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开局就是逼宫 > 第54章

第54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呼,五千立场不坚定的平北军,元琼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

    脸色同样凝重起来的,还有坐在太傅府的三人。

    下人端了三杯茶上来,但阴世安、王故和赵王毫无品茶的心情。

    “大意了啊,竟然算漏了宣平侯这一茬儿,没想到崔括的动作竟然这么快。”

    阴世安捏了捏眉心,语气中多了几分疲惫。

    王故也叹了一口气:“本来以为宫中的羽林军已经够用了,没想到还是差了点。”

    羽林军一共三千精兵,宗人府每年训练些人进去替补,保证每个羽林军都是状态最好的时候。

    但见血,是肯定没见过的,何况里面还掺杂着一些官宦人家塞进去的子弟。

    但平北军不一样。

    平北军是宣平侯要带到北地去亲自抵御北蛮的,那可是真真正正闪过战场厮杀、见过血的兵!虽然平北军隔半年就要轮换一批,如今呆在京城外的都是之前从战场上退下来修整的,或多或少带点伤,但那也不是宫中娇生惯养的羽林军可以比拟的。

    更不是那城头那群已经几十年上过战场,整日懒懒散散的禁军可以比的。

    庆京一共四个门,由四位勋贵各领三千兵马把守,禁军营就驻扎在每个门外的不远处,几个月都不能听见里面有几次训练的声音。

    实在是成宗后期,到仁宗时不断地打压勋贵武将势力,才导致了现在的这般情况。

    本来各个勋贵们手上都掌握着一定的兵力,但在仁宗时期的一拨大清洗之后,剩下的能真正掌兵为自己所用的只有镇国公府、宣平侯府和武安侯府了。

    之前勋贵们残余的兵马全都被打散重编,一部分被分到了这三家手上镇守边关,更多的则是被分到了大魏各地的官府手上,加强驻军力量。大魏建国一百多年,期见几次藩王造反,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经过这么一番整治,勋贵一片颓势大不如以前,地方上的军力加强,几乎听不见什么匪患、起义的事情了。三家勋贵也都安安分分的镇守边关,镇国公府的10万兵马由世子亲自带领,镇守在西边的秦州,防着西边的西楚势力;宣平侯领着5万兵马防范着北方的大大小小的部落,统称北蛮;同样,武安侯则带着兵马镇守在南疆,防范着南蛮。

    这几年来三家都算尽力,边关上除了延州那件事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大事发生,当时的仁宗和朝臣都乐见其成。

    可是现在阴世安三人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

    没错,宣平侯世子的五千兵马在那几位镇守边关的人看来不算什么,平时也都和禁军一起担着保卫京城的职责,可现在有分歧了,就变成了悬在京城上空的一把刀。

    赵王沉默了片刻,终于出声:“咱们可能还真得要走陛下的路子了。”

    阴世安和王故均无言,认同了赵王的话。

    那一万多的禁军虽然也没什么战斗力,但是好歹也是城外五千军的两倍,不谈打败,守城还是可以的。怕就怕他们同为勋贵,到时候一同站在了崔家那边就麻烦了。

    阴世安沉声道:“如今咱们都去拉拢一下守城的四位吧,不惜代价,必要时刻可以适当承诺事后会让出一部分权力给他们,只求他们恪尽职守了。”

    统领禁军的四位勋贵和镇守边关的三位不同,他们只是名义上统领各门禁军,但实际的管辖权还在宫里,要紧时刻是无法靠自己调动军队的。

    王故点头,补充道:“王某建议,让兵部也派人去北边问候一下宣平侯,看看宣平侯的意思。”

    赵王和阴世安顿时意识到了王故这番话的意思。

    今日是宣平侯世子亲自站出来支持崔家,但背后有没有宣平侯本人的支持,他们不得而知。

    派兵部的人去询问,如果有宣平侯的意思在,那么尽量采取措施不让宣平侯剩余的兵马掺和到京城的这一滩浑水里来;如果宣平侯并不知情,那么好歹也可以意思意思让他管住他儿子不是?

    赵王沉吟片刻,适时询问道:“要不要急召武安侯或者镇国公世子带一部分兵马回京?”

    镇国公府和武安侯府都相对来说和皇家比较亲近,两家都在那场清洗勋贵的事件中毫发无损。

    “召武安侯带两万士兵回京吧,以防万一。”阴世安直接做了决定,“秦州那边的兵得防着西楚,不宜做大的变动,南边那边听说太平了不少,可以抽调一部分兵马回来。”

    武安侯是先帝从小到大的伴读,情分非同寻常,唤他回来护卫京城也更让人安心些。

    三人再商量了一番,拟定了其他一些细节,各自都回府去安排其他事宜了。

    阴世安送走了赵王和王故,这才端起了早已凉透的茶,喝了一大口。

    阴世安嘴角微带苦笑,对身旁的阴识道:“没想到最后还是走了陛下一开始的方法,陛下当真是”

    剩下的话阴世安没说下去,眼神中充满着复杂。

    大魏有幸。

    元琼很快也收到了阴识带来的消息,这次三人都很有默契的将他们的决定分享了元琼。

    元琼挑了挑眉,竟然真的按照她的想法去拉拢勋贵了?

    要知道,当初她就是随口一说,毕竟她也没想到宣平侯世子会在这个时候站到崔括的那边去。

    她当然对三位老臣的决定没有异议,整个方案都很全面,也已经尽力在掰回局势了。

    但元琼隐隐约约有些担忧的是,文官集团本来就和武将门不太对付,更何况当年仁宗清洗勋贵势力时其后不乏文官世家的支持,现存的武勋势力同样也对文臣们抱着一些敌意。

    拉拢这四位守城统领的事,元琼担心能否顺利进行下去。

    不过元琼说到底也没有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在她看来崔括虽然现在看起来势大,但已经有这些老臣帮着她遏制住了,不出意外的话是翻不了盘,最后的赢家也肯定是她元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