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新顺1730 > 第二零四章 求仁得仁

第二零四章 求仁得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种矛盾的想法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潜意识。

    于是当远处侯爵的仪仗朝这边缓缓开进的时候,鸣锣打鼓的声响之外,富商们依次站立。

    有贡献财米买了个生员身份的在前,那些纯粹的商人在后,以体现士农工商四民之别。

    不过这一次有些不同,商人们被允许携带妻眷前来,鲸侯这边也自有妻眷接待。一些女子掌家的,也都坐着这几年京城时兴的四轮马车赶来,车上自有窗帘遮蔽。

    远处的道路上,仪仗之后,一辆宽大的马车缓缓行驶。

    田贞仪掀开了车窗上的布帘,看着远处已经被封禁和摘下十字架的东江米巷教堂,微微感叹。

    伸手捏了一下身旁的刘钰,说道:“小时候我读过利类思写的《狮子说》。当年葡萄牙人为了贸易而朝贡,叫人从阿非利加抓了两头狮子送来。可惜等我出生的时候,那两头狮子已经死了。我只见过石狮子,可真没见过真狮子。不过,那也算是我第一次见到西洋人的词汇,利类思说,狮子在西洋叫勒阿,或者叫莱恩。”

    “那时候西洋人在朝中风头正盛。我十二三的时候,京城好多勋贵家里的女子都受了洗,为了就是将来嫁人之后,不准夫君纳妾。一转眼,物是人非,教堂成了票据交易所;天主教一夜禁绝。”

    “这一切不过短短数年功夫。朝中风云变幻,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

    看到的是教堂,感叹的却是朝堂风云的变幻,能在短短十几年内变化成这般模样。

    之前人声鼎沸弥撒声不断的教堂,也不过几年功夫就成了这般模样,谁知道将来朝廷到底准备走多远?

    如今身居高位,皇帝宠信,事情能办成。将来又会如何?

    刘钰也拉开了窗帘,看着远处被拆了十字架的教堂,笑道:“我的实学老师是戴侍郎,所以这天主教的事,我知道的不少。总归一句话,那就是求仁得仁。”

    “当初太祖皇帝入京的时候,和汤若望见过面。之后复了京城,钦天监的事,也是汤若望管着。”

    “利类思和安文思,当年跟着八大王在成都。知道秦王军中的一些秘闻,回京之后朝廷也没有委屈他们。”

    “当初在成都的时候,前朝崇祯十二年,在成都也是因为纳妾的事,利类思被六七千的和尚道士砸了教堂。他对这事一直心存阴影。”

    “因着汤若望管钦天监,又闹出过车迟国斗法赌头算日食的事,利类思就担心,身居高位,引发对立,招人嫉妒,可能会对传教不利。”

    “这事本来可以解决,他可以直接明确厉害,和汤若望去谈。谈人心,谈政治,谈进退。说清楚就是。”

    “结果呢?他上纲上线。”

    “拿出天主教教会四戒,指责汤若望不该接受朝廷的官位、不该承诺在华传教士听朝廷的不听教廷的。导致了当年轰动一时的教廷巡查团来京检查一事。”

    “事情一上纲上线,问题就严重了。可以说,教廷和朝廷的礼仪之争、华人天主教徒到底是听朝廷的还是听教廷的,利类思‘功不可没’。”

    “如今好了,本朝的天主教徒圆了利类思的梦,听教廷的了。可是,本朝也没有明面的天主教徒了。”

    “他既求仁,便得了仁。你看这教堂破败,有所感叹。只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说不定利类思在九泉之下,还觉得得偿所愿了呢,天主教徒不再做异教徒的官、天主教徒也不用听朝廷的了。”

    听到“求仁得仁”四个字,田贞仪的手不自觉地捏紧了一下,随后赶忙松开。

    许是不想让谈的话这么沉重,机敏如她,话锋一转,轻笑一声道:“三哥哥刚说完他‘上纲上线’,却又说他在‘九泉之下’,他要是听到了可会不高兴的。哪怕去地狱呢,也比九泉之下更合他的上纲上线的心意。”

    “三哥哥当真是不念别人的好,讽刺起来毫不饶人。要说起来,三哥哥的海防海军之策,还得感谢利类思的‘上纲上线’呢。”

    “正因着他‘上纲上线’,所以才对荷兰这个异端国度无比仇视。当年荷兰人进京‘朝贡’请求贸易,他极力阻止,还写了一篇祭文。”

    “此人经史子集也都读过,文笔着实不错。便说当年荷兰人在台湾屠杀之事,死亡不下三五十万。读起来当真是字字泣血。”

    “若无此人的铺垫,三哥哥的海防之策,陛下可未必肯听。哪天倒是应该去给他上柱香,祭一杯酒,呜呼哀哉,绱飨。”

    被田贞仪俏皮地开着虔诚的天主教徒才能撑起来的宗教战争般的玩笑,刘钰也不再去想那些沉重的事,大笑道:“一个西西里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让葡萄牙垄断贸易,写了一篇中文控诉荷兰,这是什么精神?”

    “得嘞,我听说当初他死的时候,也是一群人穿着孝服的人吹锣打鼓号着丧送葬的,一边唱《圣母祭》,一边吹着唢呐来一曲《大出殡》,说不定还真就没去天堂地狱而去了九泉之下了呢。”

    刚刚稍微有些沉闷的对未来的不安,被这个小小的可以引发宗教战争的玩笑一扫而空。

    田贞仪不再去想那些不安的将来,身子微微靠在了刘钰怀里,不再说话。只是用手指有一搭无一搭地拨弄着窗帘,无意识地搓着细细的漳州天鹅绒。

    缓缓地,车终于到了地方。

    刘钰轻抱了一下田贞仪,自推开车门下了车。田贞仪在车内,并不逗留,绕到了后面,去招待那些女子女眷。

    一下车,一众等候已久的富商纷纷行礼,高耸的木杆上挂着鞭炮,就在原来教堂的正门点燃,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

    待烟雾散去,迎客的人引着众人进去,原本做弥撒的正堂如今改成了票据交易的窗口,如今又安排下了桌椅板凳。

    女子在另一处,自有田贞仪和她们交流。这边都是男子,刘钰自是坐了主位,也没有人可以被推辞推让。

    落座之后,刘钰却没有直接说话,而是拍了拍手,叫跟着他来京城的义学学徒将一堆书搬了进来,在场的每个人一人发了一本。

    富商们低头看了看书目,觉得有的拗口。

    《英圭黎国弗吉尼亚公司之经验得失》。

    书不厚,也就七八页,说是书不如说是小册子。里面都是些简单的字,用的也多是口语。

    待人手一本发完之后,刘钰道:“治国理政,要以史为鉴。这做买卖,也要以史为鉴。”

    “太史公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今天诸位肯来,我也明人不说暗话。是为了国朝边疆稳固吗?是为了淮北饥民安顿吗?”

    “也不必遮掩,其实都不是,不过为利而已。”

    “今日事,只说两件。”

    “其一,经验得失,不必走弯路。”

    “其二,公司拟人,股东责任有限。”

    “诸位应该都认得字,先都看看这本小册子吧。”

    开门见山,没有那么多的客套和废话,富商们听着却感觉到无比舒服。心道都说鲸侯是个爽快人,果然如此。

    今日有一个算一个,谁来这里,是为了国朝边疆?当初征伐准部,运粮随军,也不是为了国朝边疆,不过是为了盐引利润而已。

    话不怕说明白了,怕就怕说不明白。既开场就先说明白了,那就最好。

    而且鲸侯说的一点没错,无非就是关心两件事嘛。

    利润和责任。

    这时候也没人说些恭维的话,都低下头看那本七八页的小册子。字不太多,都是口语,读起来就像是喝水一样,和看三国水浒差毬不多。

    有人看完之后,皱眉琢磨了一阵;有人看完之后,连连点头;也有人看完之后,诶呀一声,若有所失。

    经验教训不多,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政治制度进化史。

    一开始,所有产物归公司,公司分配食物、住处,劳作统一安排,统一放假,统一分配。

    这是登陆异地,人生地不熟的必然。

    几年后,站稳了脚跟,积极性下降。

    开始讲土地分开,承包给个人,分到地的每年缴纳一定量的粮食,然后每年要为公司服役一个月。

    算是从原始村社制,进化成了农奴制:私田归私,井田之公田服役劳作,既开亩税,又保留农奴劳役制。

    然后,再度进化为封建脱产武士制。

    为公司干满多少年的,分到自己的土地和农具,取消了农奴劳役地租,进化成封建实物税。

    公司官员分配有土地,自己不种,由公司种植土地的员工帮着种植,从而可以脱产。

    再然后,就是经典的“稻桑之争”。

    人们发现这里适合种植烟草,烟草价格高,于是分到私地的都开始大规模种植烟草。

    可公司不能只靠抽烟活着,除了农民,还要养一大堆的工匠、牧师等,这又需要粮食。

    而且将来公司还要吸引新的移民,没有粮食吃,或者粮食只将将够吃,那是不行的。

    粮食太少,烟草多,员工得利,但公司会损失扩大规模和增加总体利润的可能;粮食太多,员工不得利,但公司可以扩大规模、用更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的移民。

    于是出台了命令:要求种植烟草的,必须缴纳实物税粮食。

    必须要保证每家种植十二亩的玉米棒子缴实物税,其余的才能种植烟草。

    小册子到此为止,页数本也不多,众人很快看完了,大部分人也明白了刘钰到底想让他们看什么。

    什么样的制度,才能最快开垦、最快站稳脚跟,最快盈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