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把想法说开了
两人对视良久。
宋时新想说让她等自己,最近他都有好好学习,争取明年去参加高考,然后考去省城。
可同时,他也知道考大学又哪是那么容易的?
知青院里面的那群知青,好些之前都是高中毕业,今年雄心壮志地去高考,不一样也考得不尽人意,更何况他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就算在他三哥的督促下又拿起了课本,这两个月也一直在努力学习,但是要他去参加高考他还是没有信心。
万一他没考上,岂不是耽误人家姑娘?
而且,她在他面前也从来没有掩饰过她想要回城的想法,上一次他没有自私的阻拦她去参加高考,这一次也不想让她为难。
宋时新尽力克制好自己的情绪,走到王冉冉的面前,真心地说道:“恭喜你,考上了大学,可以回城了。”
“嗯,谢谢!”
下乡五年,在她都快要绝望的时候,又给她的生活里注入了新的希望,声音里有着掩盖不住的欢快。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城?到时候我送送你。”
他过来就是想要跟她说这些吗?
王冉冉面容微僵,“你就没有其他话想对我说的吗?”
“我……”宋时新心中微涩,沉默了片刻,低声开口道:“还有好好照顾自己。”
王冉冉挑眉:“然后呢,你是不是还要祝我早日找一个如意郎君?”
没听出她言语里的揶揄,宋时新语调艰涩,“嗯,如果有……”
“宋时新。”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王冉冉厉声打断,“你还是别开口了,我问你话,你来回答,想清楚再回答。”
她看着宋时新,“我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的是省城的学校。”
“啊?”宋时新有些懵,呆愣地看着王冉冉,她这是……
她的家在隔壁省,当时有机会直接填报她老家那边的学校,选择在他们省城是为了离他更近吗?
王冉冉选择这里的学校,她给自己的理由是为了稳妥录取,但其实她的分数填他老家的学校也不是不行,可能在潜意识里她早已经为自己做了选择。
“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省城?我知道你没有城里户口,现在去了城里,也没法去领供应粮,更没法找工作。但是你可以去参加高考,一年不行就两年。只要你用心,以你的聪明,两年时间就算你考不上大学你也能考上个大专,再不济你也能考上市里的中专,等我们毕业后争取分配到一个地方。你愿意吗?”
愿意!
他当然愿意。
……
宋时景和陆蔓蔓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宋父宋母这一下午那扬起的嘴角都没有压下,直到傍晚宋时新领着王冉冉来到宋家介绍说这是他对象,宋母的笑容一滞。
按说宋时新这个年纪都还没有结婚,这会儿突然说他找了个对象,她应该是高兴的。可这对象是个知青不说,还是个考上了大学即将回城的知青,这件事情就让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
虽说她一直觉得自家儿子不比别人家孩子差些什么,但她也不得承认王冉冉这姑娘的确优秀。撇开她是城里人这一项不说,就说她一个姑娘家小小年纪背井离乡,从一个娇滴滴的城里姑娘,到现在在地里干活一点不比她们乡下姑娘差。现在自己又争气的考上了大学,这是多少男人都拍马都赶不上的。
这么个优秀的姑娘凭什么守着个乡下的穷小子?
宋时新也看出了宋母的担忧,“妈,我和冉冉商量好了,之后我也会去参加高考,到时候我也考去省城,考不上省师范,但是省城又不是只有那一个学校,我可以考取其他的学校,然后等我俩毕业就结婚。之前三哥让我学习的时候,我虽然没有重视,但是多少还是学了一些,等明年我就去考高中,然后再去考大学。”
宋母打看着信心满满的宋时新,沉默了许久。
她活了大半辈子也不认识几个字,但读书有没有用她可太知道了。
不说旁的,就说自家老三。
要不是他读了书,当年就算是有再多的工作机会摆在他的面前也拿不下一份。
而且,他们宋家的日子过到现在这个程度,老三没有功劳吗?
那肯定是有的。
再有,现在老三他们夫妻俩都争气的考上了大学,上学不用花钱不说,学校还有生活补贴。毕业之后还管工作分配,出来再分配的工作,最差也能进工厂,大学生进工厂不是技术岗就是领导层,运气好点还能进事业单位,那就是领导干部了。
她倒也不怀疑宋时新会考不上大学,毕竟有宋时景在前边打了个样板,都是亲兄弟,脑子应该也差不到哪去。
宋时新现在也还年轻,要是也能考上个大学,以后学校再给分配个工作,那可不比在地里刨土强得多。
若是,他能考上大学,和王冉冉在一处,他们这事倒也不是不行。
不过,两人要处对象也不仅仅是两个小年轻的事情,就算王冉冉可能年轻容易感情用事,但她父母呢?
更何况之前还出过林慧芳的事情,她不得不多问一句,要是他们俩再处个两年对方又来一句父母不同意,那她儿子岂不是又要遭受一次打击。
“王知青,这事你父母能同意吗?”
其实关于这一点,王冉冉在知道自己对宋时新有好感之后,就旁敲侧击的打探过父母的口风。
家里人还是相信她的眼光,也支持她的决定。
为了让宋母放心,第二日她就带着宋时新去镇上的邮局给家里打了电话,告诉家里人她处了个对象并且考上了大学的事情。
宋母在听说王家父母不仅没有反对,反而让王冉冉过年回家的时候把人带回去让他们瞧瞧的时候,心里总算也能舒一口。
王冉冉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四号了,已经临近年边,再加上一来一回的折腾,又赶着去县里买了两张火车票,等到他们出发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了,也正好能回家赶上个团年。
宋时新第一次去未来岳家,好多东西临时准备来不及,王家在城里也不愁买,宋母一合计就准备了许多乡里的特产装上让他们带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