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隋唐风云录 > 第263章 谭啸风重返敦煌

第263章 谭啸风重返敦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先皇李世民去世后,他后宫中没有养育、且品级低的女人们,都被安排出家。帝王的嫔妃等级如下: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等)正一品,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等)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李世民的爱妾徐惠是充容(正二品),虽然没有生育,但品级高,不用出家,继续生活在宫中被奉养。武才人(武媚娘)在皇家寺院感业寺出家,削发为尼。新皇李治早已与武才人两情相悦,以前由于李世民高高在上,武才人是可望不可及的禁果。李治每每见之,都是干渴难耐,常年思念,深入骨髓。

    李治服孝期间,摆驾到感业寺进香,特意与武才人单独相见,见伊青丝尽去,身着宽大僧袍,更显娇小文弱,不禁爱怜,上前拉住伊的手,嘘寒问暖。武见李治对自己是真心关心,甚为感动,向其倾吐衷肠,拿出了自己早已写好的诗作,表白心意: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白话就是:由于思绪纷纷将红色错看成了青绿色,时常想念君容使得生活支离破碎身心憔悴。若是您不相信我常常泪流不止,请打开衣箱验看石榴裙上的的斑斑泪痕吧。

    李治看罢,触动了内心最深处的心弦,微微颤栗,将伊紧紧搂在怀里,要给伊温暖、抚慰思伤。

    二人默默相拥许久,李治轻声说道:“我要将你接出寺院,长相思守,呵护一生。”

    武擦干眼泪,仰望李治,幸福地笑了。李治看着伊笑靥如花、眼神晶莹,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都酥了,心中默念:“我必让你苦尽甘来。”

    谭啸风炼就了自己的枣木剑后,回到崂山与师傅一起潜修,袁天罡见弟子彻底摆脱了尘世心魔,如今又练成了自己的法器,境界又上一层,大感欣慰,说道:“你已出师,为师心愿已了,可以专心修炼羽化飞升了。为师提醒,我们门派道术艰深,授徒不易,非大慧根之人难入本门,你要及早遍寻天下,寻找可继承衣钵的苗子。想当初,我为找你,可是花了十多年的心血啊。”

    谭啸风心有所感,说道:“我遇到一位童子,道心资质比我当年强出多多,只可惜他已有名师了。”

    袁天罡精神一振,说道:“为师不是自夸,历世百年,就没见过比本门道法还高深的门派,那该子若真是如你所说,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奇才!既然有缘,就应该劳心费力将其弄到手。”

    谭啸风道:“他就是胡荣的儿子胡洲,我练成法器后,为了能与胡荣交流,在他庄上住了一段时间,那小孩对我的本事羡慕不已,整天泡在我那学习,短短几日,就能将一丝内气注入到木剑之中了。”

    袁天罡听了更加确信这是奇才,断然说道:“你立刻动身前往敦煌,你的徒儿就落在他身上了。”

    崂山在山东极东,敦煌在河西极西,从崂山到敦煌有五六千里的路程,谭啸风被师父点醒,心急火燎,匆匆赶路。一路行来,专抄近路,遇到崎岖小路,全凭二腿跋山涉水;遇到平坦之路,不惜金钱买马疾奔。

    胡荣见谭啸风又来了,问其为何,谭啸风在路上早已想好,答曰:“我与胡洲投缘,上次教了一些道教功夫,特意回来考较。”

    胡荣笑笑不置可否。

    胡洲在胡家堡遇袭时擅自冒进,被敌一脚踹翻,不但身负重伤,还破坏了三人联手阵型。事后,胡荣没问伤势,只是严厉告诫:“你记住!有些错误是无法弥补的,若你不是我儿,犯此大错,必然撵走,永不再用!”

    在胡洲印象中,父亲从不发火,也没打骂过任何人,这是胡荣说过的最重的话,胡洲听了心灵震动,比身上的伤更痛。此后唐军进犯,胡荣排兵布阵,后来亲率精骑突袭张掖,胡洲都没敢提出上阵从军,只是在家里乖乖学习练功。

    这次谭啸风到来,一个愿教,一个愿学,二人整日黏在一起,几乎无暇顾及他人。乐桂英对其它事大大咧咧,但对儿子有着母亲天然的敏感,私下对胡荣说:“我怎么觉得小谭此次前来变得怪怪,好似要拐走我儿似的。”

    胡荣笑道:“果然母子连心,你一语中的。”

    乐桂英大惊,急问道:“你既已看出,为何不阻止?”

    胡荣道:“谭啸风又不是教我儿学坏,是在真心教导真本事,我为什么要阻止?”

    乐桂英想想也是,但就是觉得不踏实,干脆去找他们问个明白。

    乐桂英来到谭啸风所在的独院,见儿子也在,直接问谭啸风:“你这么一心一意教导我儿,是不是想把他拐走啊?”

    谭啸风知道这层窗户纸早晚得捅破,现在到了摊牌的时候了,面对乐桂英,可比胡荣好对付多了,乐呵呵回应道:“我与胡洲相处越长就越加确定,他是修炼本门神功的天赐人选。道教虽然门派众多,唯我门最为高深,我师袁天罡,年纪过百,精气不衰,将来必能羽化飞升,得成正果。”这是谭啸风首次向胡洲表明想要收徒,此番话语也是说给胡洲听的。

    乐桂英听谭啸风说的玄乎,弄不明白,转向胡洲,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胡洲听到谭啸风讲过许多师徒二人走南闯北的故事,羡慕不已,早想出去闯荡,说道:“我当然想拜师了!”

    乐桂英不知如何是好,这事不弄明白,哪能心安,对二人说道:“你们一起跟我走,让大当家给捋清楚!”

    在胡荣家里,一家人外加谭啸风团团坐在一起,胡荣告知,此事重大,须慢条斯理,把一层层剥开,才能得出结论。胡荣让谭啸风介绍师门渊源,谭啸风讲述,本师门一脉单传,到他已经是第八代了,谭啸风为了说服胡荣,透露了本门私密:“本门为何单传,除了能让师父一心教导外,还因学到深处,师徒之间能突破语言的局限,直接用心交流,更有甚者,师父羽化之时,灵魂出窍,能超越时空,感之无限,并将些许信息直传给徒儿,包括过去将来,我师曾受此传授,知道一些过去未来之事。这就是为何单传,并一代代进化的原由。”

    大家听了心头震撼,胡荣听过许多灵异、玄化之事,以前都不当回事,这次是首次相信,因为从面对面中,胡荣不但听谭啸风的讲述,还直接感受到了他的内心。胡荣缓缓说道:“世间万物,人生百态,只要身心自由、诚于己心,无论做什么,都不枉一生。”

    胡荣对胡洲说道:“我们父母都想把能给的一切给你,这就是传承。你怎么想的尽管直说。”

    胡洲听了谭啸风讲述师门渊源,更加坚定了修道的决心,说道:“我想拜师学道。”

    乐桂英看到儿子心意坚定,说道:“你若远走,我心不舍,但我明白,要给你自由,我不拦你。”说到最后一句,乐桂英有些哽咽。

    胡荣想到了玄奘法师,对胡洲说道:“道门佛门同理,都是学识艰深,修行之人就像在敦煌西面的沙漠中行走,茫无尽头。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有一位高僧法名玄奘,从小出家,二十岁的时候已经走遍大江南北,研读了所有庙藏佛经,然后他发宏愿,要去西天取得更多真经。二十年前他独自前往天竺,走到敦煌与我偶见,有感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印象深刻。果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玄奘历时十七年,带回七千多卷经书,载益而归,与我在敦煌再次相遇。我向其请教:“此行圆满否?”

    他答:“人生如无涯苦海,涅槃方得圆满。”

    我又问:“大师满载而归,可是要宣扬佛法,普渡众生?”

    他答:“自己尚不知如何得渡,何谈普渡众生。”

    如今他在长安大慈恩寺内翻译带回的经书,这是一辈子也做不完的事啊。”

    胡荣又说:“我敬佩他的精神,但我不赞同他一条道走到黑的执着。所以,我强调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不受说教的束缚,诚于己心即可。”

    胡荣很少长篇大论,胡洲听着父亲的讲述,感受到对己的深情呵护,不住点头。

    胡荣告诉胡洲,道门高深,一经踏入,可能就是几十年,不要忙于决定,再思考一些时日。

    十天后,胡洲对父母说,拜师出家的决心没变,这就要与师父一起远游了。胡荣还是不完全放心,对谭啸风说道:“胡洲年龄尚小,心智未成,我有一个要求,你肯答应,我才同意。”胡荣接着说道:“一二年间你需带他回来见我一次,既解我们作父母的思念之情,也让我考核一下他的所学,明了他的心意。”

    谭啸风满口答应。

    谭啸风知道胡洲一直生活安逸,未见过世面,对胡洲说:“我们去长安,带你去看当今世上最繁华之地,去感受这个充满诱惑的花花世界。”谭啸风对此有过深刻教训和切肤之痛,要让胡洲尽早看透锦绣繁华、看透情爱缠绵,闯过世俗这一关。

    胡荣陪着乐桂英送行,走出老远乐桂英停下脚步,默默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泪水夺眶而出。胡荣轻声言道:“雏鹰长大,就要离巢高飞,离开父母,独自经受风雨的锤炼。今有谭啸风带着闯荡天下,是其幸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