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成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七百二十二章:吴承恩的自辩

第七百二十二章:吴承恩的自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没想到,这才开场不到半个时辰,就轮到我这个老头来说话了”吴承恩扶了扶自己座位前面桌上的名牌,继续说道。

    “前面三位都很强,我自愧不如,就不参与他们的神仙打架了。我是吴承恩,编撰《西游记》的那位。刚刚李老说的倒不像是儒学,其实跟道家承负的思想更接近一点。高老师的学生李执前段时间还说过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也是承负的体现。我们写话本有时候真的不是一朝一代的事,而更可能是写尽天下事。因而无论拜不拜孔圣,都应当遵守这个要求。这应该是我们话本人的一个自觉操守。”

    说我吴承恩向观众席鞠了一躬。

    “回到我自己身上。前段时间,于谦,郭小子开始暗黑解读西游记,导致我收到好多骂声。”

    “什么吃人长生之谜,什么蟠桃丢失与否,什么玉帝老君如来矛盾等等,什么嘴里三教平等其实却兴佛灭道,甚至还有支出天竺灵山都没了,佛门不可能那么强,那么强还能保护不了老巢?从好勇斗狠到厚黑圆滑启示录?”

    “一开始,我是有些生气的。我明明是按照修行,道门的修行与人生的修行来增减编撰的。”

    “但后来,我记得我去问高老师,他回复我了一句“其余不论,有一处明显错误,那就是按照太宗后期西域开疆的速度,师徒四人回大唐时,两界关早就不是大唐边境了,当年高昌国都归了大唐。怕是过了荆棘岭甚至狮驼城就该是大唐或者大唐藩属的边境了”

    “我当时完全没想到居然还能有这个视角。从那以后我才明白,文字从写下那一刻起,就不再属于作者,而是属于看到它的人。”

    “所以这些人的理解也没什么问题。可笑我以三教合一、仁义去编撰西游故事,但唐僧取经14年,足以让大唐拓地万里了。这可不是三教合一,仁义儒学该干的事情。最诡异的是太宗皇帝干得还不错。至少贞观年间大唐境内的百姓相对于前隋,相对于周边突厥都过得不错。至少我们儒学的史书是赞扬的。没有三教合一,没有高扬仁义,却达到了儒学盛世的目标。这是事实。所以,才显得以三教合一,仁义强行去杂糅西游故事的我这个作者才是最大的阴谋源头,别人在我这个阴谋的基础上反向阴谋不也很合理吗?”

    “写话本,特别是历史背景的话本,我们所灌注的思想最好是与当时的时代一致。否则,别人总是能看出阴谋的成分。比如唐朝经常是武人入朝当宰相,科举少得可怜,东西南北用兵,这些可不是什么儒学的体现。我这算是教训所在了。当然,如果你本身就是想引发大家讨论的,也可以就这么干。但此时,希望大家别忘了刚刚李老的嘱托”

    “当然,我知道有些人这会儿在担心什么?那就是借古讽今不安全了,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阴谋,从而消解掉我们正面的企图。其实完全不用担心,我们华夏的历史足够长,当今一切牛鬼蛇神在历史上都能找到相似的阶段加以创作。这是如果选一段陌生的历史,可能读者一开始有些抗拒,这就考验大家前三回的能力了。当然,另外的补丁就是把目标设置在熟悉的朝廷的反面区域。比如就是唐朝的陇右道。那个各种怪事。虽然陇右道不熟悉,但读者熟悉唐朝也就能减少抵触了”

    “好了,我说的就是这些,也算是直接回复大家的疑问。我知道你们都等着问高老师,下面请高老师讲话”

    吴承恩顺利地讲话头递给了高翰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