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我口袋里的三个宇宙 > 第24章 请把事情从头捋一遍

第24章 请把事情从头捋一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我的大脑对于11号所述的知识点,耗费了几万大卡。

    他接着说:“没关系,没那么复杂,你也不用着急。你周围的世界变慢了,你当然就觉得自己的行动快了,这就是相对而言。”

    我:“你之前说的,说的我的什么能力……这就是我的能力?”

    他:“对,但你不仅只有这个能力。你是所有安德烈个体当中,唯一能通过‘元神经’串联各个大脑实现‘思想合并技术’的密钥。”

    “没有你,我们的存在毫无意义,安德烈先生的‘非线性时间技术’计划也根本无法实现。就连1号也无法做到,他仅能统一各个大脑的计算能力,可如果‘元神经’的串连都实现不了,谈何思想合并?谈何同步计算?最多也就是能实现大脑思维的共情罢了。”

    我:“原来如此,这才是你想杀掉我的原因吧。”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们所有的个体在基因中有一个设定,不可更改的设定,那就是不能相互伤害,这个设定很像‘机器人三大定律’。”

    “所以别再琢磨我是嫉妒你的能力而想要杀你,永远不会存在这种可能。”

    “另一方面,你可以把这次危机比作一场‘疾病’,而你的能力正是治病的‘解药’,再说得残忍一些,得用你的身体来治愈这个世界。”

    我有点懵:“我是药?让这个世界把我吃了,病就好了?”

    11号笑了:“嗯,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药能治好病,但药也因此会牺牲自己。”

    说完,他又沉默了起来,竟然抬头看着上方的一枝树叶发呆。

    那枝头有很多树叶,嫩绿极了,显示着无限的生机。

    上方的光洒向叶片,它因此而变得透明,既美丽又脆弱。

    11号看得入了迷,我寻思这个大男人怎么如此多愁善感。

    他又猛地回过了神:“对不起,我突然又想到了一些事情,走神了。”

    陆静婷纤细的手掩住嘴笑得肩头乱颤,满眼都是爱意,看来11号发痴也是常事儿了。

    萨奥夫、阿斯金仍是恭恭敬敬,虽然已经晓得“先知”一定有事隐瞒了他们,但也不敢有半分怨言。

    11号脸微红:“让大伙儿见笑了,我的思维总是这样跳来跳去,常给大家带来困扰。”

    阿斯金小声说:“没有,我们,你们都愿意听您说话。”

    11号说:“阿斯金,还有萨奥夫,你们也一定有困惑。整个事件里我最对你们不起,还有你们第二和第三宇宙来的其他人。我自以为所有的事情的因果我都看清了,但为什么没看到现在的这一个呢?难道是因与果都是随机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他从一开始就说看到了什么,又没看到什么,那到底是什么?他想说什么?

    我忍不住说:“你要是能从头把事捋一遍,我们或许能听明白你究竟想说啥。”

    陆静婷在一边搭茬笑道:“是呀,你这么个说法,说上三天三夜世界都毁灭了,人家也都不知道你想说什么呢?”

    感觉她的眼里,只有11号,即使世界毁灭她也并不在乎。

    我盯着他,用力点点头。

    他也点点头:“你们如果有耐心听完事情的经过,就能理解了。”

    我:“求之不得,我们来找你,不就是因为想得到答案吗?”

    11号微笑:“你很好。好吧,我要告诉你一些重要的事情,它们之间都有关联,讲完后你需要做出决定。”

    他的话总让我有莫测的感觉,他应该是个不善于表达的人,想告诉对方什么,又不知如何说起。

    不管怎么样,我并不讨厌他。

    估计在场的人也没人会讨厌他,甚至他的缺点竟然也让人感觉到亲切。

    如果我们都源自同一个安德烈,为什么我们的性格会有差异呢。

    是不是如6号告诉我的那样,我们来源相同,却存在着差异化

    好吧,不管那么多了,先听听11号的故事。

    11号边说边往前走,边风轻云淡地讲述了一件生与死的故事——

    “人类对于世界的理解,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

    “宏观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宇宙,比如超新星爆发、黑洞等等。”

    “微观则是研究物质的本质,就好像轰击质子与中子,就能发现更小的微观粒子。”

    “英国一位物理学家用阿尔法粒子轰击硼的时候,产生了氮13和一个不带电的粒子,这个不带电的粒子就是中子。”

    “人类从此知道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那么人类就在想:如果继续轰击质子与中子,又会产生什么新的物质呢?”

    “于是人类就继续进行各种实验,结果不出预料,又发现更小的微观粒子。”

    “2008年,在瑞士与法国交界的一处山谷平地,人类总计40个国家的70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耗资上百亿美元,设计建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强粒子对撞机。”

    “它在地下100米,粒子加速器的环状隧道有27公里长,修建它前后用了整整14年。”

    “2021年,人类成功捕获了希格斯粒子,也被称为‘上帝粒子’。”

    “如果要继续研究和制造大量的希格斯粒子,研究它的衰变过程,现有的强粒子对撞机已经不够用了。”

    “对未知追求永无止境的人类很受鼓舞,他们需要再建一个长达100公里的新型环形对撞机。”

    “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光是耗资就将达到千亿美元,得由70个国家来共同制造。有人相信,这样的设备可以让两束高能粒子进行完全对撞,撞出个头等奖也并非没有可能。”

    “不少人类坚信着,只有这种规模的对撞机,才能撞出新的、未知的粒子。”

    “那将是一个我们从未了解的领域,和我们不曾知道的微观世界。”

    “当时人类之间的意见是产生了严重分歧的。”

    “一部分人认为这样规模的对撞能撞出黑洞或者是别的什么东西,那是能轻易毁灭世界的。”

    “另一部分认为如果不进行这种规模的对撞,那么人类的物理科学也就算到达天花板了,从此科学进行也就仅是一句空话而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