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准备买地
时间转瞬即逝,一连过去了好几天。
这天刘老哥来家里找到陈文,告诉他,想要买的地有眉目了,让他去看一下。
陈文一听便高兴的问了起来,原来,刘老哥给陈文打听到有意向卖地的有两个地方。
一个是他们这个街道办有一块一百亩左右的地有出售意向,另一块地在清河公社那边,那边有许多的空地,而这次要出售的也是是一块荒地,面积据说超过五百亩了。
陈文一听,便高兴起来,要是现在能拿下这两块地,等几十年后,这两块地能值多少钱啊?陈文自己都不知道了,没法估价啊,有点晕了。
陈文强压下心底的激动,开口问道:刘哥他们真有意向卖吗?大概什么价位,是什么性质的用地?
刘老哥看着激动的陈文说道:具体是什么性质的用地我不清楚,目前京城的地并不值钱,很便宜。
估计也就二三百块钱一亩吧,具体的我也不知道,目前好像还没有人买地吧,估计也就只有你才买吧。
陈文点了点头,想了一下接着说道,你哪天有时间,带我去看看,先去找要卖地的单位,我和他们谈谈价钱,然后再去地上看看。
刘老哥点了点头说道:行啊,我是随时都行,不过今天都星期五了,等下个星期一再去吧。
两人正事谈完,刘老哥看着陈文身上穿的丝绸短袖体恤和短裤,开口问道:你身上的衣服在哪里买的?
看起来很漂亮,穿身上应该也很舒服吧?告诉我我也去买几套,天气越来越热了,我穿的都还是比较厚的衣服,找不到你这样的。
整个京城我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有买你这样的衣服的,又漂亮好看,丝绸的穿起来很舒服。
陈文一听,便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才告诉他,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自己画的图样,自己加工出来的。
你没看到我家里的人,全部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穿的不一样吗?他们穿的也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刘老哥又是大吃了一惊,你们家里还有裁缝师傅啊,这衣服做的可真是漂亮啊,难怪我在外面买不到呢?
陈文继续哈哈的笑着,告诉他这些衣服都是自己设计的。
刘老哥一听说是陈文自己设计的,便不和他客气了,开口说道:既然是你自己设计自己做的,那帮我也做几套,我自己去买点丝绸回来,顺便给我家里人都做几套,这大热天的,都是穿着比较厚实的衣服,热的难受。
陈文点头答应了下来说道:行啊,不过你要把家里人穿多大尺寸的衣服告诉我,定做的衣服太大或者太小都不好看,穿身上也不怎么舒服。
刘老哥说回去后就让他们量尺寸,然后去友谊商店买布,我家里有六个人,需要买多少布料才够?
陈文让他买一卷一百米回来,现在用不完以后也可以用,做夏天的衣服用不了多少布料。
这次用不完以后还可以做冬天的衣服,冬天的衣服用丝绸做出来也很漂亮。
陈文突然想起来,天气热了可以装空调啊,自己空间里面可是有十几二十台风扇和空调的呀。
自己怎么把这个忘了,现在刚好可以用上,先把风扇拿出来用,马上就把空调也安装上。
便决定明天开始把家里的几个房间都装上空调吧,现在一天用不了多久,等过一两个月一天到晚几乎不用停机,离开空调就会是满身的汗水,睡觉都睡不好。
上次在莫斯科百货大厦收取的空调都是分体的,有壁挂式和立柜式两种(至于那个年代有没有这种类型的空调,作者君也不知道,就当有吧,看小说就是看一个爽,而不是搞研究,若和实际情况有不符的,请多多包涵)。
家里八个房间,客厅,餐厅和小教室安装立柜式的,卧室和书房安装壁挂式的。
只是小教室需要吊顶,上次改建的时候没有吊顶,刚好改建房屋的刘师傅们正好在旁边的小院里改建房屋。
叫他们过来帮忙吊一下顶,最多一天就能做好,也不耽搁小丫头们上课,吊顶时间就后天好了,刚好后天是星期天,小丫头们不用上课。
陈文把刘老哥送出院子,他顺便去找刘师傅,和他说明情况,现在自己居住的西边小天井需要吊顶,刘师傅叫了一个工友马上就过来量了尺寸。
陈文和他们说了星期天那个房间不使用,希望他们用一天时间帮忙吊好顶。
刘师傅保证说一天肯定能弄好,明天去准备材料,后天大半天就可以弄好了。
回到家里,陈文开上车再次来到杨老哥他们这里,陈文需要做几张长条桌,用来做工作台。
陈文想了一下,先做两张,就做成两米长一米宽,一米高就可以了。
杨老哥他们最近比较忙,在给陈文做那两栋正在改建的房屋做家具,这次要的家具数量不少,需要半个月二十来天才能做完。
另外还在给陈文做新建那个院子的房门,陈文要求他们全部用特殊木料来做。
能用特殊木料做家具和房门的都是老师傅,那些学徒工们做不了,用不来那些特殊木料。
不过那些老师傅们都很愿意做陈文要的家具和房门,陈文给的工价工,做一天能挣到两天的工钱。
从杨老哥那里回来的时候,陈文去了一趟黑市,买了二三百米三相电源线,电工胶布,十来个插座板,和一套扳手螺丝刀钳子等工具,这些东西安装空调的时候会用到。
回到家里,家里人看到陈文买了这么一堆东西,便问他是用来做什么的。
陈文告诉他们说这是准备给家里风扇和装空调用的。
几位老人不明白陈文是要做什么,也没有多问,他们都知道,陈文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只要他不做危害国~家和政~府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多说。
他们也知道,陈文做这些事情,都是让家里过上好日子,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本来,刚开始来京城的时候,三爷爷三奶奶和孙爷爷孙奶奶还不太愿意的,怕在京城生活不习惯。
现在,四位老人才觉得这样的日子才是他们该过的,吃穿不用愁,每天都有一群和他们差不多的老人一起聊天下棋。
你要是现在让他们回去,再过以前那样的日子,他们反而会不愿意了,他们觉得,现在这样的生活,才是他们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