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圣父文里的炮灰前妻4
希夷一把扶住杨三爷,伸手拎起地上唯一一件女士的羽绒服,那是给赵二妹买的,杨三爷这里也没有合适的人能穿。
“三爷爷,您记得吃,不然白放坏了,我这还有事,得回去了。”
说罢,转身就走,杨三爷追在后面好几步,也没追上,茫茫然的站在门口,攥着自己手里的羽绒服不知所措。
<tt_keyword_ad data-title="配饰服装" data-tag="精品推荐" data-type="1" data-value="1904"></tt_keyword_ad>往前走了几步,将女款的羽绒服如法炮制的塞给了李婶子,她在原主小时候被打骂撵出家门的时候,曾经留原主吃了一顿饭,还亲自送原主回家,叮嘱赵二妹不能打骂孩子。
这两人都是原主记忆中曾有的温暖。
等希夷走向村口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家家户户的炊烟燃起,村口的情报站已经散去,正好不用再面临另一轮的盘问和八卦,不然她还得再冲个岗。
她一身轻松的往外走,没预防,在公路口正好遇到了背着手,溜达着回来的杨老爹,看见希夷,先是一愣,沧桑的脸上立刻皱紧了眉头。
粗声粗气的呵斥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去哪?回来了也不知道帮着你妈做做饭,净往外跑……”
希夷站定,一双眸子平静的看向杨老爹,“妈把我撵出来了,让我滚,说是以后都不认我了!”
杨老爹一愣,眉头皱的更紧了,胸膛起伏了几下,眼睛一瞪,“你妈撵你,你就不知道认个错!大过年的瞎闹腾!让人家看笑话呢!”
“走!跟我回去!谁家大姑娘大半夜的还在外面逛!”
说着,背着手就往前,似乎笃定了杨秋一定会听话的跟在后头。刚刚还悠闲的脚步,现在因着恼怒和心烦,加快了几分。
杨老爹皱着眉,想到家里妻子闹腾的样子,就止不住的心烦,从年轻闹腾到老,到了现在这个年纪了,还经常因着一点小事哭天抢地,满地打滚的,也不看看自己的岁数。
这孩子也是,长到了,翅膀硬了,也不知道服个软了,他用脚指头都知道,现在村里肯定又在嚼自家的舌根。
“我跟你说啊,你妈就是那个性子,你也别犟,过个年,谁家闹成这样,你既然回来了,那就……”
话说到一半,杨老爹猛地一顿,不对!
他唰的转身,一看, 原本应该跟在后面的孩子,人影都快看不见了,他瞪大了眼睛,刚要喊人,就见公路上正好来了一辆村际运营车。
车停下,又开走,现在,孩子的身影都看不见了,只有暮色苍茫的大地渐渐地暗了下去。
“这孩子,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杨老爹愣在路上,不可置信的看着远处,完全不明白,自己说的话为什么不管用了。
车子慢悠悠的到了镇上,天色已晚,回省城是回不去了,虽然有车,但是希夷不想折腾,直接拿身份证开了房间,准备休息一晚,明天再回去。
她和衣躺在床上,过了一遍原主的一生。
生前苦恼抑郁,死后背负骂名。
杨秋是杨老爹和赵二妹生的第三个孩子,上面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
兄妹四人,要说谁独得了父母的关爱,倒也没有,杨老爹和赵二妹对待四个孩子都是一样的态度。
一视同仁的打骂和忽视。
孩子多,生活困难,杨老爹和赵二妹每日疲于劳作,根本没有任何的时间去和孩子交流,给口饭吃,不饿着就行了。毕竟家家户户都是这样过的,他们也是从小这么长大的。
但是两夫妻态度也很明确,想上学的上学,不想上的回家种地或者找个临时工的干干,都随孩子自己,看自己的脑子和本事了。
原主的大哥杨春高中没上完就进了厂子,在父母的帮衬下,结了婚,生了孩子。
原主的大姐杨夏念完了高中,读了个卫校,出来当了个小护士,工作一年,家里介绍着结了婚,生了孩子,之后就在村里卫生所帮忙。
原主的小弟读了个技校,出来干了汽修,年龄不大,在父母的操持下,早早的结婚生了娃。
杨家兄弟姐妹四人,除了杨秋,都结婚生娃了。杨秋的婚姻大事就成了原主爹妈的心病。
杨秋,虽然平时不吭声不说话,但是头脑聪明,心内有主意,一鼓作气读到了大学。
怕家里担心负担重,不让读,自己跑去申请了助学贷款,又勤工俭学,才磕磕绊绊的读完了大学。
读的书越多,看到的世界越大,杨秋越来越痛苦。
年轻人在奔波之中焦虑与抑郁,但是老家文化程度不高的老爷子老太太们,却可以快乐的听着戏,哼着曲,说着八卦。
看过书里的大千世界,青史留名,就想去看看世界的万彩缤纷,紫禁城的雕梁画栋,乌镇的小桥流水,巴黎的痛苦爱情。
稚嫩青涩的杨秋曾在日记中写下了一句话: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然而,见了太阳的杨秋,在社会现实的裹挟下,终于还要面临那些让她痛苦的黑暗。
因为她知道,父母不是不爱她,是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在日常的赚钱养家,操持家务中,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根本不值一提。
这让她更挣扎,她忍受着原生家庭的一切,却还要不断的自我救赎。
如果说读完大学的杨秋让杨老爹和赵二妹自豪的话,那不结婚工资还低的杨秋就让父母俩尤其不高兴了。
在原主父母的眼中,到了什么年龄该做什么就应该做什么。
不结婚=丢人且不正常。
离婚=丢人但人正常。
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让原主不敢轻易的踏入婚姻,但是迫于父母亲朋一再的压力,毕业之后,在同事曾仁的穷追不舍下,周围人的起哄下,点头同意和曾仁处起了朋友。
曾仁是一个人人提起都赞不绝口的大好人,他古道热肠,热心助人,怜贫惜弱,常常救人与危难之中。
没谈恋爱之前,刚踏入职场的杨秋被热心的曾仁带着进入职场,解决了很多问题,曾仁关心她,体贴她,每日给她送上一杯兑好温度的水。
因着这些感激,因着这些小小的温馨,后面在点头同意的时候,杨秋心里倒是也没有那么的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