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愿为将军振翅(三)
鲁县城,南城城楼。
梁丘寿在一干郡吏的陪同下,居高俯瞰。
只见触目所及,南城墙的护城河外尽是贼兵,各色的旗帜夹杂其间,潮水般的喧哗阵阵涌来。
陪从的郡吏们泰半骇然。
一个穿着戎装的官吏说道:“贼众怎么会有这么多?此前情报,不是说贼众虽在薛县裹挟了不少百姓,但总共也不过五六干人么?梁丘公,眼下场景,何止数干,达有万余!”
又一个穿着百石吏服色的郡吏说道:“难道刘贼真的召了费县、南成的贼部同来攻我鲁县?”
刘昱部的义军是今天上午到的鲁县城外。
其部兵马到后未久,又一支义军打着不同的旗色,号称是费县、南成的义军部,自东边而来。
鲁郡处在群贼之中,好有一比,如孩童怀金,身在闹市,周围尽是觊觎此金的壮汉,为能尽量保住鲁郡不受贼害,梁丘寿之前没少对鲁郡西、东两面的诸贼做打探、了解,如今对东边的力子都、西边的城头子路等部都已是较为了解了。他已知入他鲁郡的这支贼兵,其渠率名叫刘昱,系乃东郡人士,——即去年冬时,由东郡而过境鲁郡,去往徐州的那部贼兵的头领,因其是东郡人之故,这个刘昱在力子都帐下并不得亲信,和力子都部在费县、南成的驻贼,彼此并无密切的联系,是以,在初闻“费县、南成贼亦至”之此报后,他并不相信。
可眼见为实,现於城楼上,放眼四望,尽是贼寇,确实是达有万余!
只凭刘昱一部,断难是能有这么多的部曲,也许,真的是费县、南成的贼部也来了?
梁丘寿惊疑不定。
事实上,费县、南成的义军当然是没有来的。
之所以从城头望之,刘昱部能够达有万余之众的声势,乃是出於两个缘由。
大败了郡兵的援兵,声威大振,料之薛县、蕃县境内纵然仍有怀异心之辈,短时间内肯定也不敢轻举妄动,是以此攻鲁县,刘昱将薛县、蕃县的驻兵,分别各抽调了一曲,亦随军同来,此是缘由之一。临出发前,将蕃县、驺县的百姓大肆裹挟了一通,此是缘由之二。
梁丘寿其实也考虑到了“裹挟百姓”这一点,城外的贼兵声势这么大,会不会是其中裹挟了众多的百姓?只是离贼兵的大部队相距颇远,他看不到贼兵内的情形,所以不能确定。
穿着戎装的这个官吏是鲁郡的郡都尉,名叫夏明。
夏明说道:“观贼兵声势,不排除费县、南成的贼兵是真来了的可能。府君,我出援驺县之部,全军覆灭,今贼兵以万余之众,悍然寇我城池,人心震恐,何以守城?敢问府君之见。”
“就算是费县、南成的贼寇也来了,我城池坚固,守卒四干,并已传檄汶阳、卞县速遣援兵来助我城,亦足能守御。当务之急,是须当先安抚城内民心。”梁丘寿命令一个官吏,说道,“安抚城内、警戒城中,以防有宵小之徒趁机作乱之此重任,就付与公了!”
被委以此任的这官吏是鲁郡郡丞,他接令应诺。
“至於城防事宜。我鲁县城北临泗水,贼寇攻城,只能是从南、西、东三面攻城。夏公,咱俩分下工。城南的防守事宜,由我担责;城西的防守事宜,由公担责。城东的防守事宜……”梁丘寿往身边的从吏中看了看,选了一人负责,说道,“便劳卢公负责!”
“卢公”,名叫卢平,是鲁县的县宰。
夏明对梁丘寿的这个安排没有意见,应了声:“好!城西就交给我。”
卢平亦是领命。
“刘贼败了咱出援驺县的兵马后,连驺县都不攻了,直接来攻我鲁县,由此可见,他必是急於趁败我援兵的机会,想要很快的将我鲁县城攻下。若我料之不差,或许明天,最迟后天,贼众就会开始攻城。夏公、卢公,今晚咱们就不要下城了,便在城上循抚守卒,振奋士气!”
夏明、卢平应诺。
夏明补充了一点意见,说道:“府君判断贼兵急於求胜,可能明天就会开始攻城,这一判断,我深表赞同。但是贼众万余,其若分批轮攻,估计咱们的这一场守城战,会持续一段时日。以我之见,当就此做两方面的着手预备。一则,现有之四干守卒,当分作两班,轮番上城守卫;二者,当即刻张榜城内,招募壮勇,以作对损失兵力之补充,及久战之后备。”
梁丘寿颔首说道:“夏公的这两条对策甚好,便按此行之!”令随行在侧的主簿,“你这就起草榜文,张贴县内各处。榜文张贴好后,你把县内各右姓、冠族之家的家长给我请来。”
夏明猜出了他要见县内各右姓、冠族之家家长的目的,说道:“府君召各右姓、冠族之家的家长来见,可是为促使他们出力、出粮,协助守城么?”
“正是如此。”
……
城外,刘昱中军。
黄色的“光汉将军”大旗下,刘昱披甲带剑,昂然站立。
於他面前,伏拜在地了四五人。
这四五人或锦衣袍服,或衣衫破旧,相同的一点是皆有草莽之气。
此数人,是活动在鲁县周边的几股贼寇的头领。
刘昱部声势浩大的来到了鲁县,这几个贼寇的头领并听闻说,前不久出城去援驺县的鲁县援兵被刘昱部给歼灭了,因是忙不迭的,便赶紧俱来投奔。
问了他们各有多少部曲,刘昱虽是不屑一顾,——这几个贼小率的部曲加到一处,也只有一两百人,但是谨记刘小虎、陈直一再给他的交代,“时时处处,务必礼贤下士,不吝干金市马骨,以为能招徕到更多的投奔者”,因遂话语颇为和蔼,叫这几人起身,笑道:“一观诸君相貌,即知君等皆壮士也。今得诸君相投,我甚快慰。诸君来投的时机也好啊!我麾师万众,正要一举克取鲁县。望君等能於克鲁此战中,展现壮勇,凡有功者,我何吝重赏?”
这几个贼率见刘昱身为万军之主,却竟态度和蔼,纷纷大起了胆子。
便有两人向刘昱献攻城之策。
却他们这几伙盗贼,常年寇掠於鲁县周边,对鲁县内外都很熟悉,这两人所献之策,便即一个是自告奋勇,愿为刘昱联络城内的朋党,充作内应;一个是自称其贼窝里,现有个鲁县士人的人质,这个鲁县士人或会知些鲁县的守御情况,他赎金也不要了,愿把这士人献给刘昱。
这两条计策,全是不靠谱。
想献那“联络城内朋党,充作内应”的这个贼寇,其手下才三四十的贼子,则他那在城中的“朋党”能有几个?必是人数更少,寥寥几人,且俱是偷鸡摸狗的小贼,能充什么内应?且则,刘昱部已至鲁县城下,鲁县现下是城门紧闭,戒备森严,他一小贼,又怎与城内联系?
又及那愿把鲁县士人的人质献给刘昱的此策,一个鲁县士人,又非是鲁县郡府、都尉府的大吏,怎可能会知道鲁县的守御情况?便是知道点,定也是泛泛的情况,不会有助於攻城。
但既然这两个贼率这般积极主动,刘昱也就随他们了,同意了他两人一个去联络城内朋党,一个把那士人献来。
陈直在旁,等这两个贼小率献完计策,刘昱和他们说完了话,多问了他们几句,问了下他们所知道的鲁县内外的情况。问了一会儿,没问得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就罢了。
将这几股贼寇编为两屯,任由他们自己选了两个贼小率充作屯长,刘昱令把他们编入到刘英部中,派了人领他们去见刘英。
待这几个贼小率去后,刘昱身边一人笑道:“恭喜将军、贺喜将军!”
“何喜之有?”
这人笑道:“将军声威远震,兵马才到鲁县,便有这许多壮士来投。且等攻下鲁县以后,岂不是州郡壮士,必然会有更多的,四方来投矣?”
刘昱哈哈一笑,说道:“一二百壮士来投,何足挂齿。设若真能如君所言,候克鲁县之后,州郡壮士皆肯愿前来投我,才足一喜。”
贺喜刘昱此人三十来岁年纪,一双剑眉,鼻若悬胆,甚是英俊,便是周通。
周通说道:“将军,我部已皆至鲁县城外,敢问将军尊意,打算何时攻城?”
“君是何见?”
周通说道:“以在下之见,此攻鲁县,宜快不宜慢。最好是趁着我部全歼鲁县援兵此战的胜威,并及鲁县肯定是没有料到将军会舍驺县,而直取鲁县的突然,及早展开对鲁县城的攻势!”
“君之此见,正我意也!我意已决,今、明两天筑营,后天攻城!”
筑营两天。
第三日,攻城开始。
这回打鲁县县城,定以主攻一面作为进攻的战术。
主攻的方向,选为了鲁县的南城墙。
西、东两面城墙,分各派了干人上下的部曲,各裹挟数百百姓,做佯攻。
主攻南城墙的部队,自仍是曹幹和孙卢两部的主力。
鲁县是个大城,城面颇宽,有薛县、蕃县、驺县的一倍半宽。刘昱把南城墙的主攻战场,分成了两个部分,以南城门为界,西城墙段由孙卢部主攻,东城墙段由曹幹部主攻。
正式的攻城之前,照例先进行一次劝降。
“劝降”能不能成,不很要紧,主要的是可用此作为一种攻心的手段,再一个,有道是“先礼后兵”,先劝降,再进攻,这样也能显示出刘昱的“王师”气度。
担负劝降重任的,舍谢龟不可。
谢龟也是熟门熟路了,坐着肩舆,这回他还多拿了一柄鹅毛扇,在两队兵士的护卫下,到至护城河外,一如在驺县城外劝降时那样,他往城上说一句,两队护从他的兵士齐声往城上喊一句。至若劝降的言辞,亦是与在驺县城外劝降时的那套说辞,无甚区别。累的那两队兵士,扯着嗓门,喊了半晌,劝降的结果,不用说,当然也是与驺县城外劝降时的结果相同。
不过却也有不同。
鲁县南城墙的守御是梁丘寿亲自负责,他瞧见是谢龟前来劝降,当真是怒不打一处来,废话懒得与他说,令弩手操持强弩,朝着谢龟连放了数矢。其中射的最远一矢,将将射过了护城河,差一点就射到了谢龟。比之前两次在蕃县、驺县的劝降,这一回大大的危险了许多。
劝降无功,转回到中军。
谢龟惭色十分,连连请罪,自责无用。
那弩矢差点射到他时,刘昱为把捏了把汗,却此刻观他,似不以那支弩矢为意。上次他驺县劝降未果,反被驺县城上骂了一顿后,他也是今日这样的反应,丝毫不以被骂为意。若说他上次是不以骂耻,那他这次就是不以险惊。其它不论,这等的养气功夫,着实难的。刘昱亦忍不住的为之称奇。这个谢龟,还真是妙人!抚慰了他两句,请他回帐休息,刘昱下令攻城。
……
头天攻城,照例是填护城河。
——刘昱没有“壕桥”的打造图纸,是以前时在薛县督造兵械时,大型的军械他只打造出了云梯、撞车、投石车,未能打造壕桥。
军中裹挟的百姓甚多,因此鲁县城外的护城河虽比驺县外的宽,亦是只用了一天,就把护城河填出了几段。填出的这几段都颇宽,足供兵士推云梯过之。
护城河填平次日,正式的攻城打响。
第一天的正式攻城,不是主攻,曹幹、孙卢两部都是各只派了部分的部曲,推着云梯,过到对面,试着攻上一攻。一日攻城,大致摸清楚了鲁县南城墙的守御情况。
又第二天,才算是主攻开始。
刘昱的要求之下,曹幹、孙卢两部一上来就把他两部的主力部队派了上去。
曹幹派出的他的本曲部曲,孙卢派出的也是他的本曲部曲。
东城墙外,护城河南岸近处,褚交等亲兵举盾为护,曹幹身处前线,亲自观察战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