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破局之策
张桂山看着张唐卿已经思考了半天,依然没拿定主意,有点着急。
“唐卿,如果他们要让爹爹一起上书,爹爹答应还是不答应?”
张唐卿回过神,笑着对张桂山说道:“爹爹,您尽管签字,事情可能比较复杂,签不签字无所谓,关键看某次大朝会。”
张唐卿的意思是说,上书,引不起多大的波澜,最后定音,是在朔望大朝会上决定下来。
一般情况下,正七品就能被称为升朝官,也就是说,正七品官就有参加朝会的资格,但随着科举、荫官等人数增加,正七品以上的官员数量骤增,估计整个开封府要超过一千人。
一千个人开会,光组织就是个麻烦事,所以,慢慢的,就演变成五品以上官员参加。
张桂山才是个正七品的朝请郎,还没参加大朝会的资格。
如果张桂山不签字,就等着吕夷简给他穿小鞋吧,张桂山可没能力应付吕夷简的打击。
“既如此,那为父就有数了。”
张桂山愉快的去秘阁上班,而张唐卿一天都没精神,连他最近常去的东京作坊都没去。
张唐卿在想着从何处破局。
如果去信青州府,询问王曾口袋里的人物谁可用,一来一回至少要五六天,而三天后就是大朝会,时间上来不及。
张唐卿只能把他熟知的所有官员都一一列在了纸上。
曹佾好奇的看着纸上的人名,看着张唐卿把李迪、张耆、陈尧佐、夏竦等人一一划去。
最后,只剩下了参知政事晏殊和章得象、枢密副使范雍、三司使叶清臣。
张唐卿在范雍的名字旁边写下了“不熟”二字,在章得象旁边写下了“孤臣”二字,在叶清臣名下写了“根基浅薄”四字。
确切的说,叶清臣应该划归枢密院一派。
唯一可用的人,只有参知政事晏殊。
如果是在唐朝,张唐卿少不得要喊晏殊一声恩师,毕竟是晏殊录取了张唐卿。
但在北宋,从太祖皇帝开始,就严禁借着科考的机会拉帮结派,严禁拜座师,所以,才有了殿试这一环节,就是为了让所有进士都知道,他们是天子门生,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当他们的座师。
晏殊乃是赵祯的老师,同刘娥的关系也还算不错,本身有野心,但有才名而无治世之能。
晏殊自应童子试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开封府当官,并且担任过流内铨的主官,和大多数人的关系都很好,人脉关系很广。
如果要想搅乱吕夷简的打算,需要很多五品以上的官员共同发动才行,否则,指望着张唐卿一个人,把吕夷简得罪死不说,可能还会让李迪对张唐卿有看法。
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说服晏殊。
当夜色再次来临,张唐卿去了晏殊的府邸。
晏殊府内,依然是歌舞升平,近二十人的饮宴现场,用有伤风化来形容都不为过。
晏殊已经有了三分醉意,看到张唐卿来了,招了招手,让张唐卿过去说话。
张唐卿笑着说道:“今日打扰晏参政,是下官的不是。”
晏殊一把推开自己怀里的姬妾,哈哈笑着说道:“听说你最近光去城外,故而今日就没喊你。”
“唐卿谢过参政美意。”
“哈哈,老夫最喜欢和你们年轻人一起玩耍,你张知监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竟然放下公务到我家,必定有事。”
张唐卿看了看左右。
晏殊晃悠悠站起来,对众人拱了拱手说道:“本官去更衣,你等继续,要是看上了哪个,本官送给各位了。”
“谢晏参政。”
互相赠送歌姬,或者把自己的小妾送人,并不丢人,甚至会被人传为佳话,这就是宋朝士大夫的真实生活状态。
历史上,苏东坡就用自己的小妾春娘,换了一匹马。
所以说,大宋群臣关系很好,毕竟都当过连襟,晏殊的庶子,不一定是晏殊的种,大家互相之间都是亲戚关系,有话好商量。
“唐卿,可有看上的?我送你了。”
“呵呵,谢过宴参政,但有喜欢的,必定跟宴参政讨要。”
晏殊大喜,这是张唐卿积极向自己靠拢的信号啊,从未听说过张唐卿要别人的小妾,也没听过张唐卿的小妾送人,没想到,今日张唐卿竟然答应下来,这不是向自己靠拢,是什么?
晏殊已经决定,过段时间,一定要把张唐卿的小妾万绮红要过来。
晏殊和张唐卿进入书房,屏退众人,屋内只剩下了张晏及曹佾和一个幕僚。
书房内陷入了安静,气氛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晏殊正在思索张唐卿到底要干什么,只听张唐卿声音低沉的问道:“晏参政,您要做一辈子的参知政事?”
晏殊闻言,酒先醒了一半,什么意思?我做一辈子参知政事?
“如果您继续不争不抢,估计再有三四年时间,您连参知政事都做不了。”
“明峻何出此言?”
“听闻有人要串联,共同奏请二圣,晋封使相为太师?”
晏殊看了张唐卿一眼,没说话,而是端起面前的茶水,轻轻喝了一口,就在这喝茶的当空,晏殊已经想好了如何回答。
“最近确有耳闻,使相大人劳苦功高,辛辛苦苦支撑诺大的朝堂,当得起太师之名。”
张唐卿毫不犹豫,站起来,拱了拱手,“既然晏学士不肯说实话,就当下官没来过,告辞。”
晏殊面露微笑的看着张唐卿,仿佛在说:“小样,想拿捏我?你还嫩了点,我就不信你不回来。”
然后,晏殊看到张唐卿拉开书房门,大踏步往外走去,丝毫没有放慢一下脚步的意思。
晏殊懵逼了,这不是欲擒故纵之计吗?他自己写的《三国演义》上有好几个类似的桥段,包括张唐卿开头的那几句话,也是《三国演义》中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桥段。
直到张唐卿的身影消失在影壁后面,晏殊才回归神,真的走了?
晏殊的幕僚劝道:“东翁,您应该听一听张唐卿说什么,我感觉他好像有不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