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知县 > 第31章 第 31 章

第31章 第 31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扶江县条件已经抛出。

    买五千斤化肥送五百斤。

    但是再想往上谈价格, 已经找不到人了。

    也是,人家毕竟当知县的,哪能说见就见, 他们常华县的人连自家知县大人都看不到,更别说别家知县。

    可常华县也有明白的人, 再有纪炀让人放出去风声,如果常华县知县愿意去找同僚扶江县知县说说人情, 这事也许能成。

    就算不能降价太多, 降五分六分的,对许多农户来说都会很满意。

    其实这事确实传到常华县知县耳朵里,可他一听是扶江县, 满脸不屑:“什么破县, 还敢让我去找?咱们马上成为上县, 他们呢?下县中的下等。能有什么好东西。”

    说罢, 这位知县便去钻营潞州城的关系,今年是他留任最后一年,提前走好关系,赶紧离开常华县去潞州城任职。

    常华县再好, 能好得过潞州城?若今年走不了, 还要在这再等三年。

    他哪有功夫管这些。

    所以常华县几个大户找了几次,皆没什么作用,更有财力的船运人家则对化肥不了解, 也不管这些,自然不掺和。

    所以从四月中旬折腾到五月初,眼看着人家扶江县的麦子稻子长得极好,也只有继续买三文钱一斤的化肥了。

    好在大家都算了,以化肥的增产数额, 三文钱的化肥也合算,不行少用点呗。

    只是人家扶江县,化肥便宜不说,人家还能提前预支,所以地里化肥用得足足的,只要勤快,那地里庄稼叫一个好看。

    这一瞬间,有些常华县百姓竟然起了来扶江县的念头。

    当然也只是想想,常华县好歹是中县,那是要成为上县,他们也不会去穷地方。

    倒是有几家没地的佃户,他们本就没有土地,依附有地的人户生存,其实去哪都一样,如果去扶江县开荒也行?

    主要一文钱一斤的化肥实在诱人。

    而且人家那边开荒地的话,知县大人还优先给农具跟耕牛使用,这些租金同样可以预支不要利息,并且能用劳役偿还。

    佃户们倒是商量过几次,不过一直没下决心,就算真的要走,也要等今年收获之后再说。

    常华县百姓估计想不到,他们知县不去找纪炀说情,最失望的还是纪炀本人。

    这么好的物件,常华县知县不想要?

    可惜他也不能主动去找对方,否则像上赶着一样,但纪炀也不着急,总有对方找上门的一日。

    钓大鱼需要十足的耐心,他完全不着急。

    而且他这边事情一堆。

    如今早已播种,庄稼也长出来,是时候组织今年的劳役。

    此时要提的,自然是百姓们税收三种形式。

    大家比较熟悉的实物跟货币形式,还有一种则是劳役形式。

    前面两者可以互相兑换,后者则是规定百姓必须服兵役或者力役,也就是劳动力。

    说白了,要为官府干活,否则大量的宫室,城池从何而来。

    这里力役甚至包括运送官物,追捕盗贼,以及等等能想到的事。

    在先秦再早时期,劳役之重让百姓苦不堪言,按照当时的规定,十天里,有三天要为官府服劳役。

    史书里常说的赋役沉重,民不聊生。

    不止指交税交粮食多,同时也指徭役过重,一年到头一半时间,都在为官府王侯修宫殿,自己田地荒芜还要交税,百姓能不造反?

    所以渐渐演变成后来的模样,到汉时,已经从十天里服徭役三天,变成丁男每年只需服劳役一个月,一生中戍边一年,当兵一年。

    其中每年的劳役还能折成银钱,人可以不去。

    为了缓解百姓跟权贵之间的矛盾,越往后规定的时间越少,如果超过规定赋役时间,可能免税等等。

    到承平国初期,劳役的一天已经变成一年二十天,这二十天任由当地长官征调,超过时间则要给百姓役钱。

    不过规定是规定,能不能做到,百姓苦不苦,其实还要看当朝皇帝,当地长官的意思。

    若当地长官是个好的,也不会太过劳累他们,就算真有工事要修,也会给够银钱。

    要是个贪图享乐的,那便会随意征调当地百姓大兴土木,给自己修个园子,修个楼阁也是常有,给不给钱,给多少全看心情。

    好在现在的承平国皇帝轻徭薄赋,不管是税收还是徭役都管得极宽松。

    劳役的一年二十天,也变成一年十天,税收也减轻两成,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不少人都说如今承平国中兴局面,都是陛下一手创建,他老人家在位三十三年,帝后和睦,抚恤万民,实在是个好皇帝。

    纪炀其实在原身的记忆里,好像见过这位陛下,陛下甚是和善,那会好像是他刚得知妃子有孕,还赏了在场不少人一些珍玩。

    不过这都是很久远的记忆。

    回到劳役上,纪炀今年组织的劳役并非给自己,或者给衙门修什么东西,而是下令让各个村子修建水渠。

    纪炀早在去年便走遍整个扶江县。

    其中扶江县东边凌家湖,玉家湖自不用说,他们两个村子附近都有水源,灌溉十分方便,这次修水渠自然没他们。

    剩下便是扶江县西边的三个村子,从北到南的依次顺序是上集村,马家湾,三江村。

    地势也是北高南低。

    上集村还好,他们背靠墨子山,还能有山上的水引下来方便灌溉跟日常使用。

    而马家湾跟三江村则依靠两村中间一个叫赤北涧的地方,涧的意思是山间流水的沟,两个村子的人都会来这里打水。

    至于农田灌溉,一个看天,一个看田地距离赤北涧或远或近。

    纪炀这次的想法便是,从上集村出发,依靠北高南低的走势,让最北边的上集村山泉水引到居中的马家湾。

    再把马家湾南边的赤北涧引到最南边的三江村。

    这是个不小的工程,好在小水渠不用挖得太深,只要在夏季水流大的时候,有水可用就行。

    旱季干了也就干了。

    这些水主要用于灌溉农田。

    至于怎么把水引到各家农田里面,那就是后续一点点的工作了。

    就算今年不能完工,稍微有点雏形也是好的,水利之事不能耽误,能做一点是一点。

    但水利要是成了,各户的庄稼还能再往上窜一窜。

    纪炀规划说出的时候,整个衙门一片安静。

    过了许久,玉县丞才道:“知县大人,我都不知道您还懂水利?”

    纪炀哭笑不得:“我哪懂什么水利,不过是简单的引流,也属于试着做一做,好在这中间没什么山,地势也合适。”

    “不多说了,凌县尉尽快组织起来。”

    “日头太晒时候不要动工,赶在早上傍晚来做。”

    “只要这两条小水渠修成,夏秋两季灌溉不成问题。”

    众人下意识点头。

    自然是成的!

    种田,一个是地,一个是水。

    地有化肥养着,水就要开始行动。

    众人忍不住期待,等今年秋收之时,他们扶江县肯定会迎来大丰收!

    只是凌县尉觉得有点头疼,纪炀也发觉此事。

    化肥作坊的事不用说,一直是凌县尉负责,而县城里的劳役也是他的职责,现在两件事堆到一起,难免有些为难。

    纪炀倒是看看旁边的兵士江海城江历帆,开口道:“不如将手头上的事交给他们来做,他们两个如今跟着你去化肥作坊,应当可行的。”

    “只是他俩一去忙化肥作坊的事,手头人还是不够用。”

    凌县尉下意识点头:“事情太多,确实如此。”

    等两人同时看向玉县丞,玉县丞下意识道:“我跟卫峰卫蓝还在协助农耕,各家耕牛农具使用也是一堆事。”

    可玉县丞刚说完,吓得蹦起来:“你们不是问我要人,是要钱?!”

    纪炀点头:“要不然,咱们再招点人?”

    招人可不就要钱吗。

    要说招人,其实扶江县已经招了个瘸腿的老汉在看守牛棚,这些银钱支出已经够让管账目的玉县丞心疼了。

    这会又要招小吏进来,还是让他忍不住肉疼。

    才赚多少钱啊!又要花钱了!

    不过也是,现在扶江县衙门事多,凌县尉简直要分成两个人用,也只有招人了。

    等玉县丞点头,纪炀笑道:“也不多招,再招两个小吏办些杂事,总不好无人可用。”

    众人点头,这事也算定下。

    江小子倒是跃跃欲试,可他也知道自己的年纪,这根本不可能。

    其实纪炀想的是,优先招识字的人,可话都没说,也觉得不对,干脆道:“招一些机灵肯做事的,也肯学习的,回头一年一次的衙门考核,我是要考识字多少的。”

    负责招人的玉县丞立刻领命,好不容易招人了!肯定要招点好用的!

    这消息一出,还真有不少人应征,不管怎么样,这都是吃官家饭的,虽说不算正经官员,那也不错了。

    兵士江历帆跟江海城,其中江历帆则常驻凌家湖,一个是帮纪炀看着凌家湖化肥作坊,不让他们有什么大事。

    二是协办化肥作坊的事情。

    他这么一常驻,凌县尉身上担子果然轻松下来,直接带着江海城跟新招的两个小吏组织劳役,修建水渠。

    这是项大工程,整个县里约莫一千人分批开工,两个月应该能有个雏形。

    纪炀也在上集村,马家湾之间,还有赤北涧跟三江村之间来回跑,确定好从什么地方挖,什么时候开凿。

    就跟纪炀所说的一样,这里地势北高南低,开凿通水并不算困难,但水渠注定不会很深,还需要每年清渠,这才能保证畅通。

    说到底,要是有个挖掘机在这,那就万事不愁。

    当然也只是想想。

    现在还只能依靠人力来做。

    扶江县再次忙碌起来,玉县丞也把账册拿给纪炀看了看,虽说一句话也没有,但哀怨之意已经在这里面了。

    从年初开始,买了三十头牛,还有上百农具,手头的银两只剩不到二十两。

    而衙门每个月的月俸跟日常开销,固定是九两银子。

    好在葫芦作坊得了八两定金,预交一两六钱的税款。

    重头还是在化肥作坊,那边卖给本地百姓带上外地百姓的化肥,合交税收共计一百八十一两六钱五分。

    其中常华县买化肥的税收都已经到了一百五十八两四钱。

    这些加加减减,账面上还剩下一百五十八两二钱。

    按理说还不错,但新招两个人,每个月固定支出变成十两不说,修水渠更是花费无数。

    玉县丞预估,等水渠修完,账面上能剩二十就不错了。

    纪炀轻咳:“钱放那又不能生钱。”

    “千金。”

    “千金散去还复来!我知道!”玉县丞无奈,不过他也是嘀咕两句,知道修水渠的重要性。

    只是过了片刻,玉县丞道:“但如此一来,就把玉家湖拉下了。”

    之前知县大人帮了凌家湖建化肥作坊,现在作坊里的利润都有四百多两,村里不知道怎么办,还等着纪炀的意见。

    上集村揽了葫芦作坊,如今算是初见成效。

    现在又帮马家湾,三江村修水渠。

    那扶江县五个村子,就剩下玉家湖了。

    玉县丞别扭道:“您也不用为了我不管玉家湖。”

    纪炀听的哭笑不得:“怎么会为了你,再说,你也是大度的人,更不会阻拦玉家湖发展。”

    这是实话,玉县丞下意识点头。

    他跟玉家湖的人虽有些旧怨,但都是之前的事了,他都不放心在心上,如今的日子好着呢,何必往回看。

    但他觉得没什么,可玉家湖的人却认为单单撇下玉家湖,一定是他的缘故。

    连玉县丞本人都觉得,是不是知县大人在帮他出气啊。

    纪炀笑着摇头:“玉家湖的好事,还在后面呢。你让他们心安即可。”

    说罢,纪炀扭头对平安道:“还是你说吧,等你去玉家湖查看稻田的时候安一下他们的心,说我记挂着他们,好饭不怕晚,让他们再等等。”

    平安现在也是衙门里支柱之一,平时办事非常牢靠。

    不让玉县丞去的原因也简单,省得玉家湖的人以为他是去嘲讽的。

    衙门账目清了,纪炀还要去玉家湖一趟,总觉得他们每天都在跑来跑去。

    玉县丞自然不能离开,各个村里耕牛跟农具使用,再有凌县尉带着人修水渠支钱都要找他。

    平安还按照纪炀的要求督查农务。

    纪炀干脆自己骑马去凌家湖,怎么感觉又招了两个人,人手还是不够用?

    在他这干活比九九六还可怕。

    等纪炀到了凌家湖,还未靠近,便看到又有人拉着化肥往东边常华县方向,那边的百姓显然也尝到化肥的甜头,知道这对增产有多重要。

    凌家湖现在只剩妇孺跟老人在这,壮劳力都去了西边修水渠,但化肥作坊有她们在,也足足够了。

    要说辛苦,凌家湖百姓也是极辛苦的。

    留在凌家湖的江历帆还有凌里长带着众人做事,这里也有条不紊。

    这会见纪炀过来了,两人赶忙过来迎接。

    这次的目的就是看看凌家湖挣的钱怎么花。

    其实各家已经发下去一部分,但凌里长发现,这钱有些太多了。

    不说年前那些,那些银两已经给大家分了。

    年后的也分一部分,可凌里长这里还剩五百多两,这银子明显还在增多,他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

    全都分下去?

    穷人乍富,后果谁也不知道怎么样。

    凌里长只觉得钱全都分下去,只怕村里立刻多不少懒汉。

    思来想去,只有求知县大人做主才行。

    说起这事,自然要先说明化肥作坊的运作方式。

    当初纪炀提议,让凌里长牵头来成立化肥作坊,然后有里长带着乡亲们分工合作。

    其实这个作坊属于凌家湖集体生意,凌里长更像个管事的,负责人员生产,销售,收钱。

    收到钱之后,再按照各家的贡献分出去。

    这点都是没问题的。

    可从今年开始,这个银钱的数额大了起来,正月到五月,一共挣了九百多两,扣掉交税,也剩下七百二十多两。

    再扣掉百姓们做活得的工钱,竟然还余五百两。

    按照正常作坊来说,这等于是盈利的利润,但对集体生意,那就是集体的了。

    凌里长觉得这钱扎手得很,更不知道是给百姓们分了,还是做什么好。

    不过知县大人在这,他也就安心,只等着纪炀开口。

    要说凌里长没私心那是假的,可从作坊成立开始,其中账目一笔一笔都要记清楚,纪炀随时都会来查看。

    走了凌县尉,又派江历帆过来,凌里长心里再清楚不过,自然不敢随意动这么大数额的银子。

    不过凌里长心里还有小九九,他私下还跟媳妇儿说,会不会是知县大人也看中这块利润,准备收入囊中?

    但要如此,其实也还行,毕竟这生意都是知县大人一手撺掇出来。

    没有他,那林子里的鸟粪至今也无人问津。

    所以知县大人一来,凌里长已经把银子准备好,整整齐齐的五百两白银,看着十分诱人。

    纪炀心知凌里长的想法,却并不点破,反而道:“先不忙,不如你带我去凌家湖走一圈,如何?”

    凌家湖地方不算小,左边是民居,右边则是湖水跟一望无际的稻田。

    后面则是姜家山,现在也被喊为鸟粪山,这山前则是搭建起一排排棚子,里面堆着化肥,不时有人翻开充分发酵。

    还不时有人前来购买,棚子最前面有几个利落的妇人,她们自学了简单的计数,谁来买谁给钱,全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些买过化肥的人在棚子前出发,赶着牛车从民居跟稻田中的土路缓缓往南走,过了道路再去东土路上,顺着路往西走是去自家县城的路,往东则到常华县。

    凌里长不明白,知县的人看这些做什么?

    其实按照凌里长的想法,应该是他带着银子去衙门找知县大人,可没成想大人说他自己来。

    来了之后,就是看看凌家湖?

    纪炀笑着看着,踩着土路上:“我听闻不少来买化肥的人,都说这路实在难走?有这回事吗?”

    “那都是常华县说的,其实咱们扶江县哪哪都是这样的路,也习惯了。”凌里长不在乎道,“都是常华县的人娇气。”

    纪炀又笑,看着凌里长道:“也不是他们娇气,而是常华县道路不错,走惯了好路,是会觉得咱们这的路太烂。”

    都说到这份上了,后面的江历帆率先反应过来,而凌里长也琢磨了会:“您的意思是?”

    “修路。”

    “我的意思便是,拿剩下的钱修路。”

    “肉眼可见,以后化肥生意只会更好,晴天还好,雨天怎么走。咱们就把这路修好了,做个长长久久的买卖。”

    凌里长震惊地看向纪炀。

    知县大人真的不要这钱?

    那可是五百两银子,以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银子送过来。

    送到手边的钱都不要?

    平日他儿子总夸知县大人如何如何好,他现在似乎有些信了?

    五百多两银子,足够把凌家湖所有主要道路全都修缮一遍。

    说实话谁不想要漂亮整洁,到下雨天的时候不会泥泞的道路?

    而且这钱是村子里自己挣的,花到自家村里正合适。

    纪炀继续道:“修好道路,以后买卖化肥便会轻松很多,用你们村自己挣的钱慢慢建设凌家湖,岂不是更好?”

    纪炀今日过来走这一圈,便是确定这件事,指点凌里长用村里挣来的钱给村里修路。

    道路修到官道附近,以后等扶江县官道修缮好,直接连通他们凌家湖,到时候来往行走都会方便很多倍。

    不止是修路,村里破旧的房屋,湖水的清淤,甚至私塾建设,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被纪炀这么一算,凌里长忽然觉得,这五百两,似乎也没什么了?

    修个路都不止要五百两啊。

    凌里长算是发现了,每次知县大人一来,他总觉得豁然开朗,凌家湖又要迈上新台阶?

    修路!必须修!

    修得跟常华县一样好看,让他们过来的时候再抱怨。

    不过凌里长忽然琢磨出什么。

    按照知县大人的做法,只怕不出三年时间,整个扶江县的道路都会修缮完成。

    村里能修的自己修,修不成的府衙帮忙修。

    不出三年,他们扶江县的道路不会比隔壁常华县差。

    到时候不管运送货物,还是行人来往,都会方便很多。

    纪炀又在凌家湖转了一圈,确定化肥作坊没问题,这才骑马离开。

    他这次过来既然是说修路的事,同样也要看看化肥作坊,更看了后山那些鸟粪。

    以他的估计,这些鸟粪再用几十年不成问题。

    可以后化肥销量逐步上升,总有用完的那一天。

    靠山吃山,也要想清楚吃完了该怎么办。

    只要这道路修好,以后总不会太差。

    他要提前为凌家湖找好出路,更不能让他们因为赚了银钱,就荒废农务。

    田地里的稻子,才是一切的根本。

    这也是纪炀一直让自己贴身小厮去下面巡查农务的原因,如果谁家偷懒,肯定要责问的。

    别看化肥做的风生水起,葫芦也要起步。

    可归根到底,还是在粮食上面。

    他原本最担心的就是凌家湖,害怕凌家湖百姓挣了银钱便不做农务,现在看来有凌里长管着,倒是不用怎么担心。

    跑这一圈,心里大事定下。

    扶江县西好好修水渠,扶江县东的凌家湖好好修路。

    怎么好像比去年还要忙了?

    他去年就是这个时候到的扶江县,那会老大人怎么说的?

    说衙门闲得很,让他不用担心。

    这叫闲吗?

    哪里闲了!

    等会,好像这些事都是他自己揽下来的,那没事了。

    纪炀还在好笑自嘲,手底的活虽然多,可心情却畅快。

    隔壁常华县知县可没那样轻松。

    他最近去哪都被县里几个大户缠着,张口是化肥,闭嘴还是化肥。

    这东西到底怎么了?!

    好像不弄明白,还脱不了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