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团长:开局吃瓜被迷龙打 > 第229章骑马将军

第229章骑马将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新军改编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英国人的最新命令也下达了,要求预备第十师,加入对日军的战斗。

    东枝,一个大家陌生的地理位置,但是提到93师估计大概会有个印象。

    东枝收复仗是和同古会战、仁安羌解围仗齐名的,是第一次远征军为数不多的精彩战斗。

    日军大幅度的收缩兵力,开始重点防御几个坚固的城市,李纯紧随其后,将当阳、孟俢等几个缅北重点区域都占领了,然后发现兵力不够了。

    李乌拉无奈了:“李纯,这家伙还真的想一口气吃胖子不成?发报给咱们的李师长,让他带队休整。董刀,调集警卫队和炮兵团过来。”

    董刀回答:“咱们真的要打东枝吗?那里可是日军的重点防御地段。”

    李乌拉挺直腰板,然后回答:“当然,腊戍发展有限,东枝是个不错的选择。那里有一块较大的平原。缅北毕竟山太多了,核心精华都在曼德勒以西。我们没办法谋取那边,至少东枝这里要抢过来。”

    董刀立马回答:“是!”

    李乌拉想了想,还是有点不放心,随后打电话给康丫。

    “坦克营能出动多少坦克?我要拿下东枝,完全占领它。”

    康丫立马回答:“大概18个车组勉强可以作战。”

    人才太少了,无奈啊。好不容易培养几个会开坦克的,之前都被死啦死啦拉到虞师坦克营去了。后来的勉强用英国的轻型履带通用车,训练坦克部队。

    李乌拉立马回答:“就它了。编制成坦克一连,快速南下,与师部汇合。剩下的坦克和补充团交给你指挥。目前腊戍是咱们的根基,不容有失。另外修路团加油,继续修路,多用本地人,粮食不是问题。”

    康丫立马回答:“是!”

    就这样,李乌拉抽调了克虏伯的炮兵团,外加坦克连,还有土著游击纵队,一同赶往东枝作战。

    缅甸大部分区域处于热带气候,丛林茂密,降水频繁,一不小心就把道路给冲垮了。

    乌达是活跃在缅北老街的游击队队长。

    他本身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后来加入了游击队队伍。日军掠夺走了他们的种粮断了生计,同时还烧毁寺庙,连精神都摧毁了。于是他带人叛出了昂山的伪军部队,做起了反抗。

    每天就是钻入深山老林里,偶尔用步枪偷袭落单的日本哨兵,至今战果还是有不少的。很多同仇敌忾的同乡随他一起,在缅北与日军抗争。

    后来李乌拉攻打老街,威慑周边,无数游击队臣服。

    土著:不服不行啊!你想吃枪子?还是啃土豆?

    于是迫于生计的很多土著加入了新军的队伍。有一点点基础的,就直接当上了小队长。

    为了武装这些新编部队,李乌拉直接把一批汉阳造给了他们,每人打30发训练弹,然后就可以执行任务了。

    还别说,本地人编组的部队,日常治安非常好用。步枪插上刺刀,嗷嗷叫的追赶小毛贼。

    李乌拉感慨道:“伪军大概就是这样形象吧,欺软怕硬。”

    在当地民众中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当缅甸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从东方出现了骑着白马的博莫乔将军前来拯救缅甸”。

    当初日军的头领,铃木敬司于是自称博莫乔将军,骑着一匹白马出没在缅甸各地,引起了民众的轰动。然而救世主露出了丑陋的獠牙,比原来的英国殖民者更加凶残和可怕,还有他们信仰的昂山,也成了狗腿子。

    缅甸人怒了,家园被破坏,物资被抢夺,妻女被杀害。他们反抗,斗争,当都是徒劳的。

    直到真正的骑马将军的出现,来拯救了他们。

    李乌拉:谁特么造谣的?欺负我不会本地方言?

    李乌拉和董刀的警卫队骑兵,骑的是棕黄色或者是黑色的天马,白马都给虞啸卿装ac用了,与宣传相差甚远。

    李乌拉不知道的是,这背后都是他的好夫人在推波助澜。颜色不对,改改就好。更重要的是 ,国内紧紧挨着缅甸东边,符合东方的骑马将军。

    为啥能拯救他们呢?李连胜,打仗连连胜利(李乌拉:我上半辈子一直溃逃中。)否则有什么资本拯救黎民社稷于水火之中。

    更重要的是,李乌拉带来了无数的粮食和种子,带来了廉价的布匹。而不是一味的往死里掠夺底层。这让缅北的百姓和滇西逃难而来的百姓有了活路。

    只能说:不是他太善良了,而是全靠同行衬托。英日是豺狼虎豹,狡猾的李乌拉则是毒蛇,相对而言威胁就少多了。

    缅北缺少粮食,李乌拉为了维持庞大的人员流入,给本地农民定制了缴纳百分之三十的土地产出税收。没想到不仅仅没有引起反抗,反而被本地人热烈的拥戴。

    本地人很容易满足的,他们也和国内的底层百姓一样,一直都是被剥削压榨的对象,甚至更加悲剧。

    缅甸人只需要修修路,造新房都可以有一份工作,虽然无法富裕,但是吃饱喝足还是勉强可以的。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但凡会一点国语的,就能拿更多的报酬,更好的工作。

    缅甸人哪有什么大义的意识。缅北这一带,常年贫穷,谁给吃的喊谁爹。

    所以类似乌达这样的战争炮灰,有不计其数。

    得亏李乌拉有意控制人员比例,否则一下子就能拉起两万人的队伍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