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醉成这样?
很好,都怪他们脾气上脑!
这下估计是,把人给得罪狠了,希望这号大人物接下来,能够尽快的忘记他们吧。
即便是,忘不了也没关系,只要别回来找场子就好。
相比起,他们的胡思乱想,曲烬衣显然是没有,把张继宗的事儿放在心上。
虽说那个伯伯,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拐她回家。
但是看对方那通身的气度,应当不是一个爱跟别人计较的人。
不然……
也不会坐到,如今的这个位置上了。
毕竟,她还是比较相信。
上面诸位,领导人们的眼光地!
就是不知道,对方究竟是看中,她身上的哪一点了?
不止是她,就连向来最喜欢,察言观色的曲正华也没有,把这件事儿放在心上。
只见,他突然双手环胸,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说了一句。
“哎呦喂,这会知道,愁眉苦脸了啊?”
“若是我刚才,没记错的话,大家不是都挺能耐的吗?”
“也不知道方才是谁,胆子还挺肥的?”他笑嘻嘻的说,“直接把人家书记,给砰的一声关门外了!”
话音稍落,就见众人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眼睛陡然一下子瞪的老大。
然后,全部都齐刷刷的转头,看向了身侧的曲正振,声音一致的询问道。
“老大/大哥你完蛋了,书记他是不是,看到你关门了?”
曲正华嘿嘿一笑,继续火上浇油。
“不止呢,当时大哥关门的时候,还差点,把人家的脚给挤了呢?”
“而且我都看到,那鞋上的黑印子了。”
这下,众人愈发的哀愁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本以为是捡了个大便宜,得个奖励就完事了,这下可倒好,还恰好把人给得罪了。
这可真是,一举两得啊?
(╥_╥)
一众人就这么,失魂落魄的回了堂屋,直到看到,张继宗留下的包裹。
曲老太几人,这才勉强的,缓过来一些,总算是提起了那么,一丁点儿的兴趣。
眼看着,这包裹还挺大的,应当是公社那边,给装了不少的东西。
几人在打量,包裹的同时,曲烬衣也在细细观摩着。
出于对这个年代里,上面给劳模们颁发,各式各样的奖励地好奇,她忍不住的催促了一句。
“大伯,你赶紧快拆开看看,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
她才说完,众人就循着声音,纷纷动作一致的,看向了曲正振这边。
顶着众人热辣辣的视线,他终于干脆利落的,抬手拆了起来。
等看清里面的东西后,曲老太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该说不说,不愧是公社,出手就是阔绰。
两条毛巾、一个搪瓷缸子、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
或许是怕路上,被碰坏了的缘故,公社那边硬生生的,给这些东西,包裹了很多层。
这才给曲老太等人,造成了一个视觉差。
让他们从潜意识里,觉得包裹很大,里面肯定是装了很多东西,其实不然。
不过吧……
张继宗带来的这些东西,也就是看起来不多,却都是这个年代,地地道道的硬货。
尤其是,那一支钢笔。
用曲家人的话来说就是,别看它看着挺丑的,但架不住它贵的离谱啊?
他们宁可用那份钱,去买糖、买肉、买粮食,都不带去,买一支钢笔的。
但是很显然,曲正振应当是,对这支钢笔眼馋很久了。
于是,这支钢笔。
就很理所应当的,被他笑纳了。
而作为曲家的大功臣,曲老太直接把搪瓷缸子,一把塞给了曲烬衣。
至于剩下的毛巾,还有笔记本这些东西,全部都被她,锁进了柜子里。
听说是,打算留着,给曲正振他们,做年终时候的奖励。
当然了……
这种奖惩措施,包括几个,半大的孩子们,也都可以参与进来。
曲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基本上每年年底。
都会按照一家人,一大整年里,对家里做出来的贡献。
分发各种奖品。
大到一张大团结,小到几分钱,亦或者是各种小物件不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
曲家赫赫有名的,父女二人组了,作为唯二没有,得到过奖励的曲烬衣。
则是因为,她前几年,都还太小的缘故,是以,就没怎么参与进来过。
可想而知,每年的年底。
她基本上是,从未得到过任何奖励。
于是,曲家众人就姑且认为,她还小,没办法对家里做贡献。
即便是,得不到奖励,也是应该的。
而且吧……
这看起来,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曲正华就不一样了,自从曲老太整了这么,一个绩效考核后。
他就从来没有,得到过一个奖励。
是的,从来没有!
可以说,是连曲景山这么个,向来爱好,调皮捣蛋的都不如了。
最起码对方,还得过一个奖。
而曲正华呢?
连毛都没有得到过,更别说如今是连,曲烬衣这么一个,奶娃娃都不如了。
但人家偏偏不信邪,简直是,人菜瘾还大的反面案例了。
因为每次都是,他刚要,做出一个贡献来,伴随着他的就是。
又闯了,一个祸事出来。
可以说是把,功过相抵这几个字,玩的明明白白了……
片刻后,曲烬衣捧着,这个年代里,极富特色的搪瓷杯子。
喝了满满,一大缸子的糖水。
喝完后,她又美滋滋的,咂了咂嘴巴,然后一脸喟叹。
“唉!就问伽伽你看到没?”
“请问我手里拿着的,这是什么味道的水,不用想也知道,这一定是,成功的味道啊!”
“……”
伽伽无言以对。
真服了,这到底是,喝了几口糖水啊,怎么就醉成,这样了呢?
……
转眼,时间一晃而过。
总感觉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而已,曲烬衣就已经长成了。
如今这般,亭亭玉立的模样。
在这期间里,整个临省,更甚者是整个华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乎是一夕之间,每个大队里,都多出了许多下乡而来的知青。
据说是,为了搞建设。
而这些,似乎仅仅,只是一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