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程名振勇克卑奢城
李世民与部下商讨攻打高句丽的方略,李世民说道:“隋炀帝杨广动用百万兵马进攻高句丽,乃是倾注了举国之兵,致使民不聊生,动摇了国家的根基。因此我们要吸取教训,不可过分劳师动众,你们说说,应该出兵多少为宜?”
徐世绩说道:“隋文帝杨坚曾经出兵三十万进攻高句丽未果,我认为需要陆路三十万,水路十万,共计四十万大军。”众人探讨,基本达成了三五十万的共识。
李世民摇摇头说道:“你们不当家不知国库钱帛累积不易呀,我这次出兵,房玄龄等文臣都是反对的,就是害怕耗费过巨。我也不打算为了区区高句丽,将国库掏空,因此,我计划出兵十七万。”此言一出,众将哗然,十七万兵马如何能够灭国?
李世民说道:“我这次出兵,是讨伐弑君逆臣,是以顺讨逆,以治乘乱,以逸待劳,以悦当怨。我大军所到之处,必能获得一部分人的支持,如此实力倍增,此其一也。其二,能够一蹴而就将其灭国最好,暂时不能灭国也无妨,只要占据了部分领土,使其伤筋动骨,令其臣服,也算达到目的。”
长孙无忌见会上李靖没有发表意见,会后找到李靖,询问对攻打高句丽的看法。李靖说道:“皇上雄才大略,制定的方略我完全赞同,故而在会上没有发言。如果说补充,我认为高句丽与我们不同族不同文,且世代为仇,无论他们国内如何纷乱,我们大军一到,都会同仇敌忾,故而不可指望他们的内应。”
长孙无忌道:“所言甚是,我一定会伺机对皇上进言的。”
李靖又道:“胡荣是以少胜多的天才,且参加过杨广的三征高句丽,对那里颇为熟悉。此次皇上出兵不足,若能让胡荣参与,必能建功。”
长孙无忌叹口气,说道:“我曾经征得皇上同意,亲笔书信让他请求参战。他回信说,要当皇上麾下上将军,要和兵部尚书徐世绩平起平坐、独领一军。哎,皇上生气,对胡荣更有成见了,我是好心办了坏事。”
李靖道:“可惜,不能亲见胡荣用兵了。”644年(贞观十八年),李世民部署水路并进,齐攻高句丽,并诏谕天下:“高句丽渊盖苏文弑主虐民,情何可忍!今欲巡幸幽、蓟,问罪辽、碣,所过营顿,无为劳费。”
水路由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常何、左难为副大总管,冉仁德、刘英行、张文干、庞孝泰、程名振各为行军总管,率领四万兵马,战舰五百艘,自莱州泛海趋平壤。
陆路由兵部尚书徐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副大总管,张士贵、张俭、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姜德本、曲智盛、吴黑闼为行军总管,驱兵六万,出辽西进攻高句丽。
645年(贞观十八年)二月,李世民令萧禹留守洛阳,令程咬金留守长安,封镇军大将军,在宫城北门驻军,将京城安危托付给了程咬金。自己率领七万后援兵马,奔赴幽州。动用民役二十万,往前线搬运军资。
李靖年老,在路上生病,被留在幽州静养。李世民的大军继续往辽西柳城进发。
李世民手诏太子李治轻装简从,前往定州(今河北定州市)驻扎。李治奉命前往,但不明所以,询问亲随李福毅。李福毅分析道:“定州在长安和柳城的中间,今后皇上和长安之间的信息传递首先传递到此,太子可率先阅读,从中体会国事是如何管理和运作的。皇上没有让太子坐镇长安,是因为太子年轻,没有处理政事的经验,如果在长安监国,朝臣们势必事事请示,放不开手脚。一旦有些差错,全是太子的责任,皇上让左仆射房玄龄主政长安,更加放心。皇上此举,用心良苦啊。”
李治又问道:“父皇让我待在长安,仍由房玄龄主政不也可行吗?”
李福毅道:“你是储君,任何有损你权威的事都需杜绝。只要你在,焉能许可臣子们自行处理政务!”李治听了深以为然。
徐世绩率领大军首先来到柳城郡,与张俭会合。张俭介绍到,高句丽在二十年前在辽河东侧修建长城,数年前竣工,北面自扶余起始,南至辽河入海口,全长一千多里。因此,我军若要进入高句丽,必须突破辽河和长城二道防线。想当初,隋炀帝杨广一征高句丽时,一时不慎,在辽水河畔损失了上将麦铁杖。徐世绩道:“兵法云,‘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我们可以假装要在辽东城前过河,暗中选择其它薄弱点进行突破。”
张俭道:“我已经找到了二个薄弱点供大帅选择,一是在辽东城以北四百里的通定,二是在下游入海口边缘的营口,这两处都是渡过辽河极佳地点。”
徐世绩仔细研究地图,一个全盘战略在脑海中形成:“张亮的海军将在辽东南端的大连岛突袭登陆,你率领本部兵马往南在营口过河,然后南下接应张亮,与其会合后再共同北上,前往辽东城。”
徐世绩继续说道:“我从北面的通定突破,过河后都向辽东城进发,我们在辽东城前会师,然后在这里的辽河两岸搭建浮桥,为皇上的后续人马直扑辽东城打开通道。”
“此计大善。”张俭表示赞同。
徐世绩令由少量人马裹挟民工,虚插旌旗扮作主力,前往辽东城前的辽河西岸,让民工砍伐树木,做搭建浮桥的准备。徐世绩和张俭暗中分兵二路,依计而行。
此时,正值早春,河水较浅,徐世绩兵马北上四百里,在通定偷渡辽河,突袭长城守军,一举突破长城防线,兵锋抵达玄菟(今沈阳)。高句丽人大为惊骇,各城都闭门自守,不敢出兵迎战。
张俭率领本部兵马一万(辽西、奚族、契丹联军,全是骑兵)来到营口,也是偷渡辽河,一举突破长城防线,进入了安市城与建安城的结合部。
五月,唐朝大将张亮率领海军从东莱(今山东烟台)出发,渡海向东行驶。人们都以为唐朝水军是前往朝鲜半岛的浿水河(大同江)的入海口(进入浿水河能直达平壤),进而威胁平壤。张亮水军在黄海行驶一个时辰后,突然左转向北,直奔大连岛。第二天拂晓时分,抢滩登陆了大连岛,程名振所部五千人,按计划,片刻不停,直奔五十里外的卑奢城(今大连金州区)。
大连岛地处山地,卑奢城坐落在山势险峻的大黑山上,是扼守大连岛通往外面的咽喉。卑奢城有常备守军一千,听说唐军从大连岛登陆,急忙派人前往最近的石城和积利城求援。程名振来到城下,绕城巡查,见此城一面是悬崖,只需防守三面,而这三面都是崎岖的山坡,不易搬运大型攻城器械,此城难攻!程名振知道如果等到敌人援军到来,就更加难以攻克了。不攻克此城,唐军寸步难行。
程名振发起狠来,对部下说道:“你们都看到了,此城险峻,若强攻此城,伤亡必大。但是,这是我军唯一的通道,若攻不下此城,我们前部先锋都是死罪!我军突然到来,敌军措手不及,尚未来得及将全部的滚木雷石部署就位。现在是我们唯一的求生机会,刻不容缓。我命令,全体出动,立刻进攻,此战一鼓作气,不死不休。”
众将官齐声响应:“一鼓作气,不死不休!”
五千人,百人一队,扛着五十架云梯,从三面蜂拥向山城冲去。没有擂鼓,没有呐喊,全军一个不剩,都闷头前冲。城上的守军已经严阵以待,箭矢如雨射向唐军。每架云梯由二十人扛着,一人中箭,立刻有人补上。士兵们见到将官们一起冲锋,人人热血沸腾,不做他想。唐军顶着巨大的伤亡,搭上了云梯,悍将王文度率先攻上城墙,打开了缺口,紧接着扛着其它云梯的唐军也纷纷登上城墙。程名振也亲自上阵,身中三箭,幸好身披双层重甲,没有大碍。高句丽守军誓死不退,被唐军尽数屠杀,俘获城中男女百姓八千多人。
程名振作主,将城内钱财搜刮一空,尽数奖励给了攻城将士。
李世民听到三路兵马全部攻入了高句丽境内,进展顺利,心中高兴,率领中军向辽东城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