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新顺1730 > 第五二一章 海牙惨案(二)

第五二一章 海牙惨案(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几年前,刘钰在阿姆斯特丹策动政变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的判断很简单:在百姓极端不满摄政派的情况下、在奥兰治家族的号召力如同千年前炎汉刘氏的威望之下,威廉四世真有政治抱负、真有雄才大略、真有胆识气魄、真有担当责任,政变还轮不到他来推动。

    要钱有钱。奥兰治家族的旁支基本都绝嗣了,大量的神罗伯爵的庄园地产、东西印度公司的股票,妥妥的荷兰首富。

    要人有人,本身在政变之前,就是弗里斯兰、格罗宁根、海尔德兰等省的执政,虽然加在一起不如一个荷兰省富,但总共也就七省,而荷兰省议会又按照城市弄出来一堆有一票否决权的议员。自己家族还有一堆追随者。

    要名望有名望、要人脉有人脉、要百姓的好感度有好感度。

    结果这么好的基础,都不敢主动出击,刘钰也就判断出来这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这要是在大顺,权比霍光、名比王莽、势若曹操,还轮到着别人来忙活黄袍加身的事?

    到头来,还是刘钰煽动情绪、借着普鲁士人退出战争、看起来荷兰大有便宜可赚的情况下,把他骗上来的。

    既然是骗,那么刘钰就已经料想到今后的情况。

    从一开始,他就是奔着“先上后下”的想法来的。

    威廉四世,被刘钰策动政变扶上来,就是来承担荷兰民众的一切不满的,也是来粉碎荷兰人民最后一点爱国热情和大国情怀的。

    一个有大国情怀的国家,是不肯安心当买办的。

    只有一个彻底被打断了脊梁、忘却了曾经辉煌过的前“世界性”大国,才能安心当买办。

    这和他处理日本问题的思路是不同的,出路日本,他不需要考虑这些,就能让幕府那边对日益增加的关税乐不可支。

    但荷兰,不一样。祖上真阔过,民众真有大国情怀。

    这就非得先打断脊梁不可。

    可以说,威廉四世完美地完成了刘钰“赋予”的任务。

    其实从一开始,结局就已经注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真正有视野的人,看到的荷兰的衰落,是金融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必然。

    但现在,无论是威廉四世,还是他倚仗的本廷克伯爵,都不可能拥有这样的视野。

    而且,即便有,上层改革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威廉四世不请那些被罢免的摄政们吃饭,还能怎么办?

    就像是大顺在九宫山之后废弃均田免粮的口号而用保天下的口号一样,还能怎么办?

    荷兰,成也商业、败也商业。

    自己本国的小农经济,早就被摧毁了;行会更是完全反时代而动的东西;本国的手工业也已经被本国的金融业毁灭。

    在环视了一圈后,就俩选择。

    要么,和摄政团体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合作。

    要么,放弃一切,组织百姓,来一场底层革命,全面接管荷兰的金融资本。然后再把法国、英国、丹麦、神罗诸国等遏制荷兰手工业发展的敌人全都打烂;摧毁他们的手工业基础,荷兰重现黄金时代的辉煌。

    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第二条路,除非五饼二鱼的那位亲自下场,反正不是人间的人能走通的。

    因为,这个时代和后世还不一样,金融资本是长腿的,他们可以跑,所以到头来还是要发展自己本国的手工业,可金融资本跑了后,本国的手工业怎么才能突破各国的围堵,以荷兰的人口和体量,这难度绝对是逆天的。

    大顺若被逼到这一步,还能关门搞内部市场,促进工业发展,而荷兰是走不了这条路的。

    威廉四世的选择,虽然是历史的必然。

    但是,以康不怠的视角来看,也不得不说,这操作实在是辣眼睛:什么样的政治水平,能干出来和罢免的城市摄政们共进晚餐、席间表示自己是出于无奈的事儿来?

    这就让康不怠执行刘钰的安排一事,变得简单无比。

    他跟随刘钰日久,也多知道欧洲国家发生的事,既知道了这一次英西战争的起源,他就依样画葫芦,找了一个非常契合的导火索。

    鲱鱼问题。

    后世的人,说起荷兰的崛起,总会说起一个叫威廉姆的渔民,和他用一把小刀一个操作就把鲱鱼去掉内脏方便储存的故事。

    腌鲱鱼好不好吃不说,但鲱鱼作为荷兰崛起的一种标志物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

    从这个问题入手搞操作,康不怠的选择可谓是非常的取巧。

    他知道英西战争爆发的“詹金斯耳朵事件”,所以要依样画葫芦,那就花钱去找了一位曾经的渔船船主。

    荷兰的捕鱼业衰落,当然不只是英国的问题。

    实际上,丹麦人也抓荷兰人的渔船、瑞典人也抓。法国人甚至还出台了法令,在法国船运能力远远不足的情况下,还专门出台了针对荷兰渔业的法令:咸鱼,不能用荷兰船装货,抓着就没收。

    但是,引导舆论,关键在于切入点,以及舆论引导者的选择。

    你说丹麦人、法国人、普鲁士人、瑞典人,都在抓荷兰的渔船,和我专门找个被英国人欺负过的渔船船长来煽动舆论,有什么关系吗?

    46年二月份,康不怠通过刘钰当年留在荷兰的情报网,找到了一位完美符合“完美受害者”身份的荷兰前渔船的船长。

    人生经历也很简单。

    浓缩起来,就一句话。

    打渔,被英国人把鱼抢跑了,自己还挨了顿打,眼睛被英国巡逻船上的人爆锤了几下,回来后瞎了。

    这年月,也没有什么公认的国际法。

    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的寒流交汇,天生鲱鱼以养人。现在又没有十二海里、专属经济区、领海之类的国际法公约,那自然就只剩下一个真理了:炮舰射程。

    荷兰起家,就是靠抓鲱鱼起家的,都快成荷兰崛起的象征了。

    北海渔场到底是谁的?

    荷兰人觉得,当然是自己的,自己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在那打渔了,凭啥说是英国的?

    法国虽然在咸鱼问题上,也限制荷兰。但是,法国的海军实力,也不可能去北海渔场去“执法”。

    故而康不怠选择的方向,正是一个完美的避开法国问题、将仇恨引向英国的切入点。

    这个切入点找到之后,下一步的计划也非常简单。

    去街头哭诉,叫人民报之以同情、叫伴随着荷兰衰落渔业受限的前渔业从业者们共情。

    煽动舆论。

    花钱,暗地里将这些人组织起来。

    沿途提供吃喝、请愿的费用。

    再雇佣一些无业的乞丐——据说,黄金时代,即便是阿姆斯特丹街头的乞丐,都能找一份给画家当模特的工作——黄金时代结束后,这些乞丐或者无业游民们在刘钰来到阿姆斯特丹后,倒也享受了一下黄金时代的待遇,那时候刘钰花钱雇他们传播流言蜚语、散发小报,传播谶纬童谣、制造不满情绪。

    这些乞丐都是老专业户了,自从刘钰离开阿姆斯特丹之后,他们的日子又不好过了,也没得钱用。

    如今居然又有人找他们做事,那还不是轻车熟路?

    一天25个铜子,包吃,这还不是随随便便组织起来几百人?

    组织起来后,再加上那些真的渔民、渔业前从业人员,便朝着海牙进发了。

    他们当然是有诉求的。

    诉求就是,希望执政官大人,以英王女婿的身份,或者利用我们荷兰人的“王后”、大英的长公主,跟英国人说一声,能不能不要再欺压荷兰的捕鱼业了?

    从一开始组织的时候,康不怠就知道结果。

    所以也早早开出了价码:

    被打断胳膊,十两;被卸一条腿,三十两;肋骨被打断,十五两;被开枪打死,一百五两。

    因为,人群里,除了乞丐、真正的渔民,还有一堆专业的。他们负责煽风点火,在适当的时候,鼓动人群冲击海牙宫廷,制造点流血事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