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入住杏花村
再说村里的小子们,自从村学的夫子不上课后,村民们也觉得自家孩子可以不学了。
可昨晚,大家听说要来村学当夫子的是一个辞官回家的大官,而且这次送学生去村学念书都不用出束脩,就又起了心思。
这一段时间大家在莫家酒坊和果园都赚了不少银子,供应家里孩子笔墨还是能供上的。
而且谁家不指着孩子好好读书,如果说送女孩子去女学是为了将来进莫娘子的作坊,那男孩子读书就更有用一点。
如果真有那个命,也可以去试试科考,若是没那个命,以后长大了,出去找活计的时候说不定还能做个帐房先生什么的。
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所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早起来迎接夫子。
看到这么多人来欢迎自己,宋父有了一总被需要的感觉,本来已经快要死寂的心,也重新燃起了希望,精神头也比往日好了很多。
女儿说得对,这个村子的村民果然很好。
“宋老夫子,宋夫子,一路辛苦。”村长满脸堆笑地上前,他是真的很激动,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这么大的官。
虽然已经是过去式了,可人家毕竟做了那么多年的官,那满肚子的学问不会比青安书院的夫子差。
关于宋父的背景,昨天晚上方月茵才透露给自己,并嘱咐自己不要向外人提及。
虽然他只是个村长,连官都算不上,可并不代表他没见识。
方月茵的意思他明白,可他也不在乎,杏花村天高皇帝远,只要不是有心人的泄露,谁会知道宋家人会在这儿。
但即便是这么想了,可这会儿见到宋父,他还是忍不住激动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他这一脸激动的样子,让宋父的紧张消散了不少,也拱手作揖道:“不辛苦,能来村里是老夫的荣幸,老夫还要多谢村长收留。”
“哪里,哪里,像您这样的博学之士肯到我们杏花村来当夫子,那是我们整个杏花村的荣幸。”
接下来,就是昨晚才回来的莫子安过来跟宋父打招呼,顺便还把自己的家人也都引见给了宋父。
因为宋父的辞官多少伴随着一点血雨腥风,莫子安等人都称他为宋老夫子,将来他就只是杏花村村学的一名普通夫子。
方月茵和莫母跟宋父打了招呼后,就到旁边跟宋母和宋一曼说话去了。&(&
一行人说说笑笑地往村里走。
村民们也跟在后头,小孩子们更是开开心心地跟着,甚至有人还在讨论新来的夫子会不会很严厉。
而村里的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开心,因为她们知道她们读书的机会有多么的来之不易,要不是莫娘子说以后作坊招女工一定要认识的,她们哪来那么好的机会。
莫娘子和村长不仅为她们专门设了一所女学,她更是为她们请了女夫子来,这些女孩子都暗暗下决心。
开课之后一定好好读书认字,以后到莫娘子的作坊里也要给她好好干活。
女孩子读书没有用,这样的话对村里人来说并不实际,他们看的只是孩子对家庭的贡献程度。
村里人不让家里的女孩子读书,只是因为她们长大后都是要嫁人的,以后都是别人家的人,认不认字跟他们一点关系也没人。
既然如此,还不如让她们在家里照顾弟弟妹妹,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此减轻家里的负担。
甚至有的女孩在农忙时节,还要跟着家里的大人下地劳作。
如果遇到那些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女孩子在家里一点地位也没有,平时需要完揽家务之外,还时常会成为家里的出气筒。
等她们稍大一些,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她们就会被当作商品一样待价而沽,就像曾经的木香。
然而,现在方月茵头一次点名要招认字的女孩子,村里人看到了利益,自然不会再把女孩子们拘在家里干活,每月一两的银子,对每个人的吸引都是很大的。
对于女孩子们来说,能有机会读书,就意味着她们能逃脱家里没完没了的家务,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来的打骂,这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所以这些女孩子也更珍惜这次的机会,哪怕将来到作坊的银子说不定一个子儿也落不到她们手里。
可是,对她们来说在作坊做工,也好过在家里带弟妹做家务。
一行人先去了方月茵家,坐着说了一会话,方月茵夫妻和村长才带着宋家一行人到了分配给他们的小院。
小院如宋一曼说的真的不大,但也绝对够他们一家三口住的。
趁着宋一曼回去接人的时候,方月茵已经叫人在院子的几个房间里添置上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和家具,连被褥铺盖都准备好了,厨房里锅碗瓢盆也是都齐备了。
方月茵领着宋母和宋一曼参观了一下各个房间才道:“因为时间紧,也只能暂时先添置这些,宋夫子要是还有什么需要的,可以直接跟我说。”
“这已经够好的了,这已经够好的了,其实不必那么麻烦的,只要在村里找间空屋子给我们落脚就好。”
宋母连连说道。
这院子一看就是新修的。
“这院子本来也是村里的老房子,村长就是叫人重新修缮了一下,再添些生活用品,宋夫人不必客气。”
方月茵也笑着说:“宋夫人要是闲着没事,也可以去找我婆母,她天天在家的。”
“好好好,我们这边收拾好,一定去打扰。”宋母连声道:“莫娘子,以后你也不要叫我宋夫人了,你要是不嫌弃就叫我声宋婶。”
“好的,宋婶,那你也叫我月茵好了,莫娘子听着太生疏了。”方月茵从善如流地道。
“如此,我就不在这儿打扰你们了,一会儿记得来家里吃饭,我亲自下厨为两位夫子接风。”
“好,那我们就厚着脸皮答应下来了。”宋母笑眯眯地道。
那边村长和莫子安也跟宋父说了一下接风的事,就也出了院子,把空间留给宋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