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扯淡的新规则
颁奖典礼结束了以后, 丛澜带着她的装备直接回了姥姥家。
虽然是大晚上,但两位老人都没睡,见丛澜回来, 他俩特别的高兴。
丛澜书包都没解下, 直接往前一扑, 栽到了姥姥怀里。
“姥姥我好想你啊”她抱着姥姥的脖子,“你想我了吗”
姥姥笑得满脸褶子“想了想了, 那可不是天天在想呢吗”
姥爷在旁边也是笑眯眯的“长大了,脸上有肉了。不错不错。”
在他们心里,外孙女还是要胖点才好看。
丛澜“嘿嘿”
姥姥就这么抱着丛澜,两人离得特别近, 一晃一晃地说着话。
姥姥“我说去接你,你说不要,你姥爷说那干脆在家里做好吃的, 澜澜回来了可以直接吃上”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饭菜香味儿, 有烤肉的味道, 还有大虾, 下午联系两人的时候,丛澜嘟囔了一句想吃烤肉, 他俩随即就给安排上了。
丛澜跑得太快, 车刚挺稳就推门蹦跶到地上, 撒丫子朝着院子里跑,于谨跟司机甚至都没反应过来,丛澜就嗷嗷着“姥姥姥爷我回来了”消失在了大门后面。
无奈, 于谨拉开车门, 跟司机一起把后备箱打开, 将孩子的行李箱拖下来。
丛澜都进屋好一会儿了, 于谨才跟了进来。
“丛澜你这速度也真是没白练。”于谨拖着俩行李箱,轮子在地上滚着,声音颇大。
姥姥探头去看“于谨也来了一起一起”
司机师傅送丛澜回来,于谨不放心,就跟着也上了车。茱迪则是回了酒店,刚好,她也要跟自己带的冰舞选手们说一下今天比赛的事情。
于谨把行李箱拖上台阶,送进了屋子里。
跟两位老人打了招呼,对方热情地邀请他留下吃饭。
姥姥“做得多,一起吃呗司机是不是在外面啊也一起来啊”
于谨看了眼旁边的桌子,别说,他还真有点馋了。
丛澜“我姥姥做饭可好吃了,你之前不也挺喜欢吗”
前两年回来比赛的时候,于谨也跟着她回过姥姥家,当时吃了不少的东西。
于谨“那麻烦了”
他利索应下,并转身去外面找司机师傅,省得人家在外面干等。
等带着人再进来,就看见丛澜摸了个香蕉在啃。
她还在跟姥爷显摆自己的奖状“我今天比赛得了第一哦第一”
没有人怀疑,丛澜在国内赛会得到第一以外的名次,事实上她确实高分领先,哪怕这一次的发挥并不算多好。
姥爷显然也是知道外孙女能耐的,不过这并不阻碍他笑呵呵地夸奖丛澜。
“是嘛我就知道澜澜最行了,第一可太厉害了”他接过了那张a4纸大小的硬纸,摸了摸,“澜澜奖状真多”
家里还有她小时候的各种红色奖状呢,第一名、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等等,从幼儿园到小学和初中转学离开之前,每一年都有。
丛澜毫不客气“多夸两句”
这顿饭吃得也开心,她虽然很多东西都不能吃,但啃点儿青菜是没什么问题的,刷了烧烤酱的青菜也很好吃。
于谨“没事,吃吧,明天加练就行。”
他手里一只大鸡腿,吃得格外满足。
司机也频频赞叹,还跟姥爷一起喝酒。
姥姥“对嘛吃还是要吃的,大不了多练会儿”
丛澜抽空拍了照片,发个微博勾引大家,一群粉丝哀嚎,说大半夜放毒真的好没有天理。
丛澜看着手机笑个不停,想了想不太够,还搭了梯子发了个s。
正要退出的时候,娜塔莉评论了,问图片里都有什么吃的,她看着好丰盛。
丛澜又回复了一下,两人就着评论区聊了两句,给这个s点赞的越来越多,没一会儿就过千了。
下面也是各种语言的留言都有,汉字、俄语、英文、日语,最扯的是还有西语和意大利语,丛澜都纳闷了,她也没说自己会这两种语言啊,好歹换个英语冲浪嘛,那样的话她都不用找翻译了。
总之,既得了第一名,又见了亲人,还吃到了这么好吃的东西,跟粉丝和好友远程聊天,这一日,丛澜过得既充足又快乐。
现充也不过如此了。
第二天,丛澜就从东北回北京了,她得去学校上课。
比赛是周六和周日,她请假到周一的上午,课表里下午和晚上是有课的。
也不全上,还得去教务处那里处理一些事情,赛季太麻烦了,之后都是比赛,得对下时间。
同学见到丛澜出现在学校,一时有些恍惚。
班上倒也不是就她年纪小,今年还招了一个13岁的天才,对方看着更加稚嫩,比丛澜还要小两岁半。
“这是笔记,有问题可以找我,班上的同学都很乐意帮忙的。”班长如此说道。
都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丛澜以她多次进出高校的经验来反驳这句话,那真的是瞎说到一定程度
她叹口气“好的,知道了。”
班长笑着道“放轻松,不难的。只不过你的课程啊”
她详细地跟丛澜讲解了目前的课程安排,并且告知了每个任课老师的性格,比如谁的脸色一直很臭,谁特别好玩,谁又懒洋洋的。
班长“我们都对你很好奇,听说班上来了一个花滑冠军,大家军训时候就想见你了,可惜没有看到。”
丛澜“我去参加封闭训练了,赛季前会加大训练量。”
班长“都特别喜欢你,班上还有你的粉丝呢,一会儿见面了你可得有准备,别被吓着了”
她对花滑并不了解,知道丛澜也是因为老师提起,还有就是最近这半个多月以来有同学一直叨叨,人家都把丛澜夸出花儿来了,说丛澜是什么“年纪最小的冬奥冠军”、“最年轻的大满贯”等等。
比赛也好看,只是班长没什么兴趣。
不过今天一见面,她倒是觉得丛澜挺可爱的。
徒弟凭借自己的魅力一见面就让人萌生了“可以再去看看花滑比赛”的想法,师父于谨则是在首体改训练计划。
他觉着丛澜可以试试增肌。
“发育关之所以是个关卡,就是因为这个阶段里,女孩的脂肪增长比肌肉要快,而且堆积的部位多,影响技术动作。”于谨跟老丁说道,“不过也有例外,要是脂肪增长得少,肌肉增加得多,这不就反而是有利的吗”
丁教练才不听他做美梦“丛澜刚开始发育,你怎么知道她就是这种例外你现在给她补营养,过头了怎么办好家伙,人家本来能稳稳度过,你这一下子给送上了天”
于谨“可她的数据很稳,你别看现在四周跳丢了,可她的脂肪增长跟肌肉是几乎持平的,我没限制她的摄入量。啊,也不能说没限制,就是没那么苛刻。”
丁教练“我看到了,她正常吃饭呢。”
有的女单过发育关全靠饿,以前队里的孩子就是。
特别是双人和冰舞,那都是饿得晚上直嗷嗷。
于谨“所以我在想,也许她就是那个万分之一呢发育关里要是营养跟上,多长肌肉,等过了这阵子,她的个头和体重都稳定了,她的跳跃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就是这个训练计划得重新制定,还要时刻追踪数据,到时候会很麻烦。
于谨觉得值得一试。
丁教练畅想了一下“那丛澜可就真的是为花滑而生了。”
于谨呲着大白牙“她不一直都是吗”
谁能说她不是呢
丁教练不跟他聊了,这压根聊不下去
怎么说着说着还带显摆的呢
他挥挥手,不耐烦“行行行你自己躲墙角乐去吧,去吧去吧我真是不稀得搭理你”
于谨眼疾手快地拉住他“别啊这不是来找你商量呢吗你看晓彤的发育关过得就有点惊险,你这都是有经验的人,我来找你取取经。”
丁教练骂骂咧咧“有你这么取经的吗”
于谨“错了错了,这不是忍不住吗哎哎哎好,我不嘚瑟了,不嘚瑟了。”
聊完丛澜发育关,两人又提到了队里新进的运动员。
丁教练这边的话,张简方想让他带一个梅山雁,再带一个11岁的杨甜恬。
方晨走了以后,她手下带的梅山雁秋翠等人就没有主管教练了,几个孩子当初都是归她管的,现在有些迷茫。
丁教练有拉扯褚晓彤的经验,所以张简方打算把梅山雁分给他,毕竟也是一个有天赋的选手,说不定能起来呢
至于年岁偏小的杨甜恬,就是想让丁教练从头带起了,小姑娘之前的教练也只是地方省队的,最近两年在少儿组的成绩不错,现在掌握了一种三周。
于谨这里就更麻烦一些,他说丛澜发育关不过就不考虑带第二个运动员,张简方试探多次,他都是这么坚定,无法,这一次只能放弃,好在大家一直在队里,大不了回头再讨论这个话题。
不过于谨正式成为了女单组教练,丁教练辅助他,两人算是正副的主管教练。
于谨“我想让茱迪带一下整个女单组的滑行课程,话说回来,老张就不能多请几个外国教练回来吗我觉着人家的那个滑行,跟咱们的技术都不一样。”
提到这个,丁教练就有的说了“是吧我也觉着,之前我说滑行的时候他们还不信,你看晓彤跟着方晨他们团队的滑行教练练出来的技术多好,3a都出了”
3a最好用,哪里要用就哪里搬。
他们在这里说滑行教练的事儿,那边,刚进馆的丛澜也跟人聊着相似的话题。
不过他们侧重的是八卦。
“茱迪被为难了”丛澜惊诧,放下了手里的螺丝刀,“为什么啊”
易儒左右瞅瞅,一副说秘密的姿态。
“小点儿声,别把敌军招来了”他往前探了探。
褚晓彤也凑了过来,随着他低声“所以,为什么啊”
丛澜也是。
易儒“咱们冰舞不是正在联系加拿大的一个团队,想送两组出去外训吗”
这个是上赛季就一直在说的,休赛季的时候张简方他们也商量了很久,似乎有点困扰。
易儒“初步定下的是宋茗茗古意,这是成年组的。再一组就是刚进国青队的秦芷和贺舒扬,年纪小好出成绩嘛宋茗茗他俩是因为宋茗茗会说英语,出去的话好交流。”
丛澜“我知道这个,然后呢”
易儒“然后这不是茱迪来了吗她之前是冰舞的欧锦赛冠军,虽然没拿到冬奥金牌,但是你们也知道,冰舞这个项目太碎了,那规则看得我脑袋疼
她当年出名的就是跟男伴行云流水的滑行配合还有旋转托举,老张花大价钱挖来的,据说是跟她团队合伙人闹掰了,她家里老人生病没钱住院哦这个你们也知道。”
褚晓彤没忍住“听你说个八卦怎么这么难啊老跑题,你可真不如卓铮。”
易儒对这句吐槽很认可“那是,咱们队里最八卦的可不就是他吗可惜现在跑吉林冰场当教练了,不过我估计没多久就得被老张抓回来考裁判证。行吧扯远了,再说茱迪。”
茱迪来这里就是为了钱,她缺一大笔钱给亲人治病,加上跟合伙人闹掰没有去处,张简方适时地抛出了橄榄枝,对方就接下了。
来到队里之后看见丛澜,她很是喜欢。
其实之前的几次大赛中,茱迪就见过丛澜,还跟她拥抱过,亲口对丛澜说过“我很喜欢你的滑行”。
跳跃要讲天赋,滑行其实也很需要,尤其是国家队。
因为技术受限,滑行好的选手没几个,褚晓彤之前的滑行就很一般。
丛澜的滑行是意念空间的教练精心打磨过的,现实里又跟天草梨绘的教练组学过两天,再加上方晨的团队,现在在世界上的花滑选手里也是一线水准。
茱迪带丛澜的滑行课这件事,她本身也是很愿意的。
但坏就坏在,她需要去管冰舞。
国家队的冰舞一直出不来成绩,不是说孩子们不用功训练,相反,他们很努力,奈何没有好教练。
四个项目的技术经验都是前辈们一点点磨出来的,双人能繁盛不知道费了多大的功夫。
冰舞本身就偏重舞蹈,因为没有跳跃和抛跳,托举又被规定了不过肩,所以滑行上就格外的重视。
偏偏,国内没有一个像样的冰舞教练,别说教滑行了,他们甚至连规则都搞不定。
茱迪来了以后大刀阔斧地改了许多训练计划,她性格直不会委婉,除了自己要带的学生之外,其他教练的学生她也提意见,一次两次就算了,多了以后人家就不乐意了。
易儒学着某些人的语调“就你厉害就你知道得多,不就是个外国人吗,搁我这里还拿腔拿调了”
丛澜“”
褚晓彤“”
易儒“怕茱迪能听懂,他们用的还是东北话。”
东北话能当普通话使,前提是对方会汉语。
很遗憾,茱迪目前并没有学会这门语言。
丛澜“”
褚晓彤“”
易儒“但不配合嘛,茱迪肯定是明白对方的意思的,人家臭脸都摆出来了。老张之前就清退了几个冰舞的教练,看样子是没清完,留下的也就是矮个子里拔高个罢了。”
丛澜点点头“对,我看也是。”
之前说冰舞那边有混子,教练连规则都搞不懂,冰舞的托举能认成旋转,但其实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易儒“加上icu每年都改规则,他们可能很久没跟上趟了。世锦赛ts不是一直没达到吗各种定级一直上不去,茱迪咔咔咔就指出了要点,这几个教练面子上过不去,显得自己很废物似的,于是就不乐意了。”
丛澜“他们不乐意的地方还挺多。”
易儒一摊手“然后他们就开始坑茱迪了,论起队里的事儿,谁能比得过这群老奸巨猾的家伙们啊”
褚晓彤揉了揉自己的脚踝“那怎么办”
丛澜“告领导了吗”
易儒“没有,可能是还没意识到可以这么做。”
丛澜“提醒一下呗,我一会儿就是她的课。”
易儒猜测“但我觉得老张是知道这事儿的,这么贼的一人,天天没个正事儿闲得满院子溜达,我怀疑全队的隐私他都知道”
丛澜憋笑。
易儒还在说“你说老张会怎么处理和稀泥还是直接辞退我觉得应该退不了吧,都是老人了,茱迪去告状也不好,职场呢,搞这些有点不合适了。哎你俩眼睛抽抽什么呢咋了这是”
老张的声音在易儒背后响起“可能是想提醒你,我站到你身后了吧。”
易儒听到声音的刹那一个惊慌就朝着侧边摔了过去,他本来就是蹲在地上的,这摔得那叫一个结实。
丛澜继续低头拆自己的冰刀。
褚晓彤认真地欣赏自己好得差不多的脚踝。
易儒冲着她俩指指点点都不提醒我还说是好姐妹呢
张简方冷哼“别装了,你们聊八卦的时候我就在门口了。”
丛澜和褚晓彤瞬间扬起笑脸“总教练您来啦”
张简方从兜里摸了俩棒棒糖,一人丢了一个“行了别谄媚了,不跟你们计较。以后说八卦也注意点,被人逮了个现行多不好,是不是瞧瞧你们多尴尬”
丛澜接住“没事,尴尬的是易儒。”
褚晓彤“对,不是我们。”
易儒“”
错付了错付了
他从地上爬起来“主席为什么没有我的”
张简方没好气地拍了他脑门“不是老张吗”
易儒严肃道“你听错了,我说的是主席。”
这语气太坚定,张简方一下子就卡壳了。
最后,他又扔出来一根“就你能耐于谨呢我找他有点事。”
最后一句话是跟丛澜说的。
“不在办公室吗”丛澜茫然,“我不知道啊,我还没见到他。”
褚晓彤举手“在外面溜达,跟我教练一起呢”
她指了指一个方位。
张简方“行,我过去了。你们好好训练啊”
三人“哦”
丛澜不知道张简方会怎么处理这件事,不过她觉得结果应该不错,这位主席是有抱负的,花大价钱请来茱迪,可不是只为了摆着看。
想到这里,她脑子里猛地冒出来一个想法或许茱迪被冰舞组教练们集体排挤,也不全是因为她要改训练计划和不留情面地否决他们,可能还有点薪酬差距过大的原因
嗯,是真的很有可能。
丛澜甩甩头,继续拆她的冰刀,一会儿得拿去磨刀,这一双钝得抓不住冰了。
茱迪的事情有张简方去解决,但丛澜这边也遇到了点麻烦。
或者说不是她的麻烦,而是花滑的未来。
这话有点大,但却不是多思多忧。
国际滑联这个赛季的新规可不是只有短节目不承认一周、双人只认一个托举多了扣分不认捻转步等等,这些只是小细节,更关键的是打分。
花滑本来就是个不怎么公平的打分项目,哪怕它的规则多到令人发愁,框定了方方面面,但这依然无法阻止裁判们在评分过程里肆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现在,国际滑联似乎要鼓励他们多多朝这个方向努力了。
不知道哪个智障提出了要匿名打分。
于谨骂骂咧咧“以前就匿名,系统刚出不也匿名吗还随机扣俩分数,我就纳闷了,他们是鬼吗见不得人吗”
丛澜在一边兑她的魔法饮料。
于谨“我当时就觉得,随机,这俩字是天底下最恶心的字。”
丛澜“哎,不敢这么说啊,人家随机又没做错啥。”
于谨一想也是“那我道个歉。”
九个裁判针对每个技术动作从3 3给分,随机删除俩分数,算其他七个分数的平均分,来给最终的e。
听上去没毛病,实际就有点坑了,谁知道你随机会不会把人家的最高分全给拿走,只留下最低
谁知道你们这个随机,是真的还是假的啊
你说是真的就真的了
后来改成了现在的模式,就是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其他的七个分数加起来算平均分,再对照e表格来算最终的分值,该乘系数的乘系数,该四舍五入的就四舍五入。
于谨“刚适应,又改匿名。”
他打开了昨天刚结束的雾笛杯男单短节目小分表,要研究一下这个新规则是什么鬼。
丛澜兑出来一瓶清浅的绿色饮料,试探地尝了一口,觉得还不错。
青苹果味道,打进去点气儿的话,都能当气泡水了。
“十二个裁判只给看五个分数的那个吗”她提到这个就想笑。
于谨看着小分表,露出了痛苦神色。
“这都是啥啊这是”他绝望。
雾笛杯在24日举办,因为有时差,于谨懒得追最新的成绩,照常作息,等到今天才去搜资料。
国际滑联在打分上又出了新的幺蛾子,决定要匿名打分,也就是说,跟之前的裁判不公开姓名不一样,这一次连分值都不给公开了。
十二个裁判,短节目是七个动作,照理应该是7x12的方阵,现在却只有7x5后者是五个裁判的e打分,其余七个就藏起来了,小分表显示是一个短横线。
于谨“五个分数,还得去最低和最高那这算到最后不是分差拉大了吗”
丛澜凑过去看了看,算了下“不对,应该是缩小了。”
于谨“”
他脑子一下来没转过弯,但隐隐觉得丛澜说的没错。
丛澜“跳跃好与坏之间的差距会变大,摔了话分值就扣得狠了。但是,一个很好的跳跃和一个一般的跳跃,两者的差距就变小了。”
比如3a,假设有两个跳跃,按照九人裁判来给分
2,3,3,2,2,1,2,3,2
1,2,2,2,1,0,0,1,2
肯定是前者的跳跃质量更高,因为很多裁判给了2分,还有三个3分。
九取七,第一跳e该得229,第二跳是129;
新规假设取前五列的分数,还要再去掉最低和最高,于是就等于只取了三个人的打分,那么前者的e就是233,后者是167。
样本数减少了以后,弊端就出来了。
一个很好的跳跃,无法与一般的跳跃拉开分值。
229变成了233,增加了004;
与此同时,129变成了167,增加了038。
丛澜“也就是说,跳跃的质量在e上没有被体现出来。”
哪怕这是十二个裁判的打分,是美其名曰匿名公平避免裁判作弊抽选分数,实际上见效微乎其微。
于谨“那如果有人在给分的时候,2给了3”
丛澜“影响就更大了。”
裁判的话语权,变大了。
这还只是e,分上也有新变动,一部分裁判只取一个维度,一部分只取三个维度,一部分是不参考。这样交错进行,最后给个平均分。
挺复杂的,数学题是让他们玩明白了。
可惜全是无用功。
于谨吐槽“老老实实按照技术手册打分不比什么都强”
闹这些幺蛾子搞什么搞啊
有病吗
但凡不水分不按照国籍打分,规则上说什么情况给什么分数,都遵循的话,难道不会比现在改来改去要公平吗
丛澜喝了一口水“所以,这个以后要用”
于谨“我祈祷这次试验失败,还是用以前的吧。”
他真是白瞎了对国际滑联的期待
雾笛杯要测试这条新规,但也只在男单和冰舞里尝试,女单与双人还是正常的打分,可能也是为了对比效果吧
于谨“冰舞还没开始比,明天吧,明天看看怎么样。”
他苦恼“我不是很了解冰舞我去找茱迪问一问,你明天什么时候的课我英语不太行,你给我翻译一下。”
虽然尽力学了,可这不是要时间嘛,于谨要是能有快速达成英语日常交流的本事,当年也不会走体育特招的路子去上学了。
丛澜比了个ok“我去看看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