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
村干部没有质疑白蔹的话,只是顺着她的话说。这种一看就娇生惯养的女娃子,哪里知道民间疾苦。和她说,搞不好她还会问你,没有菜,为什么不吃肉呢?上演现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但是人家能来这么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起码初心是好的。哪怕是刷履历,人家也愿意真来吃点苦。如此村干部对白蔹倒是和善,“你今天刚来,还不熟悉,先回你住的地方休息休息,明天我再带你四处走走。”
像白蔹这种来扶贫的一般都住镇政府的宿舍,白蔹也一样。此时村干部这么说,白蔹知道她刚来,确实干不了什么具体的事,还不如不给人家添麻烦。因此赶紧点头:“好。我先回去看看资料,您有事随时和我联系。”
“好。”
顾启送白蔹过来,但是没有跟着她进去,在村办公室的外面车上等着。不出所料,白蔹没一会就被人请出来了。虽然那个村干部脸上神情很客气,可是顾启怎么会看不出人家压根没看上白蔹呢。
不怪人家没看上她,白蔹这种娇滴滴的女孩子,哪里吃得了扶贫的苦。
顾启有朋友做扶贫,那真是头发都愁白了。而且扶贫先扶志,有些人压根不想摘掉贫困的帽子,根本不想奋斗,就等着政府救济。躺着拿钱可不比站着奋斗舒服多了。
扶贫难就难在扶志,至于项目,只要肯干,又有政府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怎么也能找到出路。白蔹这种连职场都没什么经验的小白花,怎么扶贫?
人家看不上她,才说明脑子正常。
白蔹跟着村干部往外走,这时一条农村土狗串出来,冲着白蔹龇牙咧嘴,狂犬乱叫。白蔹吓得尖叫,嘴里喊着:“谁家的狗,怎么不牵绳,怎么不牵绳。”
村干部失笑,这里是农村,农村的狗都是满村跑着在地上撒欢。虽然不是他养的但是他认得这条狗,因此喝道:“旺财。”
狗的气势顿时焉了吧唧,但是依然对着白蔹狂犬。
白蔹尖叫的那个瞬间顾启就开门下车了,他几步过去,把白蔹抱在怀里。白蔹立马跳到他的身上,死死的抱着他的脖子,嘴里说着:“这个狗居然不牵绳,它居然不牵绳。”
顾启赶紧安抚她:“别怕,别怕,它不咬人。”
白蔹还是吓得不行,坚决不肯下地。顾启无奈,只能看着村干部歉意的说道:“让您看笑话了,我先带她回去。”
这些年来扶贫的人来来去去,村干部也练就几分看人的本事。虽然不知道这个男人和白蔹是什么关系,但是显然这位才是大金主,能给这里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此村干部故作疑惑:“咦,你和白蔹是一起来的吗?可是资料上说只有白蔹过来报道呀?既然你和白蔹一起过来,怎么不进去坐坐?”说着做个请的手势,“里面请,进去坐一会。”
顾启摇头:“我只是送她过来,改天吧,改天再来打扰您。我们先走了。”说着抱着白蔹往车那边走,村干部无奈,人家没那个心,强求不来,只能跟着把白蔹送过去,嘴里说着:“别怕,我们农村的狗不咬人。”
白蔹心想我又不傻,每个咬人的狗主人都说自家的狗不咬人。但是她面上却跟着说道:“嗯,是我反应太大了,让您看笑话了,我明天再过来。”
“慢走。”
寒暄完毕顾启才带着白蔹离开,回去的路上,顾启说道:“做扶贫也不用你亲自到村里来,帮着拉项目和投资才是正经事。有了项目,他们才有机会赚钱。”
白蔹摇头:“我想看看这里的人到底有多穷,是怎样一种生活方式。”说着喃喃自语,“国家大力扶贫攻坚的意义是什么呢?脱贫吗?那怎样才是脱贫?”
顾启顿时明白,白蔹心里有伤,当初白父的死,对白蔹而言,是还没过去的坎。他不再坚持,而是说道:“你说的也是,只有亲眼见到他们的生活,才会明白国家扶贫的意义。带着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才能明白我们这个国家的伟大。”
白蔹陷入自己的情绪里,不过随意敷衍着点头:“嗯。”
顾启却不能让白蔹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绪里,因此引导她说话:“可是你压根不适应这边的生活呀,你看,一条狗就把你吓得够呛。”
白蔹本能的反驳:“胡说,我这是没见过,一时没反应过来。狗有什么好怕的,我自己还养过呢。”
顾启顺着她的话说道:“狗只是最基本的,农村还有蛇虫鼠蚁这些比较危险的动物,如果你遇到了?”
白蔹顿时觉得鸡皮疙瘩直冒,但是她坚持说道:“不要紧,人家能在这里生活,我一样可以。”
顾启没再多说,知道白蔹这是打定主意要留在这里。顾启其实也参与了国家的扶贫攻坚,但是力度并不大。扶贫更多还是政府和国企央企在做,私企投入的力度有限。
此时白蔹想留在这里扶贫,顾启在心里思索能帮着做点什么。可是这个地方要山没山要水没水,也没什么特别的农产品或者手工技艺,更别谈文化传承。就是想做都没有头绪。
白蔹想起那个叫赵燕的女孩子,把在村口听的话和顾启说了。顾启听完笑起来:“嗯,这些年确实有一些科学家回国。”
白蔹摇头:“这个我知道,那些科学家回国大多数是攻克科研任务,参与扶贫的应该没多少吧?”
顾启想想点头:“这倒是。这个女孩子这么直接参与扶贫,倒是没听说过。”
“我想拜访她,和她谈谈。”
顾启却摇头:“不急,你得先熟悉这里,然后才好和她谈。你对这里什么都不了解,和她谈什么?”
白蔹没有反对,“你说得对,我和他们熟悉以后再和村支书打听一下赵燕的情况,才好和她谈。”
很快到镇上,白蔹的东西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顾启带着她在镇上逛逛,熟悉熟悉这边的环境。白蔹从小在城市生活,除了旅游,基本没去过农村,压根没见过原生态的农村生活。而这里是真正原生态,而且贫穷落后的农村。
白蔹越看越发坚定了要带领这里脱贫致富的决心。她看着顾启说道:“都说人人生而平等,但是我以前看过一个新闻,如果是车祸死亡,农村人的赔偿金是20万,城里人则高一倍不止。”
顾启点头:“嗯,各地的标准确实不一样,北上广还要更高一点。”说着轻笑一声,“不能这么对比,真要这么对比,那这个社会哪里都是不公平。”
白蔹也知道这个理,闻言没再反驳。但是心里却闷闷不乐,这里真的太穷了。要怎么帮这里脱贫致富呢?
白蔹相信这里的扶贫人员肯定想过各种办法,却始终没有成功脱贫致富。她一个班都没上过几天的小姑娘,凭什么能帮这里的人呢?
哪怕天天在这里生活,就是体验了民生疾苦又如何,不能帮他们致富,她所做的一切都没意义。
顾启看着白蔹的沮丧,心里暗暗叹口气,白蔹不过空有一腔热情罢了,其实压根没有成事的资质。但是只要是白蔹想做的事,他肯定会帮她达成心愿。
本来赵家飞出赵燕这么个金凤凰,赵家在这里都被人高看一眼。现在赵燕回来了,成天在田间地头考察,整个一农民的样子,赵家瞬间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柄。
赵燕不以为意,她既然选择回国,肯定不是脑子一热,不顾一切往前冲。她回国之前就和国内一个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也和国外的研究所保持了持续联系。只要她做出成果,就能带领这里的人脱贫致富。
科研需要时间,赵燕不可能一时半会做出成绩。她一半的时间在田间地头,一半的时间在城里的实验室。
赵燕家里,赵家父母一边抹眼泪一边说道:“就算你不能留在美国,哪怕去北京上海呢,就算大城市也容不下你,你随便找个城市也比回来种地强。”
赵燕心里无语,她已经解释过了,她回来是响应国家号召,帮助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只说工作,她已经在世界顶级研究所工作几年,手上专利都好几项,怎么会找不到工作,只能灰溜溜的回来。
赵燕想到读书时的窘境,家里穷,根本交不起学费。她靠助学贷款和奖学金还有平时做家教等兼职读完大学本科。后来又靠国家奖学金和学校的奖学金进了最顶级的名校继续深造。
她清楚的记得她第一次到美国时,父母和她联系,一脸羡慕的说道:“燕,你是咱家第一个坐飞机的人,飞机飞得高吗?真的是在云层里飞吗?看得到下面的人吗?”
那一刻赵燕决定一定要带着连小县城都没出过的父母坐坐飞机,以后有条件了还要带着他们四处旅游,再也不用羡慕这些最基本的出行方式。
后来见识了外面世界的广阔,见到了美国人的生活。对比自己家乡人的生活,赵燕从心里难过。明明都是普通百姓,为什么大家的生活就能如此天差地别呢?
她希望自己的家乡也变得繁华富饶,所有人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而不是像现在,守着几亩薄田,勉强度日。
可是父母不明白,觉得她想帮助家乡脱贫致富是痴人说梦。赵家父母反问:“你有钱吗?有资源吗?你拿什么帮我们脱贫致富?”
“这应该是政府的工作,轮得到你一个黄毛丫头越俎代庖?”
国家现在大力脱贫攻坚,对贫困地区的农村有各种扶持政策。但是赵家父母心里却认为那不过是当官的给自己捞好处的一条途径。
就是赵燕心里其实也有这样的担忧,但是国家投入那么大力度,她又觉得就算有人趁机捞好处,起码也会真真切切的给老百姓实惠。否则完不成任务,政绩有问题,也保不住脑上的帽子。如此赵燕依然坚信她能拿到优惠政策,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不管赵家父母乐不乐意,赵燕已经回来,而且不肯去大城市打工,坚持留在这里种田。赵家父母除了唉声叹气,拿她毫无办法。而且更加心疼,好好的高学历海龟,这么天天泡在田间地头,婚事也因此耽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