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知县 > 第150章 第 150 章

第150章 第 150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数千年来, 朝贡体制一直存在。

    周围小国依附大国生存。

    但这种体制也有很大弊端,中原王朝的物产一直吸引周边的窥探。

    若强盛还好,稍有孱弱, 就会被四面围攻。

    先朝末年的时候, 四边来攻打的小国不计其数。

    在先皇登基前, 那会承平国四周也是如此。

    否则怎么会有古博城之乱,以及灌江府本地豪强勾结分裂之乱。

    而且一直以来,海边房桦府附近海岛上的贼寇, 到现在都盯着周边捕鱼的渔船,好抢人财物,再捉奴隶卖出去。

    气候温暖, 水果药材较多的益宁府也是依靠当地指挥使的强力。

    否则先皇怎么会容忍他们的强势。

    就连被调回来的前屯青崖指挥使, 他也是抗击过北边敌军的, 那边敌军的铁骑, 现在都虎视眈眈。

    但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

    承平国的良种实在太让人震惊, 各地指挥营也在填充军备。

    要知道古博城那边的关市已经进行四五年, 而关市税经过改制, 已经把各地军队略略养回来一切。

    加上当初分良种的时候, 优先给的官田,各处屯兵所自然也是先分到。

    如今的军队跟当初已经大不一样。

    几种情况下来,原本的围攻跟窥探, 自然便是讨好跟朝贡。

    往常年前,也有几个小国请求, 这些小国一向交好,来就来了。

    可今年一次性有数百小国想过来, 实在太不一样。

    而且有些小国的名字他们都没听说过, 谁知道是哪个政权。

    好在各地送文书过来的时候, 已经调查个七七八八,剔掉些从未听说过的,还有些政权不稳的,又或者一个国家两个势力都在请求朝贡的,还剩下三十多个小国。

    较为稳定的国家,所求的也无非都是承平国现在各种先进技术。

    那么问题来了。

    他们要同意这些人过来吗。

    如果过来,又要用什么样的礼仪接待。

    这是先皇都没经历过的场面。

    毕竟如此丰收的年份,别说外面人没见过,承平国本地人也是有生以来头一次。

    在金家的建议下。

    今年只让往年经常过来,又恭敬的国家朝贡,其他国家不许擅动。

    想给我们家送东西?

    那也要看你家有没有资格。

    这些事朝臣们都有旧例可循,但发出不准朝贡的文书时,心里还是骄傲的很。

    不意外的话,他们这些国家会继续请求,还要专门学习他们国家的礼仪,带的东西,穿的衣服,行的礼仪,甚至文书格式,都不能有一点差错。

    错的就打回去。

    别怪承平国苛刻。

    而是想来朝贡,就要遵守承平国的规矩,一丝一毫都不能差。

    便是你们国王来了,也是如此。

    头一次请求,就让他们来了,岂不是显得太容易了?

    纪炀有点理解,为什么盛世的百姓都会格外骄傲,这也确实值得傲慢的。

    既如此,就应该继续发展他们的农具种子。

    特别是农具,集举国之力研发出来的东西,一定能对农业上有帮助。

    再有纺织机器也一样,这种大大提高生产力的东西,怎么可以放松!

    工部众人只觉得,以往他们在六部中虽重要,但研发这种东西,一直被视为旁门左道。

    那句君子不器,就是君子不依赖外物,不应该把自己也变成器具。

    让很多人不齿这种研究,

    毕竟要有君子之风

    。

    但想要提高生产力,就必须有这条路。

    这次的科技树,他一定要给点对了。

    好在火炮的发明已经走在前列,今年秋天的狩猎更是显现出枪械的厉害。

    工部对枪械的研究,甚至带动了精钢的炼制。

    而钢铁的使用,可不止武器上用,更能带来农具上非一般的提升。

    跟现代一样,现代很多解放双手的电器都是军工产物。

    主动想让枪械变成大狙的工部全才官员车舸,他更是把精钢直接用在农具上。

    这几乎跟当初第一个用铁制品来做农具的人一样,再加上里面放在现代很简单,放在如今很复杂的机械装置。

    一个用老牛拉动,十分省力的犁地工具便成了。

    纪炀让他想想,怎么才让精钢量产这可不是开玩笑。

    如果一件器物,只能供最高层的人赏玩,那有什么用,不能平民化推广的,都是半成品。

    这个叫车舸的年轻人,得到纪炀赏识之后立刻动手。

    他们工部在城郊后山已经有了官署,超大的研究院子,还有各种便利器材,想要找到什么矿物材料都有。

    附近还有护卫巡逻,严防其他人进入。

    每个月还有主动到汴京的工匠,他们以前被人看不起,如今却能凭着先进技术尽数编入工部。

    可以说如今工部的地位,随着纪炀的重视水涨船高。

    他可是纪炀。

    他看重什么,什么厉害的。

    皇上如今也觉得工部有意思,流水般稀奇古怪的东西被发明出来。

    旁的不说,在地上修轨道,利用轨道让汴京码头拉货的车更省力这一点,已经让整个码头受益。

    科学技术,真的能改变人的生活!

    纪炀见到轨道的时候,心里也是震撼。

    他心里自然有无数好想法,但总想着要循序渐进,不能冒失。

    可中原王朝匠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以前因为士农工商之名被压抑着,现在一鼓励,他们的智慧一点也不亚于其他地方!

    而且如今轨道的应用,更切合实际。

    很快,全国各地的码头全都铺上这样的轨道,货物下船,直接放到轨道的大车上。

    原本马力拉一车,现在至少拉五车。

    说起来,因为西北三地收回,加上因为贸易跟军队,跟关外关系不错。

    承平国现在的马匹价格,比前些年低上太多。

    如今的承平国中等家庭,几乎人人有马。

    牛的价格也因为鼓励养殖,让更多农户可以拥有,加上现在全国自耕农比较多,更促进耕牛的买卖。

    所以轨道一出,就能看到现在渐渐用畜力代替人力。

    现在承平国人力精贵着呢,繁荣的农业,带动起来的商业,哪哪都需要人。

    谁还舍得让人全都去拉东西。

    没看到关外那些过来讨生活的百姓,都在雇他们做体力活。

    泰安三年的年底。

    虽说从年初的旱灾,到朝堂上的骚乱,都让承平国发展停滞几个月。

    但随后迅速的恢复能力,跟繁荣程度,还是让所有人咋舌。

    被允准过来朝贡的几个国家使者,他们走在汴京大街上时,整个人都是畏缩的。

    可很快,他们也融入其中。

    他们不管什么语言,什么面容,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幸好在之前承平国没那么强的时候,他们还坚持礼仪,坚持朝贡,对中原礼仪一一遵守。

    否则如今这么强盛的承平国,肯定会将他们拒之门外。

    没看周边许多国家,都在学习中原王朝的礼仪

    ,一个步骤都不能出错。

    至于语言文字,那更不用说。

    他们这些国家的上层贵族,若不会承平国文字,根本不行的。

    就算那些人学会了,也要继续申请,还要看承平国这边允不允许他们入关。

    不过那些国家也是没想到,承平国竟然会发展的这么快,换了新皇帝之后,发展的速度甚至比老皇帝在时还要好。

    这样的承平国,谁会不仰视呢。

    等年底的宴席上,周边小国使者看见承平国将军手持长长的武器,百米之外射中靶心,更是惊的话都说不出来。

    而且打出去的东西,他们根本看不到啊,那速度也太快了。

    等让他们上手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神兵利器。

    纪炀没想到,竟然还有小国请求恩赐一把,甚至要用自己国内十万劳工来换。

    这个人,倒是有远见。

    不过,看着他们列出长长的单子,别说纪炀了,好脾气的韩潇都想赶他们走。

    想要枪械,火炮,青霉素,良种,化肥,新式水车,新式农具,新式水泥。

    更想要岭南培育的优良甘蔗,以及北边种甜菜的方法。

    好家伙这些人来中原王朝捋羊毛了啊。

    还给承平国开单子。

    是不是做什么春秋大梦。

    彩虹屁,纪炀等人全盘接受。

    那些清单?

    纪炀就要问一句了。

    你们能给承平国带来什么?

    凭什么要我们这么多东西。

    那些抱着捋羊毛心思的小国面面相觑。

    怎么感觉中原王朝的态度跟以前不同了。

    以前他们最好面子,他们只要态度好,足够恭敬,那就会有大批赏赐。

    现在怎么不同。

    等礼部,鸿胪寺跟他们交涉之后。

    所有想要得到承平国恩赏的国家,跟承平国接近的,必须保证自己国内的安稳,还要让任地百姓种粮织布,保证自己国内国泰平安,更不能影响承平国。

    跟承平国较远的,要用自己任地的铁矿锡矿金矿来换,越稀有的矿产越好。

    咱们要平等交易,白嫖可是不行的。

    这世上只有纪炀白嫖别人的,哪能让自己家东西白白流失。

    说白了,是把边关的安危压力抛给周边小国,不用承平国一味防守,减轻他们国防压力。

    大家安安稳稳的,才好做交易,否则?一切免谈!

    年后这些国家陆陆续续回去,收到的回礼基本是承平国最常见,对他们又很珍稀的绸缎。

    可再先进的东西,一个也别想碰。

    泰安四年,在承平国迅猛发展中,周围国家开始了自我清理。

    他们一定要稳固好政权,否则承平国就不带他们玩!

    一时间,承平国边关各处百姓,忽然觉得自己日子好过了。

    那些对边关虎视眈眈的小国,竟然开始笑脸相迎。

    原来国家强盛,还有这种好处?

    别说承平国汴京百姓引以为傲,边关百姓更是以自己是承平国农夫自豪。

    年后城郊工部官署里,一直蹲在锅炉旁炼钢的官员车舸,惊喜看着一批批钢材出来。

    他没有辜负纪大人的期望!

    他做出来可以量产的钢材了!

    只要给他铁矿,他一定可以做出更好的钢!

    纪炀听到这个消息,脑子冒出一连串的东西。

    各种好用的农具工具,以及用钢筋浇筑的城墙房屋,再有自行车,马车铁轮,蒸汽机,发动机,小汽车,更加精良的武器装备。

    慢慢来,一切都要

    慢慢来。

    算了,别慢了,大踏步往前走吧!

    最近各处官道不是陆陆续续竣工。

    那官道上修点火车轨道,这很合理吧?

    等纪炀拿着新的想法进宫,就见皇上惊喜看着他,急忙忙把文书递给他。

    “还记得那个外乡人卡里吗。”

    “由使者钱训海,俞达带领的使团队伍,他们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还有几个月,他们就能抵达汴京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