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回到九零年代离婚前 > 第25章 第25章

第25章 第25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25章

    清溪县开发区位于城北以北,这里以前是块很大块的野地,因为土质原因不好开垦,前两天被规划成开发区,区内如今虽有大小厂十来家,但还是很空旷。

    开发区附近还有几个小村子,但这几个村再往北就不属于县城了。

    陈秀玲到这几个村边发传单,边发边打听哪家有房子出租。这几个村子因为守着开发区,年青人大部分进厂打工,但两个大厂都是电子厂,要求高一点,有些不识字或是岁数大的也不要,剩下这些就在家种地。

    但也因离开发区近,这几个村能租的房子都租出去了,陈秀玲连着去了两个村子也没有打到合适的房子。

    她是要找个房子当小作坊,小一点无所谓,但怎么也得结实吧,像快塌的土坯房虽然有,但真的不行。

    又接着去第三个村了,这个村子叫窦家庄,之前她买豆腐的那个老汉和卖鸡的大哥都是这个庄子的。这二人还都是实在人,之前做生意在他们那买了不少东西。

    不过夜市生意结束后,她就没有做臭豆腐了,主要是这个适合当小吃,不太适合当早饭卖,因此后跟窦老汉就没啥联络了,最近几交去小巷菜市那边也没有见到他,估计这阵子农忙没去。

    那个卖鸡的大哥倒是因为她现在卖早餐,她一个星期去他那买两回鸡,每回买的量也越来越多,关系也算不错,不过她也没来过这个村,不知他们都住哪,要是碰上或许还能让他们哪个帮着介绍下。

    不过她发了一会儿单子也没碰上,此时她已经连走快两个小时,口渴的直冒烟,就想找一家讨点水喝,她顺手就敲开了一家房子不错的人家,谁知门大打开,她愣住了。

    “房奶奶,您怎么在这?”陈秀玲没想到会在这遇到自己的房东。

    房奶奶显然也有点吃惊,同时也说:“你怎么知道我在这。”

    还没等陈秀玲开口呢,里头就有一个女声喊房奶奶饭做好了没,说是工人还等吃,吃完还得干活什么的。

    陈秀玲这才注意到,房奶奶花白的头发凌乱,身上还挂着围裙,显然是正在做饭,她赶紧说了自己想喝水的需求,房奶奶点点头便‘砰’的一声把门关上。

    陈秀玲只得在外面等了几分钟,就见门又开了,房奶奶端了碗水出来,“凉白开,你赶紧喝。”

    陈秀玲接过边喝边问,这才知道这里房奶奶儿子租了用来织毛衣的地方,里面有十几个女工在用毛衣机织毛衣。

    这个时候服装行业发达,大厂活多做不完的话,会找一些小的加工厂帮着做一些,然后贴上自己的牌子,这种小作坊成本不高也解决服装厂旺季人手不够的问题。

    她们县虽然没有服装厂,但市里却有一家大服装厂,想必是去服装厂接的活,回来找人自己加工。

    倒也是个不错的买卖,不过这种小加工厂没什么发展前景,而且一量市里服装厂旺季过去,他们很可能就没活做,就算这样的一个小作坊,投入的机器、人工、房租水电也是不少的。

    不过陈秀玲也没多想,她喝完水就把碗给了房奶奶,顺道问了附近有没有出租的房子,房奶奶摇头说不知道,她平时太忙。

    陈秀玲就又打听窦老汉家,这窦家庄姓窦的比较多,开始时房奶奶还没想起是谁,后来听陈秀玲说是户磨豆腐的人家,她才想起来这村里是有一户磨豆腐,随即就给她指了方向。

    陈秀玲道了谢刚想走,谁知就又被房奶奶叫住,对方吱吱唔唔半天,才说出想让她把接下来三个月房租交了的事。

    陈秀玲挺过来六月下旬过来的,如今是九月中旬,说起来也差不多快交房子了,但陈秀玲今天并没带多少钱出来,她只得道:“房奶奶,我今天是有别的事出来,你看这房租还有半个多月呢,我下交过来再给你吧。”

    房奶奶一脸为难,不过最后不是叹着气,期期艾艾的说:“行吧,那你可想着啊。”

    话音刚落,里头就有人再次喊房奶奶,这次还是个男声,声音听上去也有些不耐烦,房奶奶赶紧跟她说了声,关了门进去了。

    陈秀玲微微皱眉,刚才她听里头的男声叫房奶奶妈。

    原来这就是她儿子?怎么他自己开厂子,却把自己快七十的老妈使的团团转,唉,真是世风日下啊。

    不过人家妈愿意为儿付出,又能说什么呢。

    陈秀玲背着手,按着房奶奶刚刚指的方向,很快就来到三间小瓦房前。

    瓦房前没有篱笆也没有墙,偏房倒是放着磨,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豆腥味,看来她没找错地方。

    她来还算巧,窦老汉正好在家,看到陈秀玲过来很是惊讶。

    前两个月陈秀玲没少在他这里买豆腐,让他着实赚了一笔,可这个月开始便没有订了,好在他之前打算招人手帮忙被对方拦住了,但不是有些遗憾,现在看对方居然找上门,难道是又想找自己订货?

    不过还没等他高兴,对方就说咱出来意。

    原来是想租房子。

    窦老汉也没有失望,毕竟好事不是总有。他觉得两人合作期间,对方收货利索结钱也痛快,是个不错的姑娘,因此也就愿意帮忙。

    他说:“这个我不太知道,我让我家老婆子给你问问去。”

    说着他就让旁边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但精神头颇足的老太太帮忙问下哪家愿意出租,还问清了陈秀玲的要求。

    老太太让她进屋,给她倒了水,然后才出去。

    这老太太办事还能快,没一会儿就回来了,然后说是村尾有一家有三间盖了没几年的大瓦房,因为儿子儿媳在厂子上班赚了些钱在城中买了房,本来老两口在村里住,但年后没多主老头儿就没了,老太太就跟儿子去住了,房子就空了下来。

    正好想要租出去。

    陈秀玲听了真是松了一口气,今天一天就能找到房子可真是太好了,于是就同意看看房子,窦老太太就到大队就打电话,让那家房主回来。打完电话反正也没事,她就又带着陈秀玲先去那房子外头看看。

    陈秀玲见这房子建在村尾的小河边,院墙有些破败,但里头的房子确实是比较新的,而且比其他房子地基稍微高些,房子也更敞些,虽也仅有三间,但她估摸着前期是够用了。

    于是心里是挺满意的。

    回到窦家就又等了大概半个钟头,可能房主确实比较着急出租,骑着个自行车,满头大汗的来了。

    来的是个小伙子,应该就是老人的儿子,对方来了便带他们去看房,陈秀玲看房子里面跟自己想像的差不多,就是院子长期无人打理有很多杂草。

    小伙子怕影响出租,边拨草边说:“租金好说,但我想一年一签。”说完他还不好意思,我在城里上班,不能经常跑这边。

    这个陈秀玲倒也没什么意见,反正她也不是想干一锤子买卖,这早餐车她准备干一时间的,就算后面干不下去,她也可以做别的用处,但她手头资金有限,租期可以长,但房租还是想三个月一付。

    小伙子有些为难,他太忙了,不想跑来跑去,主动道:“咱们这离开发区近,一般我这样的房子能租五六十一个月,但如果你同意租一年,我可以租给你四十块一个月怎么样。”

    陈秀玲刚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我也住城里的,你可以告诉我住县城哪,我回头可以三个月一次给你把房租送去。”

    小伙子一听,“那这样也行。”

    于是又方就去了大队,让村长做个见证,双方签了个租凭何同。

    陈秀玲顺便跟村长说起自己想在这开个吃食作坊,让他帮忙找两个大婶帮忙干活。

    她既然在人家村子里开作坊,不是挺用人家的人比较好,这样村民想挣钱才不会找麻烦。

    村长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大婶在外可不好找工作,忙问她的要求。

    陈秀玲便说需要一个会做饼的和一个会做腌菜腌肉的,要的人不多,村长也就没大嗽叭喊人,而是叫会计叫了两个干活实在的过来,陈秀玲简单问了两句,也没什么意见。

    她既然把这事交给对方,是不是真实在也得真的相处才知道,就没什么好挑三拣四的,于是便说了工资待遇和工作时间。

    两人听说每月有两百块,做的多了还有奖金,两人立即喜形于色,即使时间有点长也不介意,毕竟守家在地的,就算去附近的开发区的厂子也还得过两个村子呢,再说她们也进去开发区的工厂。

    办好了这些事,陈秀玲看天气不早,与众人告别并推了窦老太太留饭的建议,她赶紧回了春晖里。

    此时秦海川五人还没回来,她跟秦大妈说一声,要是他们回来就让他们在居委会等一等,然后就赶紧骑车去接儿子。

    自打她开始卖早餐后,陈秀玲每天下午就比较早去接儿子。这时候普通小学一二年级的下午四点多放学,她就也按这个点就接儿子,儿子已经习惯了,她今天却是晚了。

    到桂老师那里,她看挂在墙上的表已经快五点半了,赶紧跟儿子道歉,“星星,对不起,妈妈有来晚了。”

    星星前两天已经学会看墙上表的时间,从四点多开始他就眨着黑白分明的白眼睛时不时看门口,然后等了一个小时妈妈也没来,小身子不知有多落寞。

    但此时看到妈妈,他笑脸立即便扬了起来,小身子扑到妈妈怀里,听到妈妈的话,仰头看她,然后使劲摇头,表示没关系。

    陈秀玲简直被善解人意的儿子暖化了,前世时儿子即使智力障碍时,也没有现在乖,那时他只要看不到她的时候时间长一点就会各种吵闹,弄得她只能时刻将他带在身边,后来大一点才好一些。

    这时桂老师也感叹道:“唉,星星太乖了。”

    陈秀玲点头笑道:“是啊。”

    与同学老师道别,陈秀玲便骑车带着儿子回了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