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我是佛祖转世?不,我是一个rapper
许正阳刚念了几句就发现不对劲了。
自己的腔调很独特,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适感。
他心中十分震撼,“我生平第一次念诵佛经就震惊了少林寺七大首座?太神奇了吧!”
其实佛音哪里有那么神奇?
对儒圣来说这些都是小儿科,儒圣教导弟子的时候也会用类似的技巧,如“醍醐灌顶”一般让弟子们顿悟。
殊途同归。
“师弟,你多多念诵佛经,感受佛法的伟大。”文松大师有些酸,“对你的武道修为提升也有好处的。”
许正阳松了一口气,他还怕兼修佛门会让儒圣爸爸不高兴呢。
“师弟,不如我们讨论一下《金刚经》?”文山大师的斗志被挑起来,倒不是为了胜负。
就是想让许正阳的佛法造诣再提升一些,以后出去说是少林弟子,自己脸上也有光彩。
许正阳刚想说自己不懂,我连《金刚经》的来历都不知道,更加不知道释迦摩尼为什么要写金刚经,我谈什么领悟?
可突然发现《金刚经》经文已经牢牢刻在了脑海里,仿佛释迦摩尼对着须菩提在一旁念诵,感悟泉涌而出。
“好。”
这一夜,许正阳和七位高僧彻夜未眠,全程讨论《金刚经》。
历史上有很多高僧注解过《金刚经》,每个人都把自己代入了释迦摩尼的视角来注解《金刚经》。
而后世的僧人又喜欢拿这些高僧的注解来解释《金刚经》,到现在,释迦摩尼写《金刚经》的本意,总结一下大概就是:我发誓,我当时没有想这么多。
就像鲁先生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大概和所有的顽皮少年一样,突然有了一个中二的想法,然后就刻了。
到了后世就有了无数的解读。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一句废话,可能就是鲁先生的写法,却被解读为:在这里故意绕了下圈子,开篇就以婉转的笔调,营造特殊的艺术效果,形成了他所独有的沉郁顿挫、徐纤婉曲的语气系统。
这……不是扯犊子吗?
在一千个佛门高僧眼中,对《金刚经》有一千种解释。
就连少林寺七位首座对《金刚经》的理解都有偏差,谁都没有办法说服谁。
可,许正阳现在不管别人提出什么样的见解,他都能独辟蹊径,说出最合理,还让人无法反驳的意见。
面对质疑,还能够引经据典来说出当时释迦摩尼为什么这么说。
一切用事实说话。
这一夜,许正阳的嘴皮子着实厉害,舌绽莲花,佛音绕耳,让少林寺七大首座纷纷折服。
我不如他!
文山大师感叹道:“师弟,当初是谁让参军的?简直是暴殄天物啊!你当时要是入佛门,绝对是夏国高僧。”
许正阳忍不住打了一个冷战,“师兄,别闹,佛在我心中,而不拘泥于形式。我不会出家的。”
文山大师哈哈一笑,“没有人逼你出家,今晚听师弟讲经收获良多,还请师弟务必在少林寺多住几日,等师弟对《金刚经》领悟通透以后,可以研究一下《心经》。”
送走七位首座,许正阳非但不觉得疲倦,反而精神抖擞。
念诵了一晚上佛经,又和几个高僧讨论,他感觉心灵受到了洗涤。
存在即合理。
佛门能够传承几千年,固然有坏人,可它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许正阳不知道,他在国外那几年的经历对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很多退役老兵都有战后综合症,许正阳也不例外,只是他心智坚定,到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许正阳杀气重、戾气重,在战场上是一员猛将,可现在都市生活久了就会慢慢显露出来不适应。
而如今凭借佛法,他心中的戾气正在慢慢化解。
鱼幼薇从许正阳的衣领里钻了出来。
她刚才一直藏在许正阳的意识海里,这里可是佛门圣地,一个妖物如何敢献身?
自古以来,邪不胜正,单单是几百僧人念诵佛经都能吓得鱼幼薇落荒而逃。
不过那是之前,昨天晚上鱼幼薇听许正阳念诵了一晚上《金刚经》,被佛音洗涤灵魂,体内的妖气已经被佛音炼化。
不仅如此,她的灵魂和蛇身也完美融合在一起。
只需要修炼一段时间就能够重新化形。
蛇瞳意味深长的看了许正阳一眼,“我一开始以为你是儒圣转世,可现在我怀疑你是佛祖转世!
我见过很多人念诵《金刚经》,可第一次念诵《金刚经》就能够形成佛音,你还是第一人。”
“我是一个rapper!”许正阳突然蹦出来一句话。
“什么?”鱼幼薇显然没有听懂什么意思。
“哦,没什么。”许正阳解释道:“经文肯定有它正确的念诵之法,我只是找到了念诵的诀窍而已。”
“我呸!”鱼幼薇啐了一口。
要是这么简单的话,不知道有多少高僧出口皆佛音了。
她仰头看着天空的太阳,都忘记有多少年没有感受到清晨的阳光了。
原来活在阳光下的感觉是如此的舒畅。
我只想好好的活着。
陈馥雅、李天澜、夏婉君三人也醒了,洗漱完了和许正阳一块去做早课。
坐在大殿内听和尚们念诵佛经,夏婉君发现许正阳的状态不对劲,许正阳在小声跟着念诵,可是强调和那些僧人不同,有一股神奇的韵味,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她博学强记,瞬间想到了一个词:佛音!
如果没有记错,我和爸爸昨天一块来听的晚课,然后今天早上一块听的早课。
我可是智商高达161的天才少女,为什么我没有感悟到佛音,我爸爸却感悟到了?
父女情深不假,可夏婉君也不甘心落后于人啊。
许正阳有外挂,可夏婉君天赋惊人。
她仔细感觉许正阳和那些僧人的不同,很快,夏婉君就找到了其中的诀窍,开始跟着念诵经文。
过耳不忘,加上独特的强调,很快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