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章 王谢燕,百姓家(下)
这个时代变了,不只是说火器时代来临,火药把封建武士军功地主那些玩意儿的底层逻辑,炸了个粉碎。
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
那就是,生产力在不断进步。
如宣言里所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彷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也即是说,从现在开始,生产力的爆发,将不再是铁器牛耕时代的停滞、甚至数百年、上千年都没有太大的发展。
而将可能是指数增长的,前所未有的。
于是。
封建时代,因为生产力也就那样了,数百年几乎不变,也基本看不到变的可能。
所以,封建武士、骑士、教士、生员等的那种“以一敌百”的统治,是可以维系下去的。
而现在,生产力在继续膨胀。
所以,那个一桌菜、一百桌人的比喻,是有解决之道的。
即:菜,会越来越多,最终,肯定能让这一百桌人,都坐到桌上吃饭。
但是,哪怕是光速呢,那也不是无限快,到一个地方也是需要时间的;哪怕是玩游戏的闪现呢,也得有个cd机制,不可能无限闪,瞬间抵达。
大顺的问题,在于:
现在只有一桌菜。
新学派确信,前途是光明的、未来是美好的,将来一百桌人,都能上桌吃菜。
但……从一桌菜,到一百桌菜的这个过程,咋办?
或者说,咋过渡?
理论上,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有。
第一步,让所有客人相信,菜会越来越多,将来肯定能摆满100桌的,大家都能上桌吃饭。
第二步,那99桌的人,一人发个窝窝头,先啃着。啃出来一桌、坐一桌。直到最后一个啃窝窝头的,也能上桌吃饭了。你们先啃着,我保证先上桌的,也不来抢你们的窝窝头。那你们就别掀桌了呗?
这里所谓的“一人发一个窝窝头”,就是“均田”、“限田”。
为啥一定要一人发个窝窝头?
道理也很简单。
你不发窝窝头,甚至还要把桌上的窝窝头都抢走,那99桌人,就会直接掀桌。
就还是那句话。
帝国主义,在资产阶级的革命范畴内的可恨之处,不在于小农破产、小农经济崩溃。
对资产阶级革命而言,本国的小农经济瓦解,本来也是他们自己的任务。这点事都干不成,怎么能成大事?
帝国主义,在资产阶级的革命范畴内的可恨之处,在于让本国的资产阶级,发展不起来。
新民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本国的民族资产废了,支棱不起来了,不得已,别人扛大旗。
现在的问题,是大顺的本国的民族资本,支棱起来了。不但支棱起来了,而且支棱的非常厉害,支棱到西非奴隶贸易的“布之哀伤”,都不再是印度布,而是松苏布了。
那么,伴随着蒸汽机的运动、火轮船的启用。
如果不管,松苏的先发优势,沿着长江航道和火轮船的运输能力,湖北的棉纺织业,直接可以死了。小农经济,直接可以崩了。
资本是逐利的。
能在湖北赚钱,老子为毛要跑去西非?
再说了,西非都他妈的被先去的占满了,我也挤不进去,我就只能吃湖北了呗。
哦,为了同胞,请不要兼并土地、请不要往湖北卖货,请舍近求远去外部市场?资本听吗?有这觉悟吗?
资本是逐利的。
如果要玩自由贸易,又要每人有个窝窝头。
那么,既说自由贸易,那么土地买卖就不要限制,继续延续过去的状态,地契就能交易、毫无滞涩、也无限制。
那就得靠种种手段,让工业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囤地、买地、收租。
刘玉有这本事吗?
真没有。
甚至于,不但他没有,估计此时也很难有人有这等本事,让工业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土地投机。
在大顺,耕地,是有“金融资产”的含义的。不是简单的生产资料扩大生产的逻辑,而是有非常浓厚的保值的、金融资产属性的。
历史上,大明、满清,都有士绅看的非常明白:买地,是最保值的投资。不管是朱家还是李家,城头王旗变幻,张家的地还是张家的、王家的地还是王家的。
这还涉及到一个资产的安全性的问题。
不要说刘玉没有这本事,能让各种工业的回报率这么高。就是全世界,此时又有多少行业,其投资回报率、资产安全性,能比买地更高?
既然自由贸易做不到。
那就上行政手段。
直接取消土地买卖、均田、限田,从而确保大部分人,每人手里有个窝窝头啃着。
这就是刘玉说的那种理论上的办法:
第一步,让所有客人相信,菜会越来越多,将来肯定能摆满100桌的,大家都能上桌吃饭。
第二步,那99桌的人,一人发个窝窝头,先啃着。啃出来一桌、坐一桌。直到最后一个啃窝窝头的,也能上桌吃饭了。你们先啃着,我保证先上桌的,也不来抢你们的窝窝头。
而这两步……
大顺做得到?
大顺能搞明白?
大顺有这组织能力、基层管控能力、失志不移的坚定做100桌菜的坚强决心毫不动摇的路线?
大顺要有这本事,那么这些都根本不是问题。太平洋上,还有至少六十亿亩的耕地,能有这本事,搞一波大几千万人的大迁徙、大垦耕,跟玩似的。
正因为大顺没这本事,所以问题才是问题。
以此时大顺的生产力水平,配一个超强的能深入到基层的统治集团,整个国家以“造船移民”为重心,一年移个大几百万人,易如反掌。
然而大顺王朝,显然没有这个能力。
而这个“做100桌菜”的比喻,某种程度上,也基本就是老皇帝的那番话。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至少,从技术角度上讲,在西苑用了硝石等天然化肥、脱裤子放屁用蒸汽机抽根本不用抽的水的皇帝,算得上是在技术上已经品尝到了“那一桌菜”的美味。
不管是出于儒家的理想、还是出于对统治的维护、亦或者别的什么原因,那都无所谓。
有这个想法,哪怕是被刘玉划为洋务运动思想的变种,依旧可以认为算是有点仁心仁德。
不过,这和前些日子,在大清河新堤坝旁,给刘玉献“南北两河并行之策”的赵翼,犯得是一个毛病。
大顺的黄河问题,从不是个单纯的河工技术问题。
甭管是一条河道、而是两条河道五十年换着流,这都无所谓。技术上,毫无压力。
甚至于,历史上,清中期,很多有识之士对黄河北河道的建议,都是直接走大清河、复梁山泊做调节水库。而最终,决口的黄河也确实走的是大清河。可以说,数千年的治水经验,在眼光和技术上,问题是不大的。
但是,黄河问题的关键,不是什么“南北两河并行之策”。
黄河问题的关键,是南洋的西洋势力、西北的游牧势力、漕运走海的安全性驱逐西洋势力的保证、安置或者镇压百万漕工……
凡是不说这几个问题怎么解决,空靠嘴在那谈黄河问题的,一律可以视作扯王八犊子的空谈——谁家关乎统治安稳、南北不分裂的漕粮问题,敢顶着做生意都跑到舟山松江的西洋人的武装商船,直接搞海运?不把南洋、澳门的西洋势力解决了,走运河可能还得需要打个镇江;而不走运河,都不用去镇江,只要打赢了黑水洋海战,就可以直接宣告完犊子了,经济中心直接和政治中心分离了。而东北、西北、西南土司、西域归故等诸多问题还没解决,就敢拼尽全力造舰南下?咋的,家里也有波托西银矿啊,玩得起四面出击?
所以,搞明白了黄河问题,刘玉为什么觉得之前大顺那些“有识之士”都是在那扯王八犊子空谈。
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此时刘玉一开始对皇帝的“仁心仁德”的“王谢燕、百姓家”的想法,嗤之以鼻,觉得就是在那扯王八犊子的空谈。
耶稣还扯王八犊子说五饼二鱼呢,这不比你工业化更简单?听起来吃的更饱?
世界是物质的。
人是要吃饭的。
不是说,神说,要有化肥厂,瞬间就平地起高楼,化肥厂出现了,搓俩泥人就有熟练工人了。
直到皇帝说,根据开国之经验,老百姓吃不上饭、贫者无立锥之地时候,会造反。
才算是让刘玉略微收了收之前的嘲笑。
皇帝既然认识到世界是要讲物质的——当然,基本上,其实历代封建王朝的很多知名皇帝、改革家,对这个观点,都有朴素的认知。
大顺的实学,能够被重视、允许继续发展,最大的“功臣”,就是硝石。
因为,天然化肥的肥田效果,立竿见影。
而大顺一直以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口继续增加,粮食快不够吃了。
儒学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也就不会有实学的大发展。
实学实质上也没解决这个问题,最起码,现在还不能人工制造化肥,只能用天然化肥。
但最起码,实学点亮了希望。
对一个人口超三亿、人均土地马上要压红线的大国而言,所谓“科技”的力量,能叫皇帝摒弃“奇技淫巧”的认知意识,而是眼前一亮全力支持甚至成为技术支持派,能也只能是化肥。
哪怕,这化肥,实际上还是从地里挖出来的,距离人工合成还早得很。
这年月,给皇帝送个镶嵌钻石的怀表,皇帝觉得也就是个玩物,不过奇技淫巧。
给皇帝送一袋子臭烘烘的尿素,皇帝就能深刻认识到“科技”的伟大力量。
不是因为皇帝是傻子,而是因为皇帝不是傻子,很清楚帝国运行的物质基础。
科技若不能解决亩产问题,或者至少提供一点希望,那对封建帝王而言,也就基本不觉得有什么发展科技的必要——如果科技不能解决亩产问题,那么在皇帝看来,早晚都是死,不过是今天死、明天死,你就是整出来蒸汽机亩产不能突破百五十斤那也是要陷入治乱轮回的问题。
还不如把精力都放在“假定无法突破亩产百五十斤技术下的维稳术、统治术,能续几年续几年”的专业研究上呢。
现在,皇帝脑子里想的都是他这点亲耕田的“王谢燕”,能飞入百姓家。
只不过,皇帝可以理解“化肥”。
但却根本不可能理解,什么叫“工业化”。
化肥,和工业化,不是一件事。
蒸汽机,和工业化,也不是一件事。
皇帝可以理解化肥、可以理解蒸汽抽水的伟力、可以理解撒化肥的好处……
但是,别说化肥、蒸汽机,就是整天坐飞机的非洲酋长——坐飞机,这个科技含量更高——又有几个理解什么叫工业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