实践过,但她想试试,婆母和嫂嫂不明白她想干什么。
腊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要在家里种菜,如果成功的话,冬天在家也可以种菜,而且冬天的新鲜蔬菜稀缺,价格也要比夏天贵上好几倍。
李氏抱着怀疑的态度:“这能行?你这是瞎捣鼓。”
腊月笑了:“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行不行?”
“行的,媳妇,我帮你。”沈谨之拉过腊月的手。
沈母道:“不管是菜还是粮食都在春天种,那时候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才好成活。”
腊月认真地解释:“这个季节,温度相对比较平稳,容易促进新苗适应环境,因为降温而导致的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会积累更多的养分,根部也更容易锁住水分,成活率会更高。”
“另外,由于降温,大部分病菌和虫卵无法生存,所以会有效抑制植物的病害,虫害少,存活起来更容易。”
大伙儿听得云里雾里的,从哪儿听来,还说得一板一眼的,沈母说话了:“想试就试试吧,又不是啥坏事儿。”
腊月细心的呵护着,每晚相公帮忙把木箱端进屋里,早上她自己再端出来,认真观察着土的湿度,她暗自给自己鼓劲,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一周后的一个早上,她终于发现木箱里有了变化,平整的泥土表面冒出一个个小白点儿,她高兴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婆母。
早上,沈家院里,一家人围着木箱,看完都叹着气走了,怎么看也不像是菜啊。
小白点每天在腊月期待的目光中一天天长大,先冒出一个小叶子,再冒出一个小叶子,除了前几天有一点慢,后面长得飞速,而且长得肥头大耳。
沈家人这下没话说了,要打自己耳光吧,看着新鲜的,青翠欲滴的蔬菜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但都没舍得吃。
刚好李氏要去镇上卖鸡蛋和针线活,腊月小心翼翼地把新鲜蔬菜包好,让大嫂一起带上。
李氏到镇子上,和以前一样,和同村的几个人去集市,把包袱打开铺在地上,依次把要卖的东西摆开。
菜是另外包着的,它打开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看看周围,还真没有人卖这么新鲜的菜。不一会儿,就有一个妇人,虽然也穿着粗布衣裳,但看起来要比平常农户人家的粗布好很多,后面还跟着两个十二、三岁的丫头,一人挎着一个篮子,篮子里已有不少东西。
妇人看到李氏面前的青菜,惊喜道:“呀,好新鲜的菜,怎么卖?”说话的功夫,她翻看了一下:“就这些吗?什么价?”
李氏心里直犯嘀咕,她也不知道多少钱合适呀,然后她一笑:“夫人,就这些了,您看看这菜多新鲜呀,这个季节买不到这种菜的,您看着就像大户人家的管事,自然知道什么价,您看着给吧。”
妇人嘴角忍不住上扬,拿出三个大钱塞到李氏手里:“这些足够了,我可是翻了倍给你的,以后多拿些新鲜菜,我们府上还会买。”
说完,回头喊身后的小丫头:“小云,把菜拿着吧,回去让夫人小姐尝尝鲜。”身边的小丫头应了一声,把菜放进篮子。
李氏看着妇人离开的背影:“夫人,您慢走,这菜绝对让您满意。”
李氏手里攥着银子,我的乖乖,能卖这么多钱,她做针线活手疼眼酸的也卖不出这么多啊,回去她也要种菜。
同村来的人没看见那妇人给了多少银子,但看李氏的表情就知道不少,这么好赚的吗?都想知道这菜是怎么来的,李氏哪肯告诉他们,只是神秘地笑笑,她才不告诉别人这个秘密呢,大家都知道了,她还怎么赚钱?
沈家人没想到那么点菜能卖出三个大钱,那要是种多了,一次岂不是能卖几两银子!大家跃跃欲试,腊月心里得意:这就是科学,二十一世纪人的智慧就是这么牛!
动力有了,沈家人齐上阵,半天功夫做了十来个大木箱,腊月提醒:天冷了,不能放在外面,只能放在屋里,没有足够的地方,大家这才停手。
田里的土更好,趁着还没有下雪冻住之前,沈父带着三个儿子去田地里挑土,村里人看见了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天冷了,给家里鸡呀鸭呀做个暖房也正常。
家里有天然的肥料,男人们在箱子里装好土,腊月带着嫂嫂们开始种菜,玉秀毛手毛脚的,被沈母赶去剥蒜了,腊月说,蒜也可以长出蒜苗,她们种了葵菜、小葱、藿菜和菠菜,还有蒜苗。
在腊月和嫂嫂们的精心照料下,真正意义上的首批蔬菜问世,长势良好。
这次因为菜种类多,量也大,装了满满两筐,新鲜蔬菜不能压,也不能完全露在外面,腊月用两块布湿了水,然后拧干,搭盖在上面,沈家老大两口子一起去镇上卖了。
不出腊月所料,沈平拿回四两银子,李氏还买了栗子糕和豆沙糕,还割了两斤猪排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