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知县 > 第56章 第 56 章

第56章 第 56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码头送别王伯一行, 纪炀带着凌县尉从常华县回来。

    这次王伯过来,得到不少有用的消息。

    去年打断庶弟科考, 给他争取了三年的时间, 如今那边没有功名,还不能轻举妄动。

    侧室还是侧室,庶子还是庶子, 他们只能等到昌盛三十六年再说,算起来就是两年后。

    至于两年后又是什么光景,那还另说。

    从常华县回扶江县, 纪炀并未走修好的官道,而是顺着河道过去。

    现在的运河已经快修到扶江县的县城, 到县城之后还有个大工程, 那边便是修码头。

    等码头完工, 这项大事才能结束。

    这比预计的时间长了些, 但河道拓宽不少。

    按照工部他们都是说法是, 这里土质比较合适, 而已更方便走大船, 能拓宽当然是好的。

    顺着运河修建回到扶江县, 如今已经是八月份,东边的稻子基本可以收获, 西边的麦子也进入最后的成熟期。

    不少人都发现,用了化肥之后, 好像种庄稼的时间都能缩短一些,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但产量跟质量都提高,这点就肯定没错。

    走在路上,还有不少非编户趁着天气好赶紧修缮房屋,他们已经决定在这住下去, 房子跟土地都同样重要。

    一路走来,似乎断断续续看了纪炀这两年半的成果。

    纵然是他自己,也忍不住有些感慨。

    八月一到,又是秋收的季节,化肥进入淡季,葫芦倒是早早送了出去,今年还有不同模样的葫芦器具,应当很是畅销。

    现在的葫芦作坊有上集村葫芦江家负责,玉县丞监督,发展的也是非常好。

    化肥作坊还是稳定发挥,依旧是县城三个作坊最厉害的那个。

    香粉作坊则刚刚兴起,不过今年头一年,就有千两进账,等明年花样更多,茉莉也能采摘一到三次,估计很快成为扶江县的后起之秀。

    但这些跟粮食丰收相比,都要往后退。

    粮食,才是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稳定最重要的因素。

    别说古代了,现代都是如此。

    去年扶江县耕田不足一万亩,也就是不到一百顷,很多宗室子弟名下的田产都比这个多。

    今年的情况跟去年却有很大不同。

    先是扶江县发展周围人有目共睹,然后是隔壁州雪灾兵祸,来了不少人。

    从年初开始,过来安家落户的外地人已经快超过扶江县本地百姓数量,而本地百姓就跟纪炀之前预计的一样,因为生活好起来,迎来一波婴儿潮。

    条件好起来,嫁娶便多,大家身体也变得好,孩子自然而然降生了。

    家里口人一多,迎来就是继续开耕土地,各家占地都有增加。

    落到衙门纸面上的情况,便是人口增加,开耕土地增加。

    不管本地的还是外来人口,都让扶江县往中县发展。

    扶江县一边收割庄稼,纪炀他们这边重新计算土地。

    如今扶江县的普通耕地一共一万三千亩,今年新开荒的共计五千一百亩,后者属于开荒,田税只用交一半。

    人口也从纪炀刚来时的一两千人变成三千多人,而非编户的数量则在两千左右。

    民户已经到七百多户,编户有四百五十七,剩下还是没稳定的非编户。

    等到今年田税交完,正式落了户籍,扶江县想成为民户一千以上的中县,这并非难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只要按照纪炀的规划走,成为中县,甚至成为上县,都只是时间问题。

    扶江县稳定平和,治安也是周围几个县里面最好的。

    以后运河修好,只怕扶江县只会拥挤不堪,现在扶江县城一条主街肯定不够用。

    玉县丞跟纪炀算完之后,下意识说了句:“还真能成中县了,明年定然能达成目标。”

    这也是知县大人说过的事,想过会成,没想到会这样快。

    纪炀笑:“其实按我的想法,估计是运河修好之后,大批人口迁入,凉西州雪灾的事完全是个意外。”

    意外加快了这个进程。

    不过提到明年,玉县丞朝纪炀的方向看了又看。

    纪炀直接道:“有什么你直接问便是。”

    “知县大人,明年,便是第三年了。”

    玉县丞虽然没说明白,但纪炀跟他身后的平安都明白什么意思。

    明年便是纪炀来到扶江县的第三年,如果严格来说,到明年的五月份便满三年。

    不过地方上一般把刚来的那年省去,到年底十一月算是任期满。

    也就是纪炀到明年八九月份,就要开始着手准备离开,有下一任知县过来接任。

    纪炀好笑道:“说不定我会在此留任,再待个三年。”

    进来的凌县尉下意识摇头:“不会,您肯定不会留在这。”

    倒不是纪炀不想留,而是潞州那些长官,早就看他们知县大人眼馋了。

    不说别的,来过扶江县两次的宪司长官,还找凌县尉打听过他们知县大人的事,确定大人什么时候任期结束。

    问这还能有什么意思?

    潞州城那边肯定迫不及待想让知县大人过去。

    这都不用仔细想。

    话都说到这,纪炀摇摇头:“如果不出意外,明年来扶江县接任的,必然是去年的新科进士。他们这些新科进士考中之后,直接去翰林院实习学习,实习一年,然后派到各地任职。”

    “这才是正常官员的流程,旁的不说,他那手文章必然不错。”

    “文章写得好又有什么用。”玉县丞嘟囔,但表情明显丧气。

    虽说还有一年时间,但他们这些扶江县的人,现在就开始难过了。

    有时候还挺羡慕普通百姓,并不清楚任期的事,也就不会提前知道他们知县大人会离开。

    凌县尉原本是来禀告公务,没想到进来便听到这件事。

    他跟玉县丞一样,都舍不得知县大人离开。

    纪炀好笑道:“还有一年时间,不必难过的。”

    “万一潞州城那边五月份就把您要走,那怎么办,岂不是不到一年了。”凌县尉道,“要不然这样,您走的话把我也带上。反正知县可以带着身边小吏走,我们这些不入流的小吏,是可以随行的。”

    这倒是真的,承平国朝廷七品以下属不入流,俗话说不是正式朝廷职员。

    如果来了新知县,换成自己人也行,继续用也行,又或者之前的知县把他们带走,依旧放到下次任职的地方当左膀右臂。

    纪炀看看凌县尉跟玉县丞。

    若是要走,带上他们好像也不错。

    两人一文一武,都是他用惯了的人,只是背井离乡,对他们来说还是很大挑战。

    “再等等,谁也不知道潞州城那边什么情况,一年后再说吧。”纪炀抬头看向他们,“如果到时候还想跟着我,那咱们再仔细聊。”

    说到底,还有一年时间,以后再说吧。

    不过玉县丞跟凌县尉比他信心还足,觉得他们知县这次必然能升迁,这样有本事的人若不升职,那潞州城想要什么样的官员?

    别说他俩了,就连跟常华县知县魏大人书信来往的时候,那边都在长吁短叹,让纪炀升迁之后好照拂一下他。

    当初他还在笑话纪炀是个下县知县,而自己就要升迁。

    现在他还在常华县,纪炀却要升官了,真是时也命也。

    不怪纪炀周围人都这么早打算,而是任期满之前的一年,甚至一年半,都会是官员们格外紧张的时候。

    当初魏大人便是从一年多前就开始为任期满的事走动。

    纪炀早就做好两手准备,所以反而显得镇静自若。

    说到底,可能就是实绩在手,什么都不怕?

    说话间,秋收已经结束,今年扶江县粮食增产并不算明显,但也比去年上涨十斤左右。

    可均产远远超过潞州城平均值。

    不仅如此,因为耕地面积扩张,总体的产量也上去了。

    现在算起来,早就不是扶江县垫底的县城。

    如果算上税收,只怕还要在潞州十几个县里排名往前靠一靠。

    没办法,谁让他们扶江县三个作坊,就像三个擎天柱一般支撑扶江县的商税。

    交田税之时,去年九月到今年九月的税收也一并送去。

    葫芦作坊交税三百九十八两。

    香粉作坊四百六十两。

    最后的化肥作坊山泽税为七百二十四两。

    另有店铺零散商税十一两。

    不知道这么多银子,够不够宗室子弟的一身衣裳。

    最后田税,折合银子一共两千一百四十二两,这其中已经减掉开荒田地田税的一半。

    这也是官府鼓励开荒给的好处。

    这笔账算下来,扶江县今年的杂税已经快赶上田税收入。

    只有在手工业发展繁荣的地方,才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就连隔壁常华县的田税也是年年压着商税一头。

    这还是他们有运河的情况下。

    算下来,他们扶江县东边,西边,南边三个作坊,实在起了大作用。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上半年,这些作坊的杂税收入,就会直接超过田税。

    两者加起来,足以让扶江县一个下县,媲美许多中县的税收了。

    不过今年纪炀并不打算去潞州城,运河修通在即,已经接近扶江县县城,很快便会正式开始修码头。

    最近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所以交田税这事,还是让凌县尉去。

    不过这次纪炀又派了个叫丘益川的小吏随行。

    丘益川算是小吏里面最机灵的,之前也办过几件差事,做得还算不错。

    这次委以重任,让他激动得好几天都没睡着。

    至于年末考核?

    那年末了再去!

    他的运河比较重要!

    相信知州他们可以理解?

    岂止可以理解,凌县尉跟小吏丘益川回来的时候,手里还带了知州给纪炀带的土仪,说是从凉西州带回来的。

    知州早在七月已经被调回潞州,凉西州也安排了新知州,之前那个知州贬官全家流放,那边的事情终于平了。

    潞州知州此次凉西州之行,也让他后年的升迁有了保证。

    不出意外的话,后年他会被直接调到汴京,成为中央的臣子,这意义可大不一样。

    所以这次心情极好,还给纪炀带了当地土仪回来,丘益川还道:“知州大人说,里面还有一些灌江府的物件,让您看着办就好。”

    凉西州跟灌江府挨着,带了些那里的东西也不奇怪,纪炀看了看,凉西州的物产虽说不丰富,但有不少草药都很名贵。

    灌江府除了吃食特产之外,还有一尊粉白色水晶盐矿石,看着粉白可爱,小孩臂膀大小,算是很贵重的摆件。

    以他们知州的谨慎,能送来这东西,应该在那不算特别珍贵。

    纪炀也觉得这个好看,只是自己房间放这个粉粉白白的东西总觉得古怪。

    凌县尉笑道:“知州大人讲,以后送给您未来娘子,当个压箱的聘礼都不错。”

    这倒是个好的。

    但纪炀对成亲这事并没什么渴望。

    虽说承平国女子并无不好,可总觉得错点什么,这会提起,也只是让平安把东西收起来。

    一些凉西州吃食,便送给扶江县落户最快的几家凉西州编户们。

    而灌江府的东西则送到韩家,他们离开故土,必然对这些东西十分想念。

    很快韩家派人上门感谢,感谢的东西则是厚厚一沓书,看样子比之前的启蒙书好上不少。

    甚至还夹杂了几道题,虽没明说,但明显让纪炀做做看看水平。

    要知道外面多少人想求韩家教学都求不到,在纪炀这还有些上赶着的样子。

    纪炀自然也不推脱,找时间做了之后再让人送过去。

    这样一来二去,虽说不是师徒,但确实教导他许多东西。

    官学那边同样如此,有韩家人教导,还挑出七八个学生,准备让他们参加扶江县明年二月的县试。

    这也是纪炀第一次主持县试,通过县试之后考生便成为童生。

    童生经由知县跟教瑜送到潞州城参加州试,等潞州那边还能考过,整个潞州考过的考生名单送到当地学政手里。

    由潞州学政主持参加院试,院试要考两次,还要请汴京学政派人督查。

    等两次全都考过,才会成为人们口中所说的秀才。

    后面的考试先不说,只讲县城内的县试。

    一个县有没有资格举行县试,要看他们有没有官学,官学里有没有长官。

    等正式官学建成,也就有了开县试的资格。

    纪炀今年忙了许久,总算把官学落成,肯定会按照要求,在明年二月督办扶江县第一次县试。

    这对扶江县意义重大,也意味着他们扶江县学子们这条升学之路已经畅通。

    只要他们好好学,自然有光明前途等着他们。

    而县试也不像普通人想的那样简单,首先,官府会提前贴出告示,告知二月具体什么时候考试。

    在考试之前,考生去县衙礼房报名,还要有五人联保,保证家世清白,祖上没有犯罪记录,父母丧期时不得报名等等。

    县试连着考五场,主要内容是四书,考经,附加题则是默写本朝开国皇帝的圣谕广训之类。

    考过之后,衙门还要匿名造册交给官学里的教瑜等人,让他们评定谁能去潞州城参加州试。

    去了潞州城,那又是另外的光景。

    之后的先不说,只讲这县试已经十分折腾人。

    纪炀感觉,就他们官学的学生们,从二月到现在也不过大半年时间,想要通过县试,估计十分困难。

    但县试该办还是要办,让考生们熟悉流程,以后总会考过的。

    而且考试这事,还能督促学生进步!

    这话说的就有点不知苦了。

    纪炀想到自己之前上学的时候多讨厌考试,总觉得莫名心虚。

    不过很快就不心虚了,因为韩家已经拟定好县试的几个题目,全都送过来让纪炀挑选。

    韩家家主韩潇还说了句:“其实您也可以做做,以您的水平,应该没问题。”

    可以,别人做一份题目,他做许多份是吧。

    不过纪炀明白韩潇的意思,他确实缺这一块的知识,如今再真正科考是不成了,但内里的学问可以学一学。

    这些大儒经典能流传下来,都有原因的。

    趁着县里农闲,大多人户都在修整房屋,纪炀要么往运河跑,要么在衙门刷题,还是没逃过刷题的命!

    进到九月中旬,天气渐渐变凉,修整房屋也快到尾声,不少有了房屋的非编户开始陆陆续续去县衙登记户籍。

    慢慢下来,上集村跟马家湾之间的荒地无形聚集了四五十户人家,已经可以形成村落。

    之前救过扶江县小孩免受拐卖的编户蒋治家也在其中。

    纪炀见此,便定下蒋治为新村的里长,让他管着四五十户人家。

    蒋治听到这话的时候都懵了,他?管新村?他这样年轻,可以吗?服众吗?

    别的话就算了,服众这两个字是肯定的。

    纪炀让小吏丘益川去帮衬他,又让隔壁马家湾里长教导,相信很快就能上手这些事。

    全都处理之后,他们扶江县终于有六个村了!

    不容易!

    三江村那边的村子过大,估计以后还要拆开,不然不好管理。

    纪炀发现自己只要进到县衙就有忙不完的事。

    但想着运河工部官员还在等他,只得带了凌县尉匆匆离开。

    其实并未走几步路,就已经到了修建码头的地方,工部来的几个官员,现在全都晒黑了好几个度,如果不是这身官服,他们都可以直接跳下去干活了。

    纪炀也不多说,想带着工部的人去扶江县新来的饭馆吃顿便饭,饭桌上再说码头的事。

    不出意外的话,码头就修建县衙在往北不远的地方,而且临近县衙主街,以后运送货物都很方便。

    专业人士的规划,纪炀当然不会多插嘴。

    距离下雪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不等人,工部几人连吃带打包匆匆回去干活。

    赶紧修完吧!他们实在想念汴京了!

    既然他们都靠近扶江县了,纪炀吩咐凌县尉,只要是工部的人来县城几个饭馆吃饭,都记到衙门的账上。

    只有他们认真做事,他们扶江县的运河才能早日开通。

    掰着指头数日子,也不远了。

    除了官员们,纪炀又让玉县丞从潞州购买大批牲畜,给挖河道的工匠们加餐,而当初说好的刻着名字的石碑如今大体也已经完成。

    只等运河开通那天,便会立在扶江县码头旁边,让所有经过这里的人都记住工匠们的名字。

    这些事确实费钱,但连玉县丞都没多说什么。

    他跟着知县大人越久,越知道这么做的意义,更知道运河的修成,不仅要感谢当地百姓的辛苦,同样要感谢这些运河工匠们的汗水。

    这样的石碑并不能完全代表他们的功绩,但却是扶江县百姓,跟他们知县的一片敬意。

    运河修成的日子一天天接近,原本还没什么具体感觉的扶江县百姓,终于在县城看到即将修好的码头,这一刻才真的明白,他们扶江县真的要有运河了!

    以后可以通船,可以送货。

    可以把他们扶江县的好东西都卖出去!

    还能买更多其他地方的东西!

    现在扶江县百姓跟两年多以前已经不一样了,他们完全可以理解运河跟道路的意义!

    就是了解,所以才会更感谢知县大人吧?

    等到那尊一人半高的石碑缓缓从潞州城送过来,扶江县的百姓已经知道,他们的运河即将正式完工!

    一时间,扶江县六个村的百姓下意识涌入县城。

    他们也想见证运河开通的场景!

    纪炀码头边看着石碑底部立在旁边的土里,这石碑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名字,雕刻的时候显然很费功夫。

    不过雕刻师傅觉得这是件天大的善事,自然愈发小心。

    等石碑四周加固好,这块上好的石料,将会在这伫立许多年。

    百年,千年,都会在这个码头上见证历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