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59章
最近肉丸厂的生产已经步入进轨,供上麻辣烫店的需求不在话下。
可仅是这样却不够,必须要扩展销路,厂子才能真正存活下来,否则万一店铺有什么事,那厂子也幸免不了。
于是陈秀玲就打算比较会推销的人才,把自家的产品推一推,可谁知现在招个工人容易,招个人才却是不易。
一连半个多月,也没找到人。
陈秀玲只得先从普通员工里提拨了一个勤快又会来事的小年轻给自己当帮手,她先跑一跑。
这天新业务员小王风尘仆仆的从外头回来,大冷天的居然热出了一身汗。
他把外套脱了,边喝着水边跟陈秀玲说道:“老板,乐家超市那边不肯要我们的东西,说他们现有的火腿肠品牌都已经够卖了,咱们这个没什么特色。”
乐家超市是80年代末就开起来的一家大型超市,这些年更是发展到附近几十家连锁店,就连她们这个小县城也有两家这样的大超市,一家在机关单位社区附近,一家就是荷花街那家大超市。
是有名的大型超市了,要是能把产品送到乐家去卖,那就不愁东西卖不掉了。
陈秀玲闻言轻皱眉头,拿起桌上放着的自家新品,表面塑料皮写着‘星月经济大火腿’的火腿肠。
没错,这是她给自家新品火腿肠起的名字。
看这名字就知道来源于她家闺女和儿子名字中各一个字,组合在一起。
起因是因为她发现闺女是个小吃货,厂里那阵正在研发火腿,她拿回来试吃,闺女和儿子都特别爱吃,尤其是闺女吃的特别香,她回去就跟她李厂长说了就叫这个名。
李厂长当时表情有点微妙,不过也没有出言反对。
不过为啥要叫经济、大火腿呢。
因为现在市面是卖的小包装的火腿肠,一种是外省的大牌子,肉含量较高,但较格也贵些,40克左右的规模,大概要五毛钱左右一根。
另一种就是本地的火腿肠,牌子没有名气,价格也便宜些,规格一般是20-30克左右的,大概要两到三毛一根。
不过这种肉含量也较少,有的甚至里面除了面粉就是一些调料,吃不到什么肉的。
本县的火腿肠厂以前做的就是这种,还有一种鸡肉肠几乎除了鸡皮就是淀数,价格贵一点的根本就卖不出去,后来还是陈秀玲找他们订货,厂子才好起来。
陈秀玲综合了市面上的火腿肠产品,做了一款猪肉火腿肠。
肉肠的肉含量比较外省大牌子要高些,规格也是50克一根更大的,价钱却较便宜一点,零售价四毛五。
可谓真是经济又实惠,走的是性价比、薄利多销的路线。
可以说除了牌子没有名气,这款火腿绝对不是没特色的。
陈秀玲听小王这样说,决定亲自去看看。
这次还是一个采购员接待他们,对方并没有跟他们寒暄的心思,直接了当的说道:“我不是说过了,你们的产品没什么特色,我们超市火腿肠品牌不少了,没有再进别家的打算。”
说完那个采购员就说自己忙的很,匆匆打个招呼就走了,都没给陈秀玲说话的机会。
陈秀玲一看这样,对方是一点谈的心思都没有,她不禁皱了皱眉头。
一般打开门做生意,即便拒绝也会委婉些,这人怎么说话这么冲。
小王也气的不行,没想到对方比上次态度还差,上次起码多说了两句,但气过后他又有些泄气道:“老板,咱们怎么办呐!要不咱们往餐饮店推销吧。”
陈秀玲摇头,“咱们这款不适合餐饮店。”
她想了想又道:“既然他们不要,咱们也不强求,先去各小卖部推销吧。”
经济发展起来后,县城里小卖部小超市也不少,陈秀玲便和小王分头,一人背着一些自家火腿到各小卖部推销。
下午,小王跑了一天渴的嗓子要冒烟,在一条老街找了一间不算大的小卖部。
这间小卖部不足十平的样子,四面摆满了货架,跟普通上卖部一样,卖些各种油盐浆醋、速食产品。
一个卷头发,看上去三十多岁的女人边看电视边打毛衣。
小王买了瓶哇哈哈纯净水,这牌子最出名的一款奶饮料,八十年代末时就已经被小孩子们熟知,其实人家也早就做起了水饮料,据说卖的还不错。
小王边喝水,边用眼角余光看货架上的火腿肠。
这家店架子上摆着两种本地青峰牌火腿肠,都是比较便宜的,还有一种外省的知名品牌,价格要贵点。
看到此,小王想了想便放下水瓶闲聊般说道:“老板,你这还有秋雪牌火腿肠呐,听说这牌子可有名了,还上过央视广告呢。”
小卖部老板本来三分之二的心神在电视和毛衣,三分之一心神才在小王这个顾客身上,听他这样说终于放下毛衣,起身笑眯眯道:“你这小伙子有眼光,秋雪牌火腿肠全国驰名,卖的可好了,来几根尝尝?”
全国驰名是真,卖的好却是未必。
平常来她这小卖部的都是一些附近居民,做饭的大婶小媳妇没几个会买这种火腿肠,只有上孩子嘴馋了会买个一两根当零食吃,但买的还是便便宜的本地青峰牌。
她进秋雪牌是因为大家都进,你不进显得你这家店连这么有名的牌子都没有。
因此虽说单价高,但其实赚不了几个钱。
“是嘛,老板,那你给我拿一根。”小王说道。
买再少也是客,老板笑容不改的给他拿火腿肠,“五毛一根,还要别的吗?”
小王没有答,而是从自己包里拿出自家产品,他们厂新生产的这个火腿肠,包装是特地找广告公司设计的,外皮上虽是经济实惠的字样,但看上去也挺精美。
而且东西放秋雪牌,整整大上一大圈,一看料就足。
小王被调到销售部时,也曾认真了解干这行的门道以及产品的情况,因此他直接道:“老板,我们厂也是做火腿肠的,这是我们最新款的产品,料足价廉,绝对不比秋雪牌差,你要不要试试?”
老板一看就乐了,心说这小伙子绕这么大弯子原来是推销东西的,可火腿肠根本不是店里主要卖的,她现有几种也不打算换,谁知是哪个小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不知合不合格。
于是就客气道:“咱们现在已经有好几种了,都是知名品牌的,暂时不打算进新品牌。”
小王听出言外之意,这不就是嫌自家产品是杂牌子,没知名度嘛。
小王能被选上来搞销售,就不是个知难而退的人。
他想说自家厂子以前是做冰棍的,也是本地老牌子,没有不知道的。可想到现在卖的产品都不一样了,这样一说没准人家还觉得他们更不专业。
于是只好换个思路,他想了想说道:“老板,您听说过玲玲麻辣烫嘛!”
他家老板的麻辣烫店如今开遍全县,又有电视上做过广告,县里人不知道的少。
老板一听果然眼睛一亮,这家店她当然听到过,前阵子还一家子过去吃了呢,只是人太多,等了有半个多钟头才叫到号。
她于是点头道:“听过,你们这火腿肠,不是会?”
“没错,正在麻辣烫店老板投资开的厂生产的,咱们牌子是新品,现在是没什么名气,但质量绝对是有保证的,而且不久的将来咱们一定会打广告,这名气不就来了嘛。”
“那、那我尝尝。”老板娘终于改变主意,接过火腿肠撕开包装,咬了一口。
嗯,这肠肯定放了不少肉,比淀粉肠可好吃多了,比秋雪牌也不差。
她问道:“那你这个批发什么价?”
“批发价三毛,统一零售价四毛五。”
秋雪火腿肠五毛钱一根,她其实才赚五分钱,青峰牌的才两毛钱一根,其实也才赚五分,也就是薄利多销了。
这个居然一根就能赚一毛五,老板想了想道:“那我先进五箱,卖卖看。”
小王回去很快安排车给送了货,之后又再继续这样跑订单。
老板收了货,便把火腿肠拆箱放到货架秋雪牌火腿的旁边,还真别说,这星月牌火腿虽说是个小牌子,但包装精美,摆在大牌旁边一点不输阵,而且相比来说大了一圈,一看就实惠的样子。
刚摆好没一会儿,就到了小学生放学的点。
几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就跑了进来,这个要买汽水那个要买糖,老板就忙着给他们拿。
其中一个胖胖的小男孩手里攥着钱,往货架上看。
他想像平时那样,买根两毛钱的淀粉火腿解解馋,可眼睛不自觉的就往旁边肉肠上看,想着还是肉肠更香些,可肉肠也更贵呀。
买一根肉肠,能买两根半淀粉肠了,而且也没多少东西,同样是没咬几口就吃完了,也不怎么过瘾。
往常他都是月初零用钱多时才会买,这时快月底了,他也不剩什么钱了。
他暗自咽了咽口水,刚想掏钱,余光就扫到肉肠旁边有一款新的火腿肠,包装还挺好看的,他上学学了不少字了,认识上面写着‘星月经济大火腿肠。’
小胖男孩瞪大眼睛,他每天放学来这家小卖部买零食,还头次看到有新的火腿肠。
他指着新品问道:“老板,那是新来的火腿肠啊,我的天呐,居然比肉肠大一圈,这个多少钱呀。”
老板百忙中回答他,“比肉肠便宜一些,四毛五一根。。”
小胖男孩眼睛瞪的更大,“更大还更便宜?”
虽说只比肉肠便宜五分钱,但是那火腿几乎是肉肠的两倍,小男孩掏出五毛钱,“老板,我要那个大火腿肠。”
后头几个字记得牢牢。
老板忙完别人要给他拿,其他小孩看到这又便宜又大的火腿肠,也都跟着一人买了一根。
转眼间就卖出好几根,老板收着钱哼着歌,心想,看来不怕这火腿肠会砸手里。
结果第二天第三天,没一周时间,小学生们就买了将近两箱星月牌火腿,又过了大概半个月,剩下的三箱也卖完了。
老板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这火腿还是挺有优势的,于是赶紧联系厂家订货。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好几个小卖部之间,厂里订单虽不太多,但也稳步增长中。
陈秀玲这些日子一直也在跑销售,又连着忙了一周。
周末的时候就打算不出去了,陪陪两个孩子。
钱要赚,但生活也要有。前世她一直觉得只有先把事业搞起来,才能让孩子过上好生活,但忙于赚钱,她却没怎么陪过孩子,错过了孩子成长阶段,今生她不要再错过。
周六下午的时候,她去菜市场买了排骨和一些蔬菜,打算给两个孩子做些好吃的。
刚进小区时,正巧就碰到了秦海川夫妻俩。
这俩结婚后,也搭上一起开店,因此一直开影不离,显见的感情是不错,夫妻两个有说有笑,秦海川背上还背着伍秀娟带来的小闺女。
小女孩才三四岁,一脸懵懂的样子,可能是在秦海川背上,觉得她自己变高了,笑的咯咯的。
陈秀玲见了会心一笑,与他们打了招呼,顺嘴聊了两句,“便民店弄的怎么样了?”
秦海川怕背上闺女掉下来,往上掂了掂说道:“都弄的差不多了,我打算下周四开门,到时我搞个开业仪式,你要是有空带着孩子来吃饭呐?”
陈秀玲算算日子,下周四倒是没什么约好的事情,但还是说:“最近我厂子里有点忙,我尽量抽时间出来。”
秦海川也知道她把雪糕厂买下改开食火腿厂的事,毕竟是他和媳妇工作了不少年的工厂,也是希望陈秀玲能把厂子开下去,毕竟里面的大部分工人,都曾是他们的老同事。
他点点头,又道:“我店面旁边是个小超市,我在那拿了不少饮料,跟那老板混熟了。听说你们厂新出了火腿肠,回头我给你们介绍介绍?”
陈秀玲说:“那赶情好。”
几人边走边又说了几句别的,临分别前秦海川说道:“到时要是有空一定来,对了,听我妈说宋老师夫妻两个回来了,你帮我问问他们俩要是有空,让他们也过来一块吃饭。”
“他们从南方回来了?”陈秀玲惊讶道。
宋瑶开始时请假一周去京市大医院看病,后来又打电话回来跟学校又请了一周假,说是去南方要去做个手术什么的,陈秀玲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电话里也说不清楚。
秦海川点头:“上午回来的吧,我妈说看到了。”
陈秀玲应了后,与三人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