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宋绶的政治态度
如果张唐卿想害赵祯,不至于用如此明显的手段。
不过,赵祯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哦,对了,今天来还有一件事,刘莹有了身孕,慈元殿的厨子做得饭菜不合她的口味,朕的御厨房又不能天天给她供应伙食,她想吃你家的饭菜,朕厚着脸皮和你讨要两个厨子,爱卿不会拒绝吧?”
张唐卿鄙视的说道:“你都上门讨要了,臣能拒绝吗?”
赵祯哈哈大笑起来,痛快,尤其是看到张唐卿吃瘪的状态,太痛快了。
李八女心里对张唐卿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李八女发誓一定要学到张唐卿拍马屁的技能。
赵祯笑够了,看着张唐卿师徒动手中地蛋,好奇心驱使下,也挽了挽袖子,和张唐卿师徒一起下了地。
“老张,你真打算把你的师兄弟们都外放了?”
张唐卿的手一下子顿住了。
“别多想,朕没有在你家里安插皇城司的人,是通过其他途径知晓的。”
张唐卿笑了笑说道:“如今朝堂太危险,我的师兄弟和同年们还没有自保的实力,所以,臣觉得还是外放的好,起码能增加一下基层治理能力。”
“可我觉得你有点过于小心了,虽然王相公和范相公理念不和,但起码没有杠起来吧,有朕从中调和,总不至于引起两人的冲突吧。”
“官家,您太乐观了些,从《澄清吏治五条陈》开始,朝堂会慢慢的分成两党,党争已经开始,不会以官家的意志为转移。”
“朕也调和不了?”
张唐卿摇了摇头,“当两党杀红了眼,官家也不能幸免。”
“瞎说,朕永远处在裁判的位置。”
张唐卿见赵祯还是没有引起重视,也就不再劝了,没有亲身经历过,赵祯认识不到党争的危害性。
赵祯以为张唐卿理屈词穷了,随即说道:“既然你已经有了安排,朕索性就同意了,可你别忘了,等你的同年们再入京时,关键位置可能就会被丁卯科韩琦他们都占完了。”
“无妨,臣相信我的同年们。”
“既如此,朕有数了,不过你不能走,钱庄的事情,交给别人不放心。”
“臣省得。”
赵祯点了点头。
四个人一起下手,也种不完这么多地蛋。
赵祯起驾回宫时,还带着张家的两个厨子,专门负责婕妤刘莹的饮食。
劳动了一天,张唐卿胃口大开,和折继闵两兄弟喝了几杯。
要想安排师兄弟们外调,张唐卿倒是有很多种方法,一是赵祯可以直接安排,不过如果赵祯出手,有点小题大做了。
王曾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王曾出手,显得张唐卿无能。
所以,张唐卿把目光盯在了宋绶身上。
一是宋绶和韩琦的关系摆在这,二是张唐卿要摸一摸宋绶的站队问题。
如果宋绶站在了王曾一队,范仲淹除了失败,没有第二个结果。
宋绶的府邸在外城,租的店宅务的房子,两进的院子,只有老两口居住,还有一个老仆。
“宋相的俸禄不低吧,为何生活如此节俭?”
宋绶放下碗筷,笑着说道:“我家族中人口多,族人又没沾上我什么光,全靠种地度日,可族中学子总要有个出息,我这点俸禄,刚刚够孩子们读书的费用,不得不节俭一点啊。”
张唐卿深深向宋绶作揖,“宋相高风亮节,唐卿不及。”
“哈哈,你张唐卿富可敌国,又不偷不抢,全靠自己双手挣来了万贯家财,自然不用像老夫一样节俭度日,唐卿登门必定有大事,说吧。”
宋绶的夫人闻言,告了罪,回了后宅。
“想必是问问老夫关于五条陈的意见吧?”
“瞒不过宋相公。”
“你岳父让你来的?”
张唐卿摇了摇头,说道:“家岳并不知道下官要来见宋相公。”
宋绶好奇的问道:“莫非代表希文?”
“非也。”
宋绶摸不着张唐卿的路数了。
“下官只是代表自己问一问宋相的意见。”
宋绶盯着张唐卿,沉声问道:“唐卿如何看待希文的五条陈?”
张唐卿回盯着宋绶说道:“治国之良策。”
“可王相公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应徐徐图之才是上策。”
“先帝亲政前,可徐徐图之,娘娘垂帘奏事时,可徐徐图之,官家登基时,可择一条施行,如今,大宋已经没有时间徐徐图之了。”
宋绶问道:“唐卿此言何意?难不成官家亲政,反不如娘娘垂帘奏事之时?”
“纵观历朝历代,经过百年时间后,老大帝国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汉武之能,不能扭转局面,如今,大宋立国七十余载,各种矛盾逐渐凸显,冗官、冗兵、土地兼并等问题频发,而今正是革故鼎新的好时机,一旦错过了,未来需要百倍的努力才能扭转局面。”
宋绶吃惊的看着张唐卿,他哪来的勇气说出了冗官冗兵和土地兼并问题?
哪怕是范仲淹,都只敢提冗官,不敢动军队和土地问题。
“本官自认对大宋中心耿耿,如果当政只喜欢听歌功颂德,下官瞬间可作出花团锦簇的文章,可于治国何益?于百姓何益?如今,韩琦、文彦博等人尚未居高位,范相公在朝中独木难支,如果宋相不支持范参政,范参政的五条陈,必定会被束之高阁。”
宋绶忽然笑了,“你到底是站在你岳父一边,还是站在范相公一边?”
张唐卿尴尬的笑了笑说道:“下官倾向于范相公之策,但不支持五条陈全部实施。”
宋绶指着张唐卿,笑骂道:“你个狡猾的张唐卿啊,两边都不支持,又两边都不得罪,殊不知,两边站队乃是官场的大忌。”
“嘿嘿,宋相说什么,就是什么吧,今日下官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老夫洗耳恭听。”
“下官的同年,大部分在开封任职,缺少基层经验,下官请宋相帮忙看看,能不能把下官的同年调出京城,去外地为官?”
“你想躲?”,宋绶刚说完,又摇着头说道:“不对,不是躲,是保存实力,避免夹在两方受气,也是为了保护你的同年,避免被人贴上保守派或者改革派的标签,是也不是?”
“瞒不过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