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你爹真抠
文成郡王回府后就派人去找来自己的外公,也把今天建兴皇帝委派给萧广予的任务给他说了一遍。
文相于揪着下巴胡须,想了半天才得出一个结论。
“看来陛下这是要把仁成郡王打发出京城啊。”
老二急忙问,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证明老爷子还是向着自己的。
“为何这样说,外公?”
文相于指着仁成郡王府道。
“你想啊,光是重建卫城没个一两年是完不成的,再加上还要组建狼卫。恐怕这两件事没个三两年是回不来咯。”
说完就手舞足蹈地喝下一杯茶,笑起来一脸的皱纹让人看起来就瘆得慌。
老二也在细细算计时间,也对啊。三十年前要不是卫城抵挡过当时的汉军,说不定京城就被人家给破了。
现在的卫城就只剩下当年战后的残垣断壁,加上老爷子就只给拨了三百万两。看来自己离储君越来越近啦。
想到此处,老二也学起他外公,笑的极为瘆人。
萧广予去户部确认那三百万两之后就回了府,袁承一还在追问他今天早朝是个什么情况。
谁晓得,吃了炸药的仁成郡王劈头盖脸的就骂起来。和大街上泼妇无二,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
大家伙还以为是对他遇刺一事建兴皇帝处理得让其不满,甚至人家两个姑娘还出言好生安慰他一番。
萧广予极不耐烦地推开袁承一递过来的酒坛,指着鼻子说道。
“老头儿,我家老爷子给了我三百万两。”
袁承一瞪大双眼,笑嘻嘻地坐在身旁。
“为啥给你那么多?难道是要安慰你的?”
萧广予朝他酒坛吐口口水,大骂一句。
“给我个屁。”
“啥?还给了屁?那那个屁响不响?臭不臭啊?”
一句话就逗得满屋子的人捧腹大笑,笑完后萧广予才正色说道。
“老爷子让我重建卫城和狼卫,你算一下。抛开这三百万两,还差多少才够。”
袁承一一听这话,顿时就不高兴了。垮着张脸,显然以为是萧广予在撒谎。
“骗小孩呢?这两件事下来怎么说也要六七百万两。”
“什么?要这么多?你不会是想中间商赚差价吧?”
听见有人说自己是中间商,袁承一连酒都不喝了。放下坛子,开始扳着手指给他细细算一笔账。
“卫城已经荒废许久,咱们这是去重建,费用自然会增加。再者卫城可是能容纳十数万人的大城,可不是什么小城。”
看萧广予在认真听,袁承一也乐得讲给他听。建一卫需要花太多银子,袁承一就拿了最弱的领军卫来说。
领军卫共有八万余人,平均每人每月军饷大约二两左右。其中还不包括把总、千总、游击将军和卫将军。
新军还要购买军械、甲胄、粮草这些还没算进去。光是这些三百万两仅够一卫一年多的开销,更别说还要重建卫城。
总之袁城一给他的总结就是‘你爹真抠。’
萧广予也知道户部是真的拿不出多余的银子,听说这些还都是建兴皇帝从文相于的牙缝里抠出来的,连户部的帐的没来得及入就拨给自己。
“顾念,把母后给我的田契拿来。”
不多会儿后秦顾念怀里多了一个宝盒出现在众人眼前,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要干嘛,大家都在阻止,袁承一除外。
“袁先生,你倒是阻止我家王爷啊。要是卖了地契,咱们府就真的揭不开锅啦。”
秦顾念见袁承一还在喝大酒,央求他出来劝萧广予。
要知道,像这种王公贵族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是不会轻易动田产和地契的。那可是他回京后收入的来源,这简直就是要人家的命根子。
萧广予知道若是现在不动的话,无法对老爷子体现出自己的决心。
“拿去卖了吧,大伙都委屈段时间。等以后阔绰了,王爷我再给你们补回来就是。”
站在一旁观看的李馥郁看周围婢女和家丁个个都红了眼,这才出来说道。
“王爷,要不您先别卖田契这些。我回家求求我爹,看能不能给您筹借些银两。”
李庆远虽然在京城为官,没有多少银子。但他有个弟弟在唐州,听说还是当地比较有名的富商。
萧广予也在等她这句话。
“还是不麻烦馥郁了,我再想想办法。”
李馥郁一跺脚,一把夺过装着田契的宝盒,坚决地说道。
“这样吧王爷,就算我给买下了,您说个数。”
这完全就不是萧广予心中的那个剧本,只好拉出袁承一来。
“袁老头,你学生不让我卖田契,你倒是出来说句话啊。”
袁承一晃晃悠悠地走到李馥郁跟前,抢过宝盒。
“丫头,你傻啊。知道皇帝为什么只拨给这么点银子吗?”
要是论起诗词歌赋她倒是懂,但就是这些朝堂之事她一窍不通。
“不知,也不想知道。”
袁承一心中哀叹一声:这丫头怎么就那么不着道呢。
“因为户部账面上可是没有这笔银子入库和支出,也就是说这三百万两就是他萧广予的,懂了吧?”
不仅李馥郁没听懂,包括屋内的所有人都没听明白。
萧广予觉得再说下去,自己的目的就要泡汤了。
“反正这是父皇在帮我,只是现在朝廷也难,他能帮的也就只有这么多。”
张与用却被这句话给点醒了,小声在萧广予耳边问道。
“王爷,也就是说以后卫城和狼卫都是您的了?”
萧广予很是惊讶,原本以为他就只是个武夫,没想到脑袋瓜还挺聪明的。
赞许的朝他点头道。
“看来你马上就有大任务啦,好好准备准备。”
张与用知道事情后就告辞离开,剩下众人如同无头苍蝇。
李馥郁很快也反应过来,给他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将这些田契拿去拍卖,至于拍卖给谁么,当然是唐州的富商们了。
他们一直都想在朝中巴结一位皇亲贵戚,现在礼部就成了最好的牵线者。
依靠这次拍卖,萧广予不仅能将这些田契卖出高价,也让唐州的富商们结识了仁成郡王。
一举两得的事,两边都高兴,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