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穴居
胡石去了县城,按他所说的,第三天就回到了灵庄。
他晚上应该休息好了。第二天一早,我就赶到了他家。
胡石喜笑颜开。这是很难得的。
他拿着灵台在我面前晃动了几下,要我坐到桌边。然后,他从桌子上拿起放大镜,又对着灵台查看了一遍。然后对我说,你也看看。
我以为他要还我灵台。其实不然。我拿起灵台,一边转一边看。接着,也拿起放大镜,学胡石那样,对着灵台查看。灵台还是那个灵台,我什么都没发现。
他将灵台放到桌上,对我说:“这灵台大有学问了。”
大有学问?
能有什么学问?无非是精雕细刻。
胡石说:“灵台的底座下面是梵文,梵文中间是图案。我这次回县城,专门请教了图书馆里的人,他虽然是个臭老九,而且是个扫地的,但我知道,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全县恐怕只有他认识梵文。”
梵文?请教专家?
我被他搞糊涂了。
胡石解释。梵文就是印度古代的文字。就像我们国家的文言文一样。
我说,什么,印度?
胡石又解释说,我们是中国,印度就是外国啊。中国古代的文字叫文言文,人家古代的就叫梵文。
我说我知道了。
胡石接着说,你看看,这上面的两个人是谁?
我说我不认识。
胡石说,我不是要你认识,我是说,这两个人根本不是中国人,他们是印度人。印度男人的皮肤像咖啡,女人像苹果。这一男一女应该是一对。这个小亭子也是他们印度的风格,我们中国很少有这样的亭子。
我说这样啊。
胡石接着说:“我不明白,为什么龙眠山的洞穴里会有这么一个灵台呢?为什么庄大仙对灵台感兴趣?他是怎么知道灵台的呢?”
我说,是啊,为什么?
胡石说:“所以说,我们要去看看。”
我有些激动了。对胡石说道:“是的,是要去看看,我们现在就去。”
胡石说他就等着我这话。为了赶时间,我们说走就走。
胡石说了这么多,是因为前些天,我跟他从龙眠山到龙眠湖,再到望龙山,直到掉进龙眠潭里,不仅惊险,而且疲惫不堪,更是受了伤,所以他担心我再去龙眠山那里,不是那么很情愿。
哪知道,我的兴趣并不比他弱。
好在,我不需要回去拿东西,比如手电筒、匕首之类,因为我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放在这里了,由胡石给我标配就行。
胡石拿出背包,将他认为必备的东西都放了进去,包括灵台、帽子、护袖、护膝和一打电池。这下电池绝对够用了。与此同时,他将我的布包也取出,绕过我的头,挂到我的背肩上。我的包里也有手电筒和装在套子里的匕首。
我出发的时候,看到了兰花阿姨。
她走到胡石门前的场地上,对胡石会心的一笑,然后对他说:“又去龙眠山啊,下次带我去。”
我估计她仅仅说说而已,胡石真要带她去,她必定退缩。除了我和胡石,谁愿意冒这个险。
我们两个小时不到,就赶到了龙眠山的山顶。
胡石为什么还要选择这条路线?因为,我们对山脚下的那个出口至今还没掌握,所以不想再花费那个时间。
我们下到坑里。我们所带的护袖、护膝和帽子,等等,都用上了。我们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然后沿着坑壁的石级上到洞口,接着就像跳降落伞一样,毫不犹豫地就跳到一号洞穴里去了。
我现在知道了,从上到下,穿过整个一号洞穴的大致时间,半小时足矣。我和胡石落到地面的时候,叠加在一起,我骑到他的头上,我们既没昏迷,也没受伤,反而头脑清醒得很。
我们落地后,肩并肩,坐在一起,然后打开手电筒,相视而笑。
我们根本就不需要休息的,相继爬了起来。
胡石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我当时发现灵台的确切地方在哪。我记得清清楚楚,朝洞壁一侧的地上指了指。
胡石上前,用手推开地上的土石。我们很快发现,有一个方形的槽子陷到了地里。胡石用手刨土。槽子立体感越来越强。这槽子原来是铜制的,坚固得很。
我们不难想象,这槽子原来是灵台的底座。
上次,我从一号洞穴滑下时,可能姿势不稳,冲击力太大,身体落地时被弹到前面,将灵台从这个槽子上推掉下来了。
所以,我发现灵台时,它正堆在土石里,仅露出一部分。
灵台如果安放在槽子里,用土石堆砌,是不会被人轻易觉察的。
这也许就是庄大仙没有找到它的缘故。
胡石用手按了按铜槽,槽子不动。又用手扣槽框,希望能将铜槽取出来,铜槽坚固不动。
胡石放弃了努力,站起身来,拉起我的手,便往前走去。
胡石用手电筒四处照射,他主要还是想熟悉这里的环境,找到这里的出口,并没有要进入二号洞穴的意思。我想他的主要目标还是庄大仙。以庄大仙对这里的熟悉程度,我们打着手电筒就是找遍二号、三号洞穴,都未必能找到他。
胡石的用意,很快就有了收获。
我们在一处石壁上,发现了一个拾级的台阶。台阶之上,是一个伸到里面的较大的缝隙,缝隙处在上下两大巨石之间,离地面足有两丈多高。
石级只能搭上半只脚,极陡,如同垂直于地面。胡石让我打好手电筒,他小心翼翼扒着石级而上。上到缝隙的地方,整个人钻了进去,没了身影。
接着,上面映出亮光。
胡石在上面打开了自己的手电筒。
我看胡石不下来,便也扒着石级爬了上去。
下面看着是石缝,其实就是一个洞穴。高度不及一人,宽度却是超出两人加在一起的长度。
里面一应俱全,俨然就是一个住家了。床铺、衣物、水壶、洋叉、山芋、玉米,甚至还有马灯。我身边一侧,居然还挂着厚布窗帘。
这不是庄大仙的住所还能是谁的?
原来庄大仙这两年就是住在这里。
他很会为自己安排。
这里隐蔽。不注意看,连石阶都不会被人注意的。蟾蜍、蟒蛇、蜈蚣都是上不来的。
这里安稳。只有动物之间的厮杀才能吵醒他。不然,他照睡不误。
我们将手中的手电筒熄灭。这里顿时黑成一片。
庄大仙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