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去火星旅行的我被迫发展星球文明 > 第46章 收获

第46章 收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其实落地北方大平原附近之初,关于基地的建设就已经讨论过。

    不过由于当时认为,这里存在特大沙尘暴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因此为了以后更舒适的环境,就选择了地表建造基地房的设想。

    只是没想到运气太差,刚做了没两个月,就遇上了特大沙尘暴。

    此时,祝融号两公里外的洞窟里。

    陈忆正在用剩余的硅酸盐水泥,涂抹搭建了金属骨架的洞窟墙壁上。

    密密麻麻的金属支架牢固地撑在洞窟壁上,防止可能存在的地震崩塌。

    这些由铝合金,还有钢铁搭建的金属骨架,会被挂上各种装置。

    “在那边打个洞,这样的地方没有天窗实在有点压抑。”

    陈忆指了指洞窟斜对角,让正在踩在越野车顶工作的唐仁怀在那里开个天窗。

    “明白!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个天窗搭设太阳能电池板,这样就不必绕开线路从洞口串接了。”

    唐仁怀跳下越野车,拿起一个刚钻完新的水分收集点的自动挖矿机器人。

    然后重新站在上面,对着还没有装修的洞窟顶梁一顿深凿。

    陈忆则是把空气装置重新接好后,然后让其他人把种植槽里的秧苗重新搬回来。

    等唐仁怀开完了一个两米多宽的天窗,并且对其使用多重金属嵌架加固之后,陆陆续续的秧苗已经全部搬回这个洞窟。

    由于要腾出空间给以后的加工区,所以150平米的空间只挪出80平米的空间给秧苗生长。

    相比之前125平米更拥挤。

    不过这些秧苗已经生长旺盛,接下来尽早进入成熟期,空间反倒没那么重要。

    陈忆给种植槽接通处理过的水,刚汲取出水的水分收集器正常运转。

    只是洞窟地下的含水层比不上原先的地方,汲水效率稍稍落后。

    忙完这些,整个洞窟终于有了点像样的基地模样。

    周围是还没有干涸的硅酸盐水泥粉刷墙,不仅是美观,也是为了对农作物更好的保温防护。

    而洞窟四周支撑的金属骨架上,则搭建了许多装置的电子元件。

    比如此时用铝合金制成的厚重天窗,接通了太阳能电池板,还有维持植物呼吸的空气制造装置。

    在洞窟的四个角,以及金属支架的承重体上,还安装了几个改装过后的强光手电筒。

    通过折射预设的光滑墙壁,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小手段,起到散光的作用。

    同时还加装了祝融号飞船不必要部分的照明灯,让这个建设了不过十天的基地拥有了充足的光线。

    虽然光线仍有不足,但也能够正常看清楚东西了。

    “好了,总算搞定了。”

    陈忆满意地点点头,除了大门还只是简单的铁门栓以外,其他的功能基本已经实现。

    划分出的水分收集器区域,可以提纯蒸馏收集好的淡水然后分别输送到种植槽,还有饮用机柜里。

    而在连接输水管道另外一边的农作物生长区,拥有简易改造飞船led照明装置的催熟植物灯。

    “对了陈忆,要不你给基地取个名字,之前几次你都没有取名,有点没仪式感。”

    段心建议道。

    “这个好!我就觉得每次咱们的基地寿命不长,那都是因为没有取名的缘故。”

    唐仁怀赞同道。

    陈忆摇头一笑,“你一个物理学家居然还迷信这个。”

    不过他也没有拒绝这个提议,而是低头认真思索了一下,然后抬头道:“不如就叫盖亚基地吧……gaia,也是地球的别称,也算是我们纪念地球的方式。”

    其他人都无所谓,总归只是个称呼代号。

    段心也点点头,“这个名字可以欸,我们这也算是为地球延续人类的命运了。”

    ……

    ……

    第二天一大早,陈忆就和其他人开上越野车,奔赴盖亚基地。

    不过今天并不是去建设或者添加新的内容。

    而是奔着那些他们馋了很久的土豆和番薯。

    大部分秧苗能获得催熟效果,加上富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成分,使得仅在sol51时,也就是盖亚基地基本完工后的第二天刚好成熟。

    比较神奇的是,成熟期更晚的番薯居然会和土豆同时成熟。

    尽管还有不少的番薯没有完全成熟,但同样的还有相当多的土豆也没有成熟。

    陈忆几人开着越野车,兴致勃勃地来采摘土豆和番薯。

    唐仁怀一进门就两眼放光。

    发黄的土豆叶片,还有可以采摘的番薯叶子。

    “老唐和老钟,你们两个负责采摘那块的采摘;段心和李月,你们去那里采摘。”

    陈忆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我和颜冬就负责这块的,大家尽可能采摘完整,我们时间充足,不着急采摘。”

    实际上,本来这次行动他只打算让他、钟山以及段心三个人来干。

    其他人另外有工作分配。

    但是所有人都要亲自参与到收获当中。

    套用唐仁怀的话就是:“我们也想看看亲手培养出来的作物,这也是我们的努力耕耘。”

    陈忆是不理解这种脑回路的,不过也没有反驳。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收获行动,正式开始。

    一趟又一趟,六个人就在种植槽里来回穿梭,然后利用越野车送到旁边的洞窟里。

    这里早就有挖好的地窖,而且还配备了保温装置,让土豆和番薯可以得到很好的保存。

    一番劳动下来,根据小萌的估计,土豆已经收获了50公斤的土豆,还有400公斤的番薯。

    至于番薯叶子就数不清多重了。

    而且这还是第一批已经成熟的作物,种植槽里还有不少没有熟透的秧苗。

    预计陆陆续续能总共收获800多公斤的食物。

    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几天过后,等到所有人的作物全部收割完毕,盖亚基地就开始了全新的作物栽种。

    不过相比第一次只种植了土豆和番薯,第二批的农作物里,还种植了不少的番茄和一些配料。

    比如辣椒什么的。

    之所以有这么一批各式各样的植物种子,原因就在于当时陈忆想的还有自己亲手培养一批太空种子。

    毕竟深埋在种花家的种菜基因,不能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