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天不亡我蜀汉
“本相即日班师回朝!”
林秋的这句话,让所有人热血沸腾。
“不知道林秋老师扮演的诸葛亮回到蜀国之后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啊!”
“换做是我,第一件事就是让刘禅那个废物退位!”
“说实话,刘禅的太子比他都有作为一些。”
“我猜林秋老师不会这么做,毕竟他现在代表的是诸葛亮,那可是大大的忠臣!”
“就是!要是林秋老师有异心的话,恐怕不会让人回去报信了。”
在众人猜测之际,林秋已经带领少量精兵追上了姜维、魏延的部队。
“魏延!丞相临走前嘱托,我才是主将!你这是违抗军令!”
面对姜维的阻拦,魏延丝毫不顾。
“姜维,你别拦着我,论行兵打仗,你懂什么?”
就在这时,一道出乎两人意料的声音突然响起。
“魏延,看样子你是很不满意本相做出的安排了?”
“我就是不满……”
魏延的声音戛然而止。
他回过头,两只眼睛瞪得溜圆。
“丞……丞相?”
“您还活着?”
林秋满头黑线,颇有些愠怒。
“大胆魏延!你三番两次咒本相死,难道你是想谋反不成?”
魏延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当即低头认错。
“魏延不敢!”
“哼!”
林秋冷哼一声,朝着队伍前方走去。
“姜维!吩咐下去,急行军二十里后,就地安营!”
“是!”
……
半晌。
林秋坐在主营之中。
在他两侧,是蜀国一众将领。
“若本相所料不差,那司马懿应该已经退回北方了。”
林秋扫视一周,继续说道。
“诸位,对于此次北伐,有何感想?”
姜维率先走上前回答。
“回丞相的话,姜维认为,接连征战,此时北伐蜀军着实有些草率。”
“虽然魏国内部矛盾不断加深,国防空虚,但蜀国同样是强弩之末,若是继续北上,恐会两败俱伤,让那东吴坐收渔翁之利。”
魏延脸上写满了不悦,可却没有办法反驳。
虽然他一直主战,可蜀国如今的情形着实有些不堪。
林秋点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
“不错,那你可知道为何本相不惜耗费财力物力,接连北伐?”
姜维先是一愣,而后正色回答。
“丞相日理万机,汉室鞠躬尽瘁,数次北伐,自然是为了收回领土,光复汉室!”
画面中的林秋还没说话,屏幕前的诸多诸葛亮们已经开始讨论起来。
“哎!怪不得姜维不能继承诸葛亮衣钵,太迂腐了!”
“照我说,诸葛亮北伐全是做无用功罢了!”
“咱们都知道蜀国战力在三国之中是最弱的那一个,难道诸葛亮心里就不清楚?”
“对啊!所以这几次北伐我着实是没看懂。”
“之前看过一个分析,如果诸葛亮没有这么多次北伐,说不定蜀国还不至于败亡得这么快,至少也在东吴之后了。”
“这是哪里来的谬论?难道你是说诸葛亮是蜀国灭亡的原因了?”
……
画面中。
林秋看着姜维同样叹息一声。
“哎,姜维啊,这话可是发自你的内心?”
姜维不解,却还是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
“是!”
听到姜维承认,林秋再次摇了摇头。
“跟了我这么些年,你还是没有学到什么啊!”
“扑哧——”
魏延在一旁没忍住笑了出来。
林秋眉头一皱,转头看向魏延。
“哦?既然魏将军笑出声,想必是知晓本相心中的想法了?”
被林秋点名,魏延毫不犹豫走上前。
“魏军无人,而蜀军中有我魏延压阵,丞相定是知晓魏延能够为丞相破军杀敌!”
魏延说完,还得意的看了一眼姜维,仿佛再说:我在丞相心中就是比你厉害!
这模样,直接让众多观众忍俊不禁。
“历史上魏延是这样子吗?这也太搞了吧?”
“不过历史上记载,魏延的确有些刚愎自用,说出这样的话,倒也合情合理了。”
“我知道诸葛亮怎么死的了,肯定是被魏延活活气死的!”
“魏延这人带兵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只不过这脾气太臭了!”
“那可不,当年可是能够跟张飞互喷的人,怎么会是一般货色?”
林秋缓了许久才将心中那股火气憋了下去。
“看样子,前些年任职汉中太守,倒是让你长了不少气焰啊!”
听到汉中太守,魏延面色一变,转过头,果然众多将领皆是皱起了眉头。
当年关羽镇守荆州,作为军事要地的汉中,同样需要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
原本众人都认为会是张飞,甚至连张飞自己都已经做好了走马上任的准备。
可谁知最后刘备却将这重要的位置给了魏延。
这也是后来蜀军中许多人不满魏延的原因之一。
见到营帐内气氛有些凝重,林秋摆了摆手,将话题拉回原处。
“其实,数次北伐,劳民伤财,本相心中又怎能不知?”
林秋叹息一声,继续说道。
“只不过,本相自知寿元将尽,若不给魏军一些震慑,恐怕我死后,蜀吴联盟就会支离破碎,甚至魏,吴两家联手灭蜀也不是不可能!”
“此番征战的目的,便是让司马懿心中有所畏惧,同时也让东吴知晓魏军的一些底牌,维持住蜀吴联盟。”
林秋这番话,让众人低头不语。
唯独魏延第一个反应过来。
“什么?丞相寿元将至?”
听到魏延这一声,营帐中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看向林秋。
林秋轻笑一声。
“即便没有续命成功,姜维按照我的布置,应该也能惊退司马懿。”
“只不过,现在不需要了。”
“天,不亡我蜀汉!”
众人精神皆为之一振,姜维欣喜的说道。
“丞相的意思难道是……”
林秋点头确认。
“没错!”
“七星续命,不愧是神迹。”
“本相向天再借了数十年阳寿,只盼着临终前,能够见证我蜀国光复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