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军令状
“什么?林秋老师不会真的以为孙权会割让荆州吧?”
“我错了!刚才不该夸林秋老师的,他现在又犯病了!”
“这也太离谱了,别人送你一座长安城就算了,竟然还妄想加上荆州?”
“完了完了,林秋老师膨胀了,估计就要领盒饭了!”
“你们都错怪林秋老师了,他只是演诸葛亮这个角色,真正要怪的是编剧!”
“对对对!不知道什么编剧才能写出这么脑残的剧本来!”
“你们等着看吧,估计林秋老师这个宰相位置要不保了。”
“可怜诸葛亮一世英名,就被林秋老师这样给毁了啊!”
……
众人的反应,与朝堂里面的文武百官如出一辙。
即便刘禅脸上,也是十分尴尬。
他看着林秋,缓缓开口。
“丞相操心蜀国上下,最近可能是累了!还是请多休息罢!”
见刘禅给出一个台阶,众人也纷纷跟着起哄。
“没错!丞相为了蜀国殚精竭虑,最近肯定是累了!”
“丞相如此高龄还在朝堂上废寝忘食,着实令我等敬佩!”
“都怪费祎不能,没能为丞相排忧解难。”
只不过,众人的好心,林秋并没有接受。
他转过身再次对着刘禅鞠了一躬。
“陛下,臣没有开玩笑,也没有累糊涂!”
“臣有十成把握,能够将荆州一并拿下!”
见林秋如此不识时务,刘禅也有些恼怒。
“哦?丞相如此有把握?”
“倘若孙权因为这个无理的要求,收回长安城怎么办?”
“到时候荆州没有拿到,连长安城也白白浪费,那可就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面对愠怒的刘禅,林秋十分坦然。
“臣愿立下军令状!”
“如果臣没能拿下长安城以及荆州数郡,臣愿意辞去所有职务,从此告老还乡,不再出世!”
军令状三个字一出,当即让众人面色一变。
“丞相,万万不可!”
“丞相,您还请三思!”
“丞相,蜀国不能没有你啊!”
一连串的劝阻从文武百官嘴里出现,这也让刘禅觉得十分没有面子。
只不过,如今文武百官心中,他丞相诸葛亮的话,比他这个皇帝更管用罢了。
想到这里,刘禅露出一个自认为和善的笑容。
“相父严重了,你我都是为了这蜀国百姓,为了光复汉室天下,实在不至于如此。”
“只不过您的提议,着实有待商榷罢了。”
“无论如何,您都是我蜀国的丞相,我刘禅的相父啊!”
刘禅的话刚一出口,周明远便在一旁解说起来,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个身份一般。
“刘禅这番话看似是在替诸葛亮着想,实际上却是将他逼上了梁山。”
“虽然明面上是在替诸葛亮开脱,可实际上,却是说诸葛亮已经老糊涂了,若不是诸葛亮仗着在蜀国的威望,仗着他刘禅相父的身份,也只不过是一个老糊涂罢了!”
“事实上,刘禅在位的时候,一直对诸葛亮都有所不满,否则也不会在诸葛亮死后,不准大臣们前去吊唁,也不准兴修庙宇了。”
“虽然表面上尊称一声相父,但若说三国有谁最希望诸葛亮死的,刘禅肯定是其中之一。”
听到周明远的解释,屏幕前的观众震惊不已。
“什么?周教授,您说的是真的吗?”
“天呐,我一直以为,刘禅跟诸葛亮的关系很好啊!”
“刘禅真是不识好歹,要不是诸葛亮,他的蜀汉早就灭亡了,他居然还想着诸葛亮死?”
“就是!电视上面的刘禅,还以为自己多牛逼似的,他该不会真的认为自己比诸葛亮更强吧?”
“不会吧,不会吧?刘禅要是有这种想法,该不会真是秀逗了吧?”
“论自我感觉良好,我就服刘禅了。”
事实上,相较于三国如今的局势,反而是蜀国内部更让林秋头疼。
在化身成为诸葛亮之前,林秋着实认为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应该不差。
直到现在他才发现,不仅仅是刘禅,蜀国内部还有许多官员对于诸葛亮并不是那么服气。
相较于那些人而言,魏延甚至都算是好的。
林秋站在朝堂之上,摇摇头拒绝了刘禅的劝说。
“陛下无需多言,若是连荆州数郡都不能拿回,那臣自然也没有脸面继续留在这朝堂之上了。”
见到林秋执意,刘禅强忍着笑意,装作为难的模样。
“丞相的意思,刘禅自当遵守。”
“但蜀国可以没有我这个君主,却不能没有丞相你啊!”
“照我的意思,丞相可以去尝试,但告老还乡这件事,以后无须再提了!”
刘禅自认为说得天衣无缝。
毕竟林秋已经把话放出来了。
倘若他真的没能收回荆州,或者连长安城都没能拿到,就算刘禅挽留,恐怕林秋也没有脸面继续留在蜀国了。
虽然猜到了刘禅的意思,但林秋并没有拆穿,而是顺着他的话说道。
“陛下尽管放心,这件事便交给臣了!”
事实上,就连周明远也不大看好林秋。
荆州的地理位置与长安城有着些许相似。
如果说长安是蜀国与魏国的交界,那荆州便是吴国与蜀国的界限。
将长安交给蜀国,吴国非但没有损失什么,反而还能让兵力更加集中。
可如果将荆州交给蜀国,则无异于割地求和。
这对于心高气傲的孙权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林秋既然能够提出来,并且还立下军令状。
也就意味着,这件事在他看来是十拿九稳的。
想到这里,周明远不由得叹了口气。
“哎,原本想着给大家做解说,只可惜,林秋接下来要做什么,就连我也看不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