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隋唐风云录 > 第240章 张亮假子生祸端

第240章 张亮假子生祸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吐蕃和西吐谷浑联军进犯敦煌,使得敦煌通往鄯善的商道中断。大败联军,杀了联军统帅噶尔棱兴,断绝了他们侵占敦煌的幻想,西吐谷浑的可汗达延芒结跌足哀叹:“此战不但损兵折将,还从此商道不通,这是断了今后的活水之源啊!”

    达延芒结的谋臣慕容赫琏参加了与胡荣之战,感触颇深:“胡荣威名盛传二十载,我们极为重视。然而与其交手,才知比传说的还厉害!”

    “我们只能与其和谈,修复关系。”达延芒结让慕容赫琏出使敦煌,设法重新开通商道。

    慕容赫琏携重金拜访胡荣,见到胡荣后,首先对联军入侵表示道歉,并呈上千两黄金,以示和解的诚意。

    胡荣收下礼金,说道:“我接受你们的道歉。吐蕃人觉得我好欺,妄图霸占敦煌,所以我将攻击重点针对他们,只对他们进行了严惩。若无吐蕃掺和,你我本来相安无事。”

    慕容赫琏听了连连点头,顺势说道:“你我两家商道相通,合则两利,今后理应重归于好,重新开通商道。”

    胡荣道:“我同意。虽然在政治上你我隶属不同的集团,但生意归生意,这一点你我都能独立做主。我倒是建议,咱们就此达成共识,以后你我再有龃龉,也尽量协商解决。”

    慕容赫琏由衷言道;“您老威猛无匹,却愿意动之以理,晚生敬佩。”慕容赫琏年过四旬,但在其少年时期,胡荣之名已经如雷贯耳,今日首次与胡荣面谈,感觉胡荣温文儒雅,厚德载道,不禁让人心悦诚服。

    胡荣道:“为了尽快恢复商业繁荣,我派出一支百车商队与你一起回去。有此表率,天下商人必被重新吸引而至。”

    慕容赫琏大喜:“如此,我此次出使,堪称完美。”

    胡荣知道自己与吐蕃冲突只是刚刚拉开序幕,有意拉拢西吐谷浑,遂说道:“从敦煌通往西方世界的商道有二条,你们若是愿意加深合作,我愿意将自己商队的侧重点放到你们这条商道上。”

    慕容赫琏听了精神一振,知道这是要谈双方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慕容赫琏郑重说道:“你老如此照顾我们,我一定与可汗言明。我认为,若能与你建立牢固关系,对我们西吐谷浑极为有利。是你以一己之力,将敦煌重塑辉煌,我愿意唯你马首是瞻,为继续繁荣发展尽力。”

    胡荣见慕容赫琏答的漂亮,心生赏识,从此,从敦煌出阳关、走鄯善、前往西方的商道重新开通。

    ------------

    张亮在筹备征讨高句丽时,奉命在洛阳招募了三千精壮从军。回来后,朝廷将这三千人遣散,同时处理的还有大批船舶。张亮掌管海军时受到启发,让义子公孙节购买了二艘大海船,从遣散的人员中招收了五百人,在莱州(今烟台)成立了商运船队,起名鸿鹄,专门从事海运业务。此时期的商船还不能远洋,只是沿海岸线航行,在近海处通商,从莱州北上通天津,南下到扬州、余杭,甚至通往广州。航运装载量大,比起陆路来运输成本大为降低,鸿鹄船队成立后前景喜人。

    高句丽战事前,张亮已被升为刑部尚书,战后回到京城任职。

    公孙节有张亮做靠山,生意顺风顺水,发展很快,迅速成为通外船商巨擘,引起了长孙无忌的注意。长孙无忌上报李世民,李世民警觉起来,张亮本是重臣之中的另类,不事学问,但办事干练,江湖习气甚重,只有自己能够驾驭。他经营海运,就是在培植羽翼,若待其羽翼丰满,除之难矣。如今自己背疽未愈,若有不测发生,岂不留一祸害。

    李世民为子孙计,明示长孙无忌,查找张亮造反证据。长孙无忌知其深意,让鸮踪堂出动,威逼张亮手下常德玄,让其举报张亮谋反。常德玄上书朝廷:“张亮私养五百假子,意图造反。”

    李世民闻报,立刻将张亮及其家臣全部下狱,分头严查。张亮宠信的术士程公颖在威逼利诱下出具供词:“张亮曾经对程公颖说,‘吾臂有龙鳞起,此是何兆?’程公颖答:‘将军之名应图谶,会腾起化龙。’张亮听了大喜,对程公颖赏赐颇丰。”

    李世民在朝堂上公布了张亮谋反的证据,进而总结道:“张亮私养义子五百人,是想干什么,就是要造反。”

    百官中钻营之辈众多,纷纷迎合圣意,要求处以极刑。李世民见房玄龄心怀戚戚,知道张亮是房玄龄介绍给自己的,私交甚好,让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一起到狱中与张亮诀别。

    张亮见到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听到自己已被皇上亲判死刑,面色不改,淡然说道:“我一生能如此风光,全是皇上所赐,皇上如今要收回,我亦无怨。”

    长孙无忌关心地问道:“可有什么事情需要托付?”

    张亮略顿一下,转而哈哈一笑,洒脱说道:“皇上不但要我死,还让我全家同赴黄泉,让我无牵无挂,还有何事可托?!”

    房玄龄听了抽噎不已,自己无能为力、一句安慰话语也说不出。张亮本有许多话要对房玄龄说,心知长孙无忌是李世民铁杆拥趸,与自己并无交情,见其与房玄龄同来,知道是为监督而来,岂肯在他面前吐露心声!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离开牢房,长孙无忌问房玄龄:“你看,张亮死的冤不冤?”

    房玄龄神情落寞,摇头不言。房玄龄与杜如晦、后期与魏征,都能畅所欲言,但是与长孙无忌相处几十年,总隔一层,感觉他的思维与他们这些纯臣并不完全相同。

    长孙无忌接着说道:“我觉得不冤,我不是说他真要造反,我相信他对皇上的忠心。我是看到他死全家都不在乎的狠劲,有所感悟,若是皇上不在了,他有造反的胆子。”

    房玄龄不禁暗暗吐槽:“贪生怕死反成优点了!这是为了让皇子继位再自剪社稷羽翼,自弱其国,让臣子心寒啊。”

    张亮被明正法典,押到长安西市斩首,全家妻儿一并被杀。

    朝堂之上,与张亮同时期投身秦王府的人,几十年下来,已经没几个了,他们心里明镜,张亮造反是捕风捉影,实则是对张亮江湖出身的否定,李世民为了社稷传承,更相信世家大族之人。张亮之死再次印证了“君疑臣则臣死”这句名言。徐世绩看到张亮被斩,心中暗忖:“幸好自己谨慎,当初张亮入秦王府后,就尽量不与其往来,后来张亮高升,就更注意避嫌了,所以这次张亮事件没有牵扯到自己。”

    程咬金私下向徐世绩请教,张亮为何被杀,徐世绩答道:“李世民在为身后事打算,为后世消除隐患。张亮位高权重,却干起来了航海这一不易管控的行当,个人实力发展太快,撞到了枪口。”程咬金牢骚道:“他妈的,打天下时,我等伸长脖子死命前冲,九死一生博得功名。如今坐享天下,还必须学做缩头乌龟,活得真他妈的不痛快。”

    程咬金又道:“张亮有五百假子是造反,有人有五千义从,他却视而不见。”

    徐世绩知道程咬金说的是胡荣,嘿嘿笑道:“胡荣占据西北,卡位极佳,皇上如鲠在喉,如之奈何。胡荣活的痛快,可惜你我学不来!”

    程咬金点头认可,当今皇上精明强势,唐朝国祚如日当空,胡荣能够突兀耸立,太过奇葩!

    张亮之子张慎微,是张亮前妻所生,与后妈不和,出走江湖。张亮获罪全家被斩,张慎微侥幸逃脱,躲藏在洛阳兴聚赌场老板单通的庄园里。张慎微原是贵胄公子,相识者众,到哪才能不被识破,重新做人呢?单通听说,普天之下,只有西北敦煌是块自由乐土,不受皇权管控。单通思来想去,孙璇月与胡荣有渊源,此人信义,值得一试。

    单通拜访孙璇月,言及张亮谋反被杀,直言张亮在世时对自己照拂多多,深为悲痛。当今皇上杀张亮就是兔死狗烹,无情无义。

    单通属于河南帮派,与洛阳的龙虎帮走的较近,孙璇月曾与龙虎帮严重冲突,后经单通出面斡旋,重归和平,但与单通本人并无私交,今见单通前来倾倒苦水,知其别有深意。孙璇月看重单通的实力,心知这是拉近双方关系的契机,顺势说道:“皇上家国天下,只想把天下财富据为己有,天下百姓都为其奴,看来是张大人的海运船队触碰了他的逆鳞。如此看来,给皇家卖命就是笑话,还是我等身在江湖的好。”

    单通听得大为赞同:“还是孙老板说得通透。”单通叹息:“可是皇权在上,我等百姓只能任其宰割。”

    “也不尽然,胡荣雄踞西北,就不买账。”

    单通见孙璇月提到了胡荣,心道正好,相问道:“有人想私下潜往敦煌,可有专门的门路?”

    孙璇月心知关键点来了,明确言道:“当然有,就是通缉要犯也无问题。”单通大喜,讲出自己真实来意,想将张慎微偷运至敦煌。孙璇月答道:“你我都是侠义之人,你找到我头上,说明你信我,我愿不计生死,全力相帮。”

    单通感动:“这份情义我铭记在心,从今往后我视你为兄弟,为兄弟两肋插刀,绝不皱眉。”

    孙璇月挑起拇指:“单兄高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