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贾似道的回礼
曲绍合看周围的同僚已经吵翻了天,他们不仅没抓住问题的关键,反而还一直都在往死路上走。
说回去向李应解释的,不用说,死路一条。说投靠贾似道的,他们估计是忘了,燕国可是还有几万宋军没回去呢,到时候贾似道完全可以绑了自己等人,然后去燕国换回那几万人。
眼下不管是回去还是留在宋国,都只有死路一条。忽然,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让他想起。
“快,马上,连夜启程出发。”
众人皆是迷惑不解,曲绍合一言不发地出了门,仍滂沱的大雨砸在身上。这一刻他感觉好冷,好孤单和无助。
以前李应还是太子时,要不是自己等人不顾先皇威逼,执意让他住进东宫,恐怕今时的皇帝还轮不到李应吧?
伤感地叹出一口气,曲绍合带头走在队伍最前面。不管后面的人如何问,他都一言不发,好似在为家人祈祷。
可是他知道,上京城的曲家已经没了。
雨水混着泪水在脸上滑落,等看不到襄阳城后,他又吩咐大家放生这些马儿,丢下一辆辆的马车,钻进附近的深山之中。
在他们走后不久,襄阳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都是燕国的禁军,奉燕国皇帝之命,前来捉拿罪犯曲绍合等人。
扑空的燕国禁军只好分成两队,一队回去向李应禀告,另一队则是去了东京城。他们怀疑曲绍合得到消息,回去投靠了宋国,回上京城的那队则是要带着李应的文书来要人。
此时已经是白天,不得不说曲绍合很聪明,他就站在远处的高山上,看着禁军分成的两队。
待两队人马已经远离自己等人后,他接着继续吩咐大家脱掉身上的官服,一路往西走,去秦国的唐州,到那里等萧广予。
一听这话,大家基本已经明白过来。反正家眷都已经遭殃,倒不如去秦国谋一个差事。以后要是秦燕之间发生冲突,自己等人亦可派上用场。
之所以他们这么自信,不是没有原因。这些人中,很多都是从三品往上,曲绍合更是官至从一品,算是燕国朝廷的核心之一。
大家都没有说话,包括一干侍卫,他们都异常听话,褪去身上的甲胄,部分人还卸下兵器,紧跟在曲绍合身后。
一行人分成好几波去往唐州,到地方之后曲绍合又带着众人钻进树林,过起荒野求生的生活。
那侍卫们为何不绑了这些人回去邀功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侍卫们基本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人,更何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们保护曲绍合等人来宋,自然而然在军中估计也是不被待见的主。
加上人家曲绍合这次来对他们也不错,要是绑了对方,是不是太没人性了。
洪九拿着一串刚从河里抓的鱼,递到曲绍合眼前。
“大人,您都好几天没吃过东西,还是吃点吧。”
这串鱼可是生鱼,没在火上烤过。这些都是曲绍合的意思,按他的说法就是,一旦生火,难免会被人发现,到时候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秦国的其他人曲绍合也不熟,现在他只想见到萧广予。看着洪九递过来的鱼串,发出阵阵腥味,曲绍合盯了好一会儿,直到眼角开始涩得慌,这才眨眼,眼角也顺势留下一滴泪。
“嗯,是啊。咱们都该吃点东西,要不然还怎么有力气见到萧广予 ,咱们都要好好的活着,就当替自己的家人而活。”
将报仇说得如此委婉,大家也都听了出来。那天他们离开襄阳不久,又派人回去打听。刚好遇见上京城的老友派人来报信,得到一个让他们既愤怒又无奈的消息。
燕皇李应下旨抄了这次来宋官员的家,至于家眷,全都发配北疆。燕国的北疆一到冬天异常寒冷,曲绍合等人清楚,自己的家人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死定了。
大家听见曲绍合这么一说,有人悄悄抹起眼泪,但他们硬是没哭出声。
另一边的萧广予也即将辞别赵昱和贾似道。
这晚,他专程来了一趟贾府,因为有贾似道给的令牌,所以可出入自由。
贾似道听闻萧广予来了,心里对这个秦国的郡王好感那是相当不错。打着哈哈大笑往客厅走去,看到人之后,几步上前抓着萧广予的手。
“本相听人说,王爷已经进宫给陛下辞行,不知今日前来是否也是向本相辞行啊?”
贾似道在赵昱身边安插人手这很正常,理所当然的也知道自己刚去了皇宫给赵昱辞行。
“不瞒相爷,本来是打算先来您这儿。可那位毕竟还是皇帝嘛,还请相爷多担待。”萧广予边说边指向皇宫。
贾似道没说话,只是微笑着点头。然后手一挥,身后的小厮利落地出去,然后又回来,只不过手里多了一个宝盒。
“王爷刚才说的哪里话,本相也有件礼物要赠于你,就是不知道王爷是否会喜欢?”
说着就打开宝盒,里面装着一张折好的地图,仔细一看,竟然是西域诸国的地图,竟然还包括了花剌子模,而且地图还较为详细。
大感震惊的萧广予简直就不知如何表达,只好双手捂住贾似道的手。萧广予也清楚,做这些可都不止是为了秦国,而是为了贾似道的利益。
只要卫城利用好了,以后就算没坐在相位上,也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
既然贾似道都送上这么大的礼物,萧广予也不吝啬,将从燕国那里敲来的剩下银子一并给了他。
贾似道这次没再收取这笔钱,反而转头还给了萧广予一笔不菲的银子。美其名曰:送给卫城,实际上就是放点高利贷。
心里将贾似道骂了无数遍,但脸上还得带着笑容。辞行过后,萧广予也没再做停留,当即出发回秦国。
路上看着十几车的银子,云清大笑,说萧广予这是发了横财。秦宋之间现在还是好哥们,那是因为秦国穷,没钱买粮食。等打通丝绸之路后,有了银子大可向别处购买,谁还会在乎你宋国的生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